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香_192 河间郭贡 首鼠之徒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2 河间郭贡 首鼠之徒 下 (第1/2页)

    得到探马报上的军情,陆翊、程昱、韩浩当即出发,赶往范县、东阿相助。三人离开不到半天,豫州刺史郭贡的两万大军就进入了鄄城境内。

    郭贡在城外十里安营扎寨,却不发动攻击,反而派人邀请荀彧前去相见。

    夏侯惇急忙劝道,“文若先生身系一州安危,岂能以身犯险?”

    “郭贡与张邈、陈宫之辈,并非素来就有勾结。”荀彧沉吟道,“此人原籍河间,曾到颍川书院求学,能力平平却身居高位,行事一向瞻前顾后。”

    说到这里,荀彧神色更显坚决,“如今他先吕布军而来,正是心有疑虑。此时前去,我有七八成把握说服他退兵,至少可让他两不相帮!”

    颍川书院为荀彧的祖父荀淑所创,算起来郭贡还是荀氏的门生。当时推崇“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虽然儒林中人未必能够真正做到孝廉,但在表面上却十分顾忌这方面的名声。荀彧做出这个决定,不单有对郭贡的了解,也有这层渊源在内。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夏侯惇仍有顾虑,“文若先生还请三思!”

    他虽然是曹cao的族亲,又为兖州首将,但眼前的主心骨,却是荀彧。

    “倘若我不去赴约,则郭贡必与吕布军联手攻城,那样鄄城断难守住。”荀彧双目精光一闪,“元让,事已至此,我等哪有其他选择?”

    赴约还有机会,拒绝则全无机会。

    经荀彧这么一说,夏侯惇很快也明白过来其中道理,不由沉默下来。

    史阿见状,沉声道,“不如由我陪文若先生同去?”

    “万万不可!”荀彧断然拒绝道,“若是郭贡真要动手,仲陵兄虽勇,却也难与大军相抗,反而惹来对方的敌意。”

    似史阿这等绝顶强者,面对普通的士卒,或许能够以一敌千,但敌方足有两万大军;何况,其中即使没有真正的强者,但不会缺少养气有成的将校。

    “鄄城防御设施齐全,有元让、仲陵坐镇,更是坚若磐石。”荀彧展颜笑道,“我有如此后盾,郭贡岂会轻举妄动?”

    半个时辰后,城外豫州军营。

    见到荀彧孤身赴约、神色自若,郭贡先是忍不住一惊,转而大笑着迎上前去,“文若兄,真是久违了!”

    “郭使君别来无恙!”荀彧神情不卑不亢,“不知如今兵临城下,有何贵干?莫非有意攻打鄄城?”

    郭贡想不到荀彧这么直截了当,不由尴尬一笑道,“文若兄多心了!郭某听说兖州爆发叛乱,担心文若兄的安危,特地前来看个究竟。”

    “有劳郭使君挂怀!”荀彧双目直视郭贡,“曹公虽然东征,鄄城仍有精锐过万,吕布、张邈只知虚张声势,却不敢发兵来攻,正是此故!”

    “有文若兄固守后方,曹将军自然高枕无忧!”郭贡暗中试探道。

    他约荀彧相见,除了试探虚实,也有釜底抽薪之意。

    “应变之策,曹公早有安排;守城拒敌,全仗军中儿郎。”荀彧摇头笑道,“荀某不过奉命行事,岂敢自居功劳?”

    不等郭贡答话,荀彧继续道,“张邈、陈宫为一己私利兴兵,跟随二者叛逆者,多迫于对方武力;一旦曹公大军回援,叛军必然分崩离析!”

    郭贡继续试探道,“曹将军远在东海,文若可需郭某相助一臂之力?”

    他虽然接到陈宫的邀请,却一直有些犹豫不定;除了与吕布、张邈缺乏信任基础外,还有对曹cao的深深忌惮。

    当初袁术联合陶谦、于夫罗争夺兖州,依然败在曹cao手下;如今曹cao征讨徐州,更是一直处于上风。

    若非担心徐州有失,豫州唇亡齿寒,郭贡根本不会来趟这潭浑水。但他既然来了,也有些不甘心就此空手而归。

    “张邈叛乱之前,偏偏画蛇添足,派刘翊前来鄄城使诈,却被我等识破。”荀彧微笑道,“如今曹公的大队人马已在回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