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367章 重锤擂鼓 (第2/2页)
夫能罚你在祠堂跪一个月?” 寇季沉吟了一声,出声道:“那条犀带,乃是太宗当年得了番邦贡品通天犀角,制成的犀带。一共有两条,一条已经跟着太宗进入到了陵寝,另一条就在祖父手里。 内府一直惦记着,担着一些干系。 可不是什么寻常的御赐之物。” 寇礼张大了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寇准怒甩着袖子,继续喝斥道:“至于你在华州、新平两地任职的时候,干出的那一桩桩一件件的蠢事,老夫都懒得说。” 寇礼依旧张着嘴,一句话也没说。 他不知道说什么,脑子里晕乎乎的,像是有霹雳雷电在脑中不断的闪烁。 寇准的一席话,对他打击很大。 一瞬间摧毁了他多年建立起来的一大半的认知。 让他难以适应。 寇准见寇礼这般,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话重了,便不再喝斥,而是冷哼了一声,道:“让你去雷州,是为了护你,护住寇府。 免得有一日,寇府因为你的牵连,陷入到万劫不复当中。” 说完这句话。 寇准甩了甩袖子,离开了正堂。 寇季在寇准走后,缓缓起身,对着寇礼、乔氏拱了拱手,退出了正堂。 寇礼在正堂里愣了许久许久,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眼中才有了一些神色。 他目光有些呆滞的看向了乔氏,道:“我……真的很蠢?” 乔氏一脸迟疑。 在她心里,寇礼是救她于危难的英雄。 可并不代表她不知道寇礼以前在汴京城里的种种愚蠢的作为。 寇礼之前在汴京城干的蠢事,闹的满城皆知。 早在她第一次到汴京城的时候,就已经从寇府的仆人嘴里,打听清楚了寇礼在汴京城里所做的一切。 也就是那个时候,她知道了寇礼其实不适合当官。 但她并没有告诉寇礼。 因为寇礼有一个位高权重的爹,有一个能干的儿子。 纵然坐一个庸官,也能借着寇准的蒙荫,寇季的功劳余恩,稳稳的在官位上坐下去。 甚至官职越坐越高。 如今面对寇礼质问,她不知道是该说真话,还是该说假话。 说真话,怕打击的寇礼一蹶不振。 说假话,又怕被寇礼听出来,让他遭受到的打击更大。 乔氏在犹豫。 寇礼却通过她的反应,知道了答案。 他的蠢,只是因为不善于心计,过于单纯。 并不代表他是个傻子。 “我知道了……” 寇礼喃喃的说了一句,缓缓起身,如同行尸走rou一般,出了正堂。 “相公……” 乔氏赶忙起身,焦急的呼唤了一声。 但寇礼似乎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一样。 出了正堂,一路走到了他的卧房门口,关上了房门,一个人闷在屋里。 乔氏紧跟着寇礼的脚步,到了卧房门外,几次呼喊,也没有叫开门。 最后只能悻悻走开。 她觉得,寇礼这个时候可能需要静一静。 另一边。 寇准的书房内。 寇季站在寇准面前,长叹了一声道:“祖父,其实您刚才那番话,可以讲的委婉一些。” 寇准半躺在椅背上,冷哼道:“擂鼓,需要用重锤。不用重锤,不出响。老夫不仅要敲醒他,也要借此让他长长记性。 让他以后做事,三思而后行。” 说到这里,寇准瞥了寇季一眼,没好气的道:“老夫做这些,还不是为了你?你还好意思埋怨老夫?以老夫如今的年纪,官怕是当不了几年了。 你爹纵然被人算计,也只是影响老夫一两次而已…… 你就不同,你的官位虽然已经不低了,可是根基尚浅。 等老夫百年以后,你爹会成为你的大麻烦。 老夫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惜狠狠的训斥他。” 寇季听到了寇准的话,微微一愣。 他对寇准深深一礼,道:“多谢祖父为我谋划。” 寇准的良苦用心,表现的如此明显,他如何感受不到? 寇准翻了个白眼,道:“老夫就你一个孙儿,不为你谋划,为谁谋划?” 寇季咧嘴一笑。 寇准摆摆手,道:“过来跟老夫说说,你借着虎字军入京,打算谋划什么,老夫帮你参详参详。” 寇季嘿嘿一笑,“您真想知道?” 寇准也咧嘴笑了,指着寇季道:“老夫就知道,你小子肚子里憋着坏主意呢。” 寇季凑上前,给寇准分享起了他调遣虎字军入京的目的。 寇季谋划的比较深远,可不是一两句能够讲清的。 等寇季给寇准讲完了自己的谋划以后,已经到了深夜。 …… 此后几日。 一直到除夕,寇礼都躲在房里,没有出来。 乔氏先后找过寇礼几次,也没有把寇礼劝出房门,不得已又请了寇季来劝,依旧如此。 直到寇准出现,寇礼才乖乖的出了房门。 只是话变得少了,人变得沉默了许多。 寇季见寇礼从房门里出来了,也就不再关注他。 除夕降至,他可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忙。 打点府上的仆人,给他们发赏钱,让他们返乡。 准备年货、年礼。 收拢清点万象楼、万象典当行收入。 四处拜访同僚、至交、故旧,又或者代替寇准,拜访寇准的至交、故旧。 忙的不可开交。 一直忙到了除夕,才歇下。 除夕夜。 陪着家人简单的吃过了一些,发了压岁钱以后。 寇准、寇季祖孙二人,换上了朝服,赶到宫里赴宴。 一应的礼节、入宫觐见的程序,亦如去年。 不同是,宫里夜宴用的餐具,从金银之物,变成了景德镇烧制的瓷器。 西夏使节在宫里的座次,被排到了大理国之后…… 青塘使节的座次,往前了一位…… 甘州回鹘的座次,亦是如此…… 辽人似乎忘记了之前寇季喋血宫殿的一幕,一如既往的跳出来,开始挑衅…… 似乎挑衅大宋,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交流方式,觐见礼节。 只是没有出来应战。 不是大宋无人,也不是大宋怕了辽人,而是在辽人跳出来挑衅的时候。 奔腾如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缓缓响起。 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