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三国_第十回声东击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回声东击西 (第1/2页)

    在寿春校场上,熊晨飞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誓师大会后就带兵出征。

    在送行众将中,他看到了高顺。虽然他眼中充满了想要参战的狂热,但熊晨飞还是冷静的告诉他,他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练兵!

    只有高顺把陷阵营练出来了,他才会让他们出战。

    高顺无奈的退走后,熊晨飞这支队伍才启程。

    路上,高阳策马过来向熊晨飞见礼问道“大帅,不是说曹cao那边白马危急吗?为啥您还说行军的目的地是延津呢?”

    熊晨飞哈哈一笑道“袁绍人多势众,本帅这一招叫做声东击西!”

    高阳摸了摸鼻子讪讪的问道“什么叫声东击西?末将不懂。还请大帅教教我。嘿嘿…”

    熊晨飞楞了一下,笑道“看来该派你去太平书院学习。好吧,本帅就跟你讲一下。你要好好记在心里哦!”

    于是,熊晨飞就结合目前曹袁决战的形势向高阳讲解什么是声东击西。

    ◆◆◆◆◆◆

    要知道当时曹cao占据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等。

    而袁绍则占据黄河以北的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等。

    虽然他们的边界线沿着黄河绵延好几千里长,但主要争夺的战略要点,却显然非常明确。

    曹cao当时的军政中心在河南许昌,而袁绍的军政中心在河北邺城,袁绍如果想彻底消灭曹cao,必然要率领大军进攻许昌。

    但要进攻许昌,首先必须要渡过黄河,而在黄河的南岸,有一座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那就是官渡,它也是曹cao的大本营许都的门户。

    袁绍如果想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突破官渡。

    同理,如果曹cao想彻底消灭袁绍,必然要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攻邺城。

    但黄河北岸也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叫做黎阳,它是邺城的门户。

    如果曹cao想在黄河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攻破黎阳。

    如果袁绍攻破官渡,那曹cao就只能退守许昌。

    同样,若曹cao攻破黎阳,那袁绍就只能乖乖退守邺城。

    也正是因为这两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大战一开始,曹cao就亲率大军来到官渡坐镇,而袁绍也早已进军黎阳城。

    这两座城市,相距大约在二百里,快马加鞭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看到。

    基于曹cao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官渡附近和袁绍展开决战。

    因为官渡靠近曹cao的军政中心许都,这样曹cao在后勤上就更具备优势。

    而袁绍不仅需要把后勤补给线延长二百多里,还需要渡过黄河远离自己的军政中心邺城,这样在后勤上会显得非常不利。

    基于袁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黎阳附近与曹cao展开决战,道理是一样的。

    但问题是,这场战争是袁绍主动挑起来的,是他来进攻曹cao。

    所以曹cao没有理由主动跑到黄河北岸的黎阳城去作战。

    因此,只能是袁绍主动跑到黄河南岸的官渡来作战。

    但问题是,袁绍虽然很想进攻曹cao,但他也不是傻子,他手下的田丰、审配也都是有名的谋士。

    绝对不会让袁军傻兮兮的直奔官渡。

    原因很简单,人家曹军早已经在官渡严阵以待,在那个地方决战,对自己袁绍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袁绍必须想办法把曹cao引诱到黎阳附近来决战。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就派手下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

    当时的白马是曹cao用来拱卫官渡的一所军事据点,虽然它在黄河南岸,但它距离黎阳却只有区区四十多里路。

    换而言之,白马距离黎阳要更近许多。

    如果能把曹cao引诱到这个地方决战,显然是对袁绍非常有利。

    当听到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击败了夏侯惇等武将逼迫刘延固守待援时曹cao都懵了。

    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派兵救援;二是不派兵援救。

    如果曹cao派兵援救白马,那袁绍就可以实施围城打援的计划。

    换句话说,等曹cao派兵向白马增援后,袁绍也可以立马派兵向白马增援。

    如果曹cao还想继续救,那就不得不再派兵来援救。

    这样一来二往,双方的主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