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魂牵梦绕 我终于回家了 (第1/1页)
140节魂牵梦绕我终于回家了 其实,自从两个老人相逢后,云淑梅经常来照看袁兴国的生活,儿女们看在眼里,都为他们高兴。可是让袁兴国和她一起住在云飞那里,他真是不愿意去。 晚上,方翔和文竹在家看电视剧电视《浪漫的事的》。 方翔看到老太太和陕北老大爷、两人高兴跳舞的情节,笑了说:“今天我看家里装修太乱了,我让爸到咱家来住,云姨悄悄拉我回屋商量,让爸爸去她家住。你说爸听见后反映怎么样?” 文竹边打毛衣边看电视边回答:“那爸一定高兴要去了。” “你错了!”他学袁兴国当时的声,“我就和小文在家,哪里也不去!” “爸是觉得不好意思罢了。我有个想法,姑妈回来后,咱们想办法让爸和云姨把结婚证办了。”文竹说。 “我赞成。这样一来,爸和云姨也是个伴儿。”他问,“哎,媳妇你说,按爸的意思,现在把房子一装修,姑妈回来后,让住在家里行吗?” “装修房子很有必要。让姑妈住家里不行。姑妈年纪大了,要专人照看,爸年纪也不小了,照看不了。”文竹说。 “让姑妈住玫瑰酒店怎么样?” “这不行。姑妈是你公司的合作者,住你公司宾馆最好,那里管理又好,环境也不错,也便于工作。” “好!媳妇说的对。更便于我派专人负责姑妈安全!”他赞成。 一月后的一天,西飞机场,飞机降落,停。门开悬梯降落停好。余文思搀扶着满头白发,精神奕奕的母亲文一梅走下了飞机。下飞机后朝外走来,他边走边给母亲指着周围介绍着。关口外,许忠汉捧着鲜花和方翔两口陪着袁兴国焦急地等待着。 文竹关心地对父亲说:“爸,您老别急,一会儿见了姑妈,您别过于激动,姑妈年纪也大了!” 袁兴国点着头。 终于,余文思林推着行李和mama出现了。 许忠汉朝他喊着:“余文先生,余文先生!” 余文思林听见也看见他们,给mama指着举花束者和等待的人介绍着。母子两好容易出关。 许忠汉献上花束给文一梅:“文董事长,一路辛苦了!” “谢谢!”文一梅客气地 袁兴国激动地上前抓住文一梅的手:“姐!我是松林!” 文一梅打量着弟弟:“松、松林,弟弟!” 姐弟俩老泪纵横地哭抱在一起。 弟弟说:“姐!我、我心、心里一直装着你!” jiejie也说:“我、我也一直在想你呀!” 文竹不免也眼圈红了,劝着:“姑妈,爸爸,我们今生有缘,终于相逢,这是高兴的事情!请回家再叙!” “好、好,兄弟,我们回家!” 老姐弟两牵着手,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出大厅,上了汽车。 高速路上,三辆高级小车奔驰。许忠汉坐在前面的车里开路。中间的车里坐着文竹陪同的文一梅、袁兴国,老姐弟两。失散六十多年的姐弟俩热泪盈眶,紧紧拉着手欣慰瞧着笑着。 “姐,您一点都不显老!”弟弟高兴地。 “你也比我想象的年轻多了!”jiejie微笑着。 老姐弟俩心情激动的相互看不够,笑不够。 后面的车里坐着方翔和余文思林。 方翔问余文思林:“余文,方芳好吗?” “很好。她现在正进修英语,很忙。”余文思林说,“让我带问大家好!我们给西安的mama带了礼品,我母亲要去拜见mama的。” 去年十月余文走后,十一月中旬,方芳拿到护照去美国的。 机械公司宾馆贵宾休息厅里。袁兴国一家和许忠汉一家在座,等待着文一梅的回来。袁兴国陪着jiejie进来,大家立即站起拍手欢迎。 文一梅流着兴奋的眼泪,感慨地:“魂牵梦绕,我终于回家了!” 袁兴国对jiejie说:“姐,我来给您介绍介绍。” 文一梅高兴地说:“让我自己来吧!思林带回的照片,我已经看了无数遍了!” 文一梅指着大家一一相认:“这位是机械公司董事长许忠汉先生;这位是许夫人,夏耘教授。” 许忠汉夏耘异口同声地:“文大姐,欢迎您归来!” “谢谢!说不定我还要长期打扰呢!”她客气地。 “您是回家!自己人不用客气的!”许忠汉说。 “这是弟妹,云淑梅。” 云淑梅高兴地:“大姐,欢迎您回家!” “这是大侄子云飞、公司经理;侄女盛男、酒店经理;侄子小文、基建监理;侄媳妇许静;云海、云飞的儿子。” 云海礼貌地问候:“姑奶奶好!” “好!好!我们文家兴旺了!”老人欣慰地。 萌萌说;“还有我呢!” 文一梅笑了:“呵呵……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方翔和文竹的接班人萌萌!” 她向前一步,摸着萌萌的头,不由皱了下眉头,腿瘸了下。 文竹忙搀扶住:“姑妈,您快坐下歇歇吧!” “真是老了,腿脚常不听使唤!”文一梅坐下后,问文竹,“接我回来的方翔呢?” “和表哥一起忙去了!”文竹说。 许忠汉过来说:“请文大姐,和大家一起吃饭去!” “好哇!今生能和亲人一起吃饭,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已建成合资公司大门口,小车开来停。方翔下车打开车门。余文思林下车打量着建筑装修精美的三层办公楼和高大的厂房的外表,赞叹说:“不错!方兄,我真的佩服您了!” “您来电要求,8月分要投产,所以我就组织精兵强将,不分昼夜地干着。您看,一切按要求,前面是管理办公楼,右面梢后是厂区。” 郑铁林拿张图纸匆匆从厂房出来,推起墙跟下的自行车。 方翔喊:“铁林!” 郑铁林蹬了自行车过来下车:“我正要去公司找您。” “什么事?” 郑铁林从自行车后架拿图纸让他看:“您看这图纸,开始和最后的要求相差五毫米之多,怎么办?” “这恐怕是基建标准范围内的误差吧!” “标准要求是正负两毫米,要相差多的话,以后改正就麻烦了!”铁林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