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1 斗(一) (第2/3页)
发,各机依然突入矮人空军基地上空纷纷投弹,标枪炸弹脱离了飞机滑翔着进入垂直攻角,准备给矮人们来一记狠的。受伤的维和轰炸机胡乱的丢下炸弹后就开始竭力返航,完全顾不得炸弹丢到哪里去了。阿波罗战斗机群一看不妙,不等乌黎苏拉命令,几个“胆大妄为”的小组就改出航线俯冲向矮人空军基地,用它们的火神机炮点杀那些爬起的直升机,甚至有的学着他们的二战前辈P-51“野马”战斗机一样“舔地”,力求吸引敌方防空火力保护维和轰炸机。 相比起盟军的忙乱,GDI科技的A-15奥卡炮艇机的导弹洗礼更像是现代军队应该做的,遥遥地打出导弹的它们引导着攻顶导弹落向那些已经承受过多次导弹轰炸的“大雨伞”。大威力的炸弹和导弹的再次洗礼中,周围围了一圈光华闪烁的掩体、还被淹没在硝烟中的“大雨伞”们再次开火了,硝烟中它们似乎转向不是特别的快,大部分都完全打向了无人的空中,开火的火炮数量也只有上一轮的一半。剩下的没有开火的一半“愣”了好一会以后才开始行动,无论是谁都可以看出,这些火炮刚刚是阵地内人员伤亡巨大,刚刚才补员重启。 “矮人的重炮转向速度很慢无法承受近距离攻击,各机组注意············” 地面上,一些小得多的矮人阵地中发出了咆哮,密集的白色烟雾状的“气体炮弹”冲向试图降低高度拉近距离的统合联盟空军。维和轰炸机们吓了一跳飞快地丢完了所有炸弹启用了自动驾驶开始脱离战场,一部分眼看无可避免要被覆盖的阿波罗战斗机不得不利用VTOL机构做出了载荷极大的矢量机动,它们也马上遭遇了霰弹的炮击,得益于高强度的材料科技,只是受到重创的它们也被迫启用了自动驾驶技术逃离战场。 “矮人防空网很不错啊,看来是为了针对我们空军作了一番准备,倒是我们有些大意了。” 乌黎苏拉哼了一声,各种充斥VR指挥系统的不同机组的受害警报完全被她无视了,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任何士兵在她手中不过就是可以被消耗的棋子罢了。“不过····你们也暴露了你们的火力点,而我可不止这点火力------------恶龙一号,按照我新规划的轰炸点,依次清理矮人近防火炮。呵呵,你那些大型火炮看上去有相当良好的防护,多次轰炸之后屹立不倒还能不从地表补充人员,想必是挖掘了足够大的防炮洞和地道吧,配置的防御冲击波倒灌的折口肯定是有的。” “但是你们小型阵地会不会有那么大的防冲击波倒灌的通道······呵呵,而且,你们怕是不知道质子火炮在地道内烧蚀的后果吧?~” 仿佛是印证遥遥cao盘的她的话语,先锋炮艇机的质子火炮开火了,一团挟裹雷鸣的等离子炮弹猛地扎入了暴露了自己位置的一个蒸汽炮阵地,高能级的等离子炮弹命中地面的一瞬间,爆炸的冲击波就挟裹着高温的等离子体冲入了那只有不大的防炮折口的地道入口。而就在这一瞬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盟军质子科技最引以为傲的是“扩散反应”,或称“连锁反应”,为了应付那个世界里苏联可怖的军队洪流,盟军无比的强调“范围杀伤”。由于那个世界不存在核弹,担此重任的质子科技最核心的是“反应场”,说白了就是从跳过热聚变的冷聚变反过来模拟热聚变,他们能做到慢慢的让不同物质的原子【自然聚变】却不能做到同一物质的原子【快速聚变】。 可怜那个世界里的盟军,给他们一团聚变燃料他们可以99.999%的转化为稳定电输出,却引发不了上百万吨当量的核聚变爆炸,大部分聚变燃料都会因为“过快扩散”而被浪费,这种奇葩的点歪了科技研究方向决定了盟军的质子火炮在较为密集、较为狭窄区域中能量释放充分才能发挥最大杀伤效果。而且也只有这样的地方,质子火炮形成的高温反应场才能迫使被轰炸物质参与聚变反应,形成连锁爆炸-----所以在游戏里,越是密集的地方挨了质子火炮,越是受到的伤害巨大。 那么,有什么地方,能比地道更能贴近“狭窄”这个概念呢? ----------------------刹那之间,大地震颤。 质子火炮的等离子团烧蚀掉那薄弱的防倒灌折口只用了几纳秒,随后,逸入地道这无比狭隘区域的时候,被限制了体积的它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反应。最外面逸散的爆炸形成的高压封堵将地道内的反应指向了地道深处,凶暴的“连锁反应”释放的巨大冲击波赋予了他们它们更强大的向深处冲击的力量,瞬间气化地道内一切的“火龙”闪电般的冲刷向了四面八方,将一切矮人、火炮、老鼠、树根·······都升华为了气体。 矮人基地地表顿时像是人绷紧肌rou的时候出现的筋一般瞬间隆起长度至少数百米的“一条筋”·········如果用R.D祖国的话来形容,那就是:“闹地龙了!地龙钻出来喷火了!” ······好吧,虽然应该是喷火在先、地龙钻洞在后。 这异常的爆炸震撼了地表,好几门瞄准了逃跑中的统合联盟空军飞机的符文重炮一晃之下都打飞了。高高的飞在空中的先锋炮艇机并未停下脚步,第二轮火炮再次落在了一个小型炮阵上,“地龙”再次轰然出现,而且这一次它不只是“一只长条”,而是延伸向了远处,猛然在一个点上炸出了“一群地龙”。巨大的网状结构顿时出现在了地表上,连接在这些网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