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 山河屏障 (第1/1页)
梁安站在城楼上,两千军士、六百河工在暴雨之中分洪堵决的壮阔画卷尽收眼底。 这些人与咆哮的江水相比,显得微末如蚁,却也象蚂蚁一样倔强有序,不为天地所屈。 一个个鏖战泥浪的身影勇往无畏,一串串暴发冲天的号子此起彼伏。 这是蚂蚁驯服巨龙的野心之战,因其艰难,显其卓越,悲烈之气连暴雨都压不住,震撼山河。 一瞬间,梁安忘了自己身处何年何月,眼前的景象仿佛来自远古,已经流传了千年,恒久不绝。 在这亘古的图景中,他清楚的看见对岸的鱼口被徐徐横切了三刀,是三条并行的引渠,而这边堤上的锯牙象一根根鱼刺,斜着扎入江里。 巨龙浑身不适,扭转身躯,试图寻找舒服的姿势,于是顺着三条引渠,探出一只龙爪。 锐利的龙爪把引渠推撑开来,引河豁然畅通,奔腾的洪水一分为二,决口之水越抽越薄。 一切紧锣密鼓,有条不紊。 梁安细细观看,起初困惑不解,后来恍然醒悟。 他不知自己正在亲眼目睹的合州堵决,会被后世许许多多的水利论著引为经典,只觉得这年轻书生的治水之策胆识兼备,效力惊人。 他背手在城楼上来回踱了两步,“这出主意的年轻人叫什么名字?” 身侧的随从打听报述,梁安捻须点头。 洪水一分,决口两边的河工立刻齐齐动手,把一只只卷好的空心轻埽推滚入水。 埽中吃沙,果然绵稳沉降,密合无间,打桩固定的埽岸层层垒起,决口入水渐渐收拢到只有四五丈宽。 乔兴邦沉眉眯眼,对身边亲信低语了几句。 这名亲信趁所有的人都在伸颈翘望,悄悄来到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旁边,偷偷把滴漏中所剩不多的水舀去大半。 合龙在即,徐敦听到报时的锣声,转身一看滴漏箭尺上的时刻,心中咯噔一跳。 他怒眼看向乔兴邦,气极之下,反而哈哈大笑,“刺史大人,你治水束手无策,干别的可真是智计百出!” 正是紧要关口,没有功夫查验滴漏,一刻之内必须合龙。 徐敦急中生智,眼见堤上竖着召集兵士的传令鼓,当即扔了斗笠,解了蓑衣,脱下褂子,赤膊袒背的走到大鼓跟前,拾起木槌,“咚咚咚”的擂起鼓来。 雄壮有力的鼓声如沸腾的热血,越擂越快。 筋疲力尽的河工们振作精神,跟着鼓声加快了手脚。 第十六只埽枕下水定桩,无数沉重的土包密匝匝的推落水中,堵向最后的缺角。 滴漏箭尺到头,时尽的号角响彻两岸。 阿牛用尽全身之力,把肩上最后的三只土包抛向渗口,用力太过,收不住脚,整个人都扑在渗口上。 最后一道水柱被死死掐断,号角回音未尽,两岸已经欢声雷动。 梁安的副使走下城楼,“乔大人,督治大人请你上城述职。” 承业元年的合州大水淹田十五万顷,冲失百姓不可计数,救援不及溺亡者数千口,绅商财货淹失数百万金,城中积水半月,烟火熄灭,饿毙者不绝。 合州刺史乔兴邦虚表好功,私吞筑堰银款,渎职失察,抗灾不利,被罢黜官职,贬为庶民,家产充公。 于俊擢升刺史,即日就任,总掌赈济、抚恤、安置、重建之业。 乔兴邦按律当斩,然而云门堰的良景宏图,当年是由梁安本人亲自上报工部水司的,谁知千秋功业,被乔兴邦筑成了豆渣烂土,出了祸事,梁安脸上亦自难看。 现今朝中混乱,各域自专,梁安将乔兴邦撤职,撒了一口闷气,挽住了自己的口碑,却也不想让糗事传得太远。他在合州快速低敛的处置完毕,迅速赶回渝州,以免一江猛水再添危情。 连续多天的暴雨终于止歇,天空依然阴森,偶尔云薄的一刻,才有几束白雾般的阳光,淡淡漏洒河野。 江水绕过鱼山,曲折拐向东南,莛飞站在堤坝上,深深叹气。 父亲几年前担忧的灾祸,终于未能避免,这沉重的懊痛象千斤巨石,压得莛飞愁眉不展,脑中是成千上万个“也许”。 如果那些“也许”能实现一二,就不会让有害无益的云门堰溃决失控,令合州遭受大水,流失家园。 莛飞摸着手中的玄阁牌坠,上面仍有父亲的气息。 爹,你是个cao心命,你的在天之灵观览世间,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正在皱眉叹气? 徐敦走到他身后,“小飞,这次堵决,就算当年园主在此,也不会更出色了!” 莛飞收起牌坠,“敦叔,多亏你鼎力相助。雨季还长,洪峰一轮接着一轮,长江两岸没有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方,不知叶哥他们怎么样了。” 梁安想请莛飞留下来,做剑南域治水巡官。 莛飞本有效民之志,可目睹梁安对乔兴邦手下留情,官场腐朽千丝万缕,搅身其中,未必能施展手脚,反而多添束缚。 他客气回应,只说衢园事多,抛卸不开。 梁安面露不满,劝了几番之后,只得作罢。 合州由于俊接管,各处井然。 莛飞放下心来,连日疲劳,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太湖圩田与雨季的鏖战才刚刚开始。 他见于俊万事缠身,不想打搅,和徐敦二人悄悄出城,踏上东归之路。 还未走远,忽听马蹄声响,于俊竟然追出城来,下马上堤。 “易公子,请你留步,我这些天事情太多,怠慢了二位,你们不告而别,是于某之罪!” 莛飞连忙道:“于大人,这话怎么敢当,我和敦叔怕打搅你,没招呼一声就走,抱歉得很!” 于俊欲言又止,犹豫片刻方才开口:“易公子,我有事相求,能否借一步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