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先捞一笔 (第1/2页)
西华担心的问题他也想过。 水泥还有战马都是属于战略物资,老李不可能眼看着这些物资掌握在李振江手中。他害怕李振江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 当前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李振江毫无保留的将水泥生产技术献上,同时明智的将战马也一并呈上。 可是,人活一世,怎么可能事事委曲求全? 当初因为他人在京城,手中没有军权,所以做事情时还会受到老李的节制。可是,他现在手握重兵,雄踞北方,更是掌握着各种先进的技术,以及即将推广全军的内功,他还有什么可以顾虑的? 不趁着开疆扩土的余威狠狠的壮大自己,那他当初付出这么大代价守住幽州的意义又是什么?只是因为刀光剑影好看? “这你就不用管了,只要放心大胆的去做,至少表面上,这段时间朝廷不敢明面上对咱们采取什么动作。至于暗地里的暗示,一律拒绝!”李振江心中有了决定。 西华皱着眉头,他虽然觉得这么做不妥当,但是王爷既然已经决定了,他执行便是。 “走吧,随本王去看看学校的选址如何了。” 年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气温也在慢慢的上升,冰雪在不知不觉间融化了。 此时已经是阳春三月,正是春耕农忙的时节。 原先准备的耕牛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李振江将自己手中掌握的植物种子一股脑的全部抛了出去,特意划出了一片田地,专门用来种植改良的作物。 目前,他手中的作物还不能大面积普及,几年过后,要再过一年才能作为种子推广。这是一个过程,急不来的。 幽州的玻璃制品运往全国各地,狠狠的赚了一大笔钱。 这次李振江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以后将会有大规模的玻璃投放市场,服务于人民。 玻璃厂开始扩建,生产流水线优化,玻璃的成本也是直线下降。虽然一块一米见方的玻璃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便宜,但是咬咬牙,勒紧裤腰带还是能买得起的。 这只是对于类似京城,金陵这种富裕的地方百姓来说,就幽州当前的经济水平来说,幽州的百姓还在吃着李振江发放的福利。 这一批玻璃制品在全国三十几处城市进行了一次统一的销售,带回来的利润非常的丰厚。 三千多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将了解内幕的少数几人惊得小心肝一跳一跳的。 这来钱的速度也太快了点。 玻璃的加工制造他们也看在眼里,那点成本相对于三千多万两白银完全就是微不足道啊! 李振江赚钱快,花钱更快。 这三千万两,如果换做明年的军费支出,也就是一年的军饷而已。当然,他觉得自己做的最明智的一件事就是承诺众人明年在开始发放每个月三十两的军饷。现在除了他个人出资改善军中伙食以外,军饷方面主要还是由朝廷来承担的。 说起朝廷,不得不提一提水泥的事情。 京城的气温与这里不同,二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艳阳高照了。 李振江的人将水泥样品带去了京城,并且当众演示了,将水泥与沙石加水搅拌一起,自然晒干后,其坚硬程度与石头几乎不相上下。最难能可贵的,水泥可以将不同的原材料充分的粘贴在一起,由水泥浇筑的城墙没有间隙,抗雨水的冲刷,这点要比石头堆砌起来的城墙强得多。 老李当时就红了眼,等待着李振江的人主动说出将水泥献于朝廷的话。 他觉得李振江之所以拿出水泥来,很可能是为了夜入皇宫偷盗金属冶炼技术的事情道歉。也就是变相的向他服软了。 他心中也在琢磨着,是不是就此放过李振江。 谁知道,在他看来献宝的人,竟然公然的做起了朝廷的生意! 因为前面有着李振江开疆扩土的功劳在,他还真的不能将他怎样。幽州大捷已经传遍大楚的每个角落,这对他今年的北伐战争很有利。他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任凭他额头上青筋如何的暴跳,他还是听完了这桩买卖的详情。 暗地里,老李也派人接触过曹孟德。 这次派的人就是曹孟德,玻璃厂厂长,也是水泥厂厂长。 可是曹孟德那是油盐不进,威逼利诱没有一样好用的。 最终,这桩买卖还是达成了。 因为朝中的豪门势力插手了。 大楚当前的环境,豪门势力联合起来的实力要比皇权强,不过一般情况下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倾扎,很难形成合力。所以,皇权大多数情况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