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512章 一战功成,天下惊! (第1/2页)
“还禁军?” “还精兵强将?” “一帮子连民夫也不如的玩意儿!” “……” 李昭亮一点儿也没有掩饰自己的声音,他愤怒的咆哮了一番。 在他身后的将士们当中,有人惭愧的低下头,有人却咬着牙十分愤怒的瞪着眼。 李昭亮见到有人瞪着眼,冷哼了一声,“朝廷已经裁撤了厢军,因为厢军无用。你们若是希望朝廷连你们一并裁撤了,你们随意。” 禁军将士们听到这话,浑身一震,心里不敢再有丝毫不满。 他们皆是职业兵,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 朝廷若是裁撤了他们,他们不知道回乡以后,拿什么去养家糊口。 李昭亮不再搭理禁军将士,而是吩咐身边的文书,“去奏疏给朝廷,就说我李昭亮已经赶到了得胜川,看到了寇吏部率军在得胜川击溃黄头回纥十四万大军以后,遗留下的惊人场面。 我李昭亮愿为寇吏部请功。 我李昭亮愿为此次参战的所有将士、民夫们请功。 ……” 李昭亮的声音很大,且越说越大声。 到最后,更是张口咆哮。 …… 六日后。 消息传到了青塘。 青塘赞普角厮罗拿到了属下汇报的消息以后,差点没惊的跌坐在地上。 “数千精兵,打败了十四万黄头回纥精兵……” 角厮罗捏着手里的奏报,嘴皮子哆嗦着颤声嘟囔。 黄头回纥毗邻青塘,角厮罗十分了解黄头回纥兵马的战斗力。 黄头回纥可汗那耶身边的精兵,丝毫不弱于他身边的王前近卫,以及他十分仰仗的积石军。 如此强悍的精兵,足足有十四万,居然被数千宋兵给干翻了,简直难以想象。 “一定是重甲骑兵和火枪的功劳,一定是……” “速速传我命令,召集青塘境内的所有铁匠,赶到宗哥城。收拢青塘境内所有铁料,运往宗哥城。告诉那些从宋国过来的商人们,他们若是能帮我青塘弄到足够的铁料,他们的货物在我青塘,可畅通无阻,不收任何赋税……” “遣使携带厚礼赶往大宋,向大宋皇帝陛下表示我的敬意……” “安子罗和寇季交好,听闻寇季妻室即将生产,让安子罗备上一份丰厚的贺礼,一并送去……” “……” 角厮罗的命令,一条条的传出了宗哥城。 整个青塘,为了打造重甲骑兵,为了巴结大宋、巴结寇季,彻底动了起来。 …… 七日后。 消息传到了沙州城外的李元昊军帐中。 年幼的李元昊手里捏着奏报,暴跳如雷。 “如此重要的消息,为何今日才送到我手中?如此重要的消息,为何我今日才知道?以数千精兵,打败十四万回纥兵马,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谁?!” “是谁负责探听宋人消息的?” “……” 李元昊愤怒的咆哮着。 在他面前,随军的文武跪了一地。 其中一个文臣颤颤巍巍的道:“回太子,是臣负责……” “噗呲!” 文臣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元昊猛然拔剑,跃过了自己面前的案几,一剑砍翻了那个文臣,臣砍到了面目全非,才提着滴血的长剑站直了身躯。 “我就知道,宋人靠不住。以后我的军帐中,绝不运去出现宋人官员!” “去给我探听清楚,宋人在黄头回纥境内,是如何用数千精兵,打败十四万回纥兵马的。我要所有的消息,一个细节也别错过。 但凡错过一个细节,我就宰了你们所有人。” “传我军令,让军中所有将士整装备战,三日之内,给我拿下沙州城……” “……” …… 十五日后。 一群快马踏进了汴京城。 凭借着腰牌,身后的信旗,一路畅通无阻的闯进了皇宫。 垂拱殿上。 赵祯揉了揉眉心,听着底下群臣们争吵,心里哀叹了一声。 自李迪被罢相以后,吕夷简升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曾补入内廷,成了参知政事。 李迪人虽然走了,可李迪留下的修订律法的政令,却没有因此消除。 百官们以为,以前跟李迪唱反调的吕夷简上台以后,就会废除一切李迪所提出的修订律法的政令。 然而。 他们失望了。 吕夷简上台以后,并没有废除一切李迪提出的修订律法的政令,而是第一时间病倒了。 然后王曾手握大权,开始贯彻落实李迪的政令。 一时间。 王曾成了满朝文武的弹劾对象。 其恶名直追李迪。 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人对王曾使用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但即便如此,王曾也被百官们弹劾的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时候,吕夷简病愈了。 王曾病倒了。 吕夷简出现在朝堂上以后,一反常态,贯彻落实了李迪提出的修订律法的政令。 百官们瞬间意识到自己被耍了。 一瞬间炸了。 弹劾吕夷简、王曾的奏折,如同雪花一样飘进宫。 示威的、死谏的,更是多不胜数。 今日在朝堂上,他们正在放话,说要罢朝。 “嘭……” 就在百官们话放到最狠处的时候,一个身披盔甲的将士,闯进了垂拱殿,噗通一声从殿外跌进了殿内,再也没爬起来。 垂拱殿内一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赵祯愕然的盯着殿门口看了许久,急忙喊道:“快快快,把人唤醒!” 守在殿门口的小宦官们急忙凑上前,呼唤了许久,也没有得到回应。 往将士鼻口试探了一下,眼中闪过了一道震惊。 他立马迈着小碎步,跑到了御阶前,沉声道:“启奏官家……人……没了……” 赵祯心头一惊,猛然起身,惊叫道:“是何消息,竟让朕的爱卿,舍生忘死?” “难道是寇爱卿的消息?” “快快将消息给朕呈上来。” “将朕的爱卿送下去,厚赐之,荫补其一子。” “……” 陈琳听到了赵祯的话,健步如飞的下了御阶,将将士背上的信筒拿到了手里,双手奉着送到了赵祯的案几前。 百官们瞧了一眼那个将士。 赵祯一声‘爱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