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513章 宝物难献(祝兄弟姐妹们,新年快乐!) (第2/2页)
武器。 用火药代替了弓弦,作为助力。 用铁丸代替箭矢,作为杀人利器。” 杜衍皱眉道:“圆滚滚的铁丸,杀伤力比锋利的箭矢还强?” 王云升笑道:“诸位对药发傀儡应该不陌生。药发傀儡爆炸时,足以射上百丈高空。被它携带入空中的木片,也能伤人。 铁丸也是如此。 在火药的推动下,杀伤力极强。 皮甲一击而穿。 比弓弩轻,比弓弩更容易cao纵。 更重要的是,只要是个人,稍微训练一下,就能熟练的使用火枪。 培育一个合格的弓弩手,需要两三年。 可培育一个火枪手,只需要七日。” 此话一出,殿内的文武百官皆倒吸了一口凉气。 文武百官们并没有见识过火枪,没有直观的去体验火枪的杀伤力。 但是对于培育火枪手和弓弩手的时间,他们却能理解一二。 大宋最强横的军械是什么? 步人甲?! 错! 大宋最强横的是弓弩。 大宋拥有世界上最强横的弓弩。 其数量,大宋之外任何一国,也没有办法媲美。 弓弩可是大宋主要作战武器之一。 在战场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弓弩,大宋不缺。 可弓弩手大宋却很缺。 若是火枪的出现,能够代替弓弩,并且能轻易cao纵,拿大宋兵马的战斗力将会直线上升。 满朝文武怀着震惊的目光盯着王云升。 高处恭迫不及待的问道:“红夷炮又是何物?无敌地雷炮又是何物?” 王云升笑道:“如果说火枪是弓弩的话,那么红夷炮就相当于床弩。比床弩更方便cao作,比床弩杀伤力更大。” “嗯……” 王云升沉吟了一下,比喻道:“床弩一枪射出,可以在城墙上扎出一个深洞。红夷炮一炮打出,可以在城头上打出一个巨大的豁口。 将投石机和床弩的威能结合起来,就是红夷炮的威能。 至于无敌地雷炮,它就像是一个埋在地里的药发傀儡。” “嘭的一声从地底下炸响,不仅能够掀翻它头顶的泥土,还能将泥土之上奔跑的马匹、骑兵,掀翻在地。” “……” 王云升大致的描述了一番,满朝文武听的一脸懵。 虽然王云升描述的很直观,他们大致也能猜到,三种武器的威能。 可他们还是想亲眼见识见识。 “工部有没有,能不能拿出来让我们所有人看看?” 吕夷简沉声问道。 赵祯也十分好奇的看着王云升。 王云升苦笑了一声,“没有……” 高处恭听到这话急了,“工部造的,工部会没有。” 王云升苦笑道:“是工部造的没错,可锻造工艺,工部却没有。” 杜衍黑着脸道:“寇季私藏军国重器的锻造工艺?!” 王云升翻了个白眼,“东西是寇吏部带着人研制出来的,你说他需要私藏吗?” 杜衍老脸一红,沉声道:“如此军国重器,为何不献给朝廷?” 王云升摊开了手,“献不起,也不敢献。”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脸色皆一变。 杜衍瞪着眼,扑到了王云升面前,怒吼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云升认真的道:“研制火炮、红夷炮、无敌地雷炮之初,我和寇吏部皆奏请过朝廷,请朝廷拨付一部分钱财,用于研制新军械。 可诸位是怎么做的? 诸位联手阻止的此事,声称朝廷的军械已经足够用了。 不仅不准我们研制军械,甚至连我们申请朝廷批复用于营造军械研究之处的土地也没有批复。 如今新军械研制出来了,朝廷看到了好处,想要强占。 你觉得寇吏部会答应吗?” 杜衍冷哼道:“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为国出力,那是我们身为人臣的职责。况且,寇季献上了新军械,朝廷不会忘记他的功劳,会补偿他研制军械期间所耗费的钱财。” 王云升幽幽道:“一千万贯,朝廷拿得出吗?” 杜衍愕然的瞪起眼,愤怒的道:“胡说八道,就算是纯金的军械,也不值这么多钱。” 王云升苦笑了一声,“我也是这般跟寇吏部说的,然后寇吏部拿出了一张清单给我,看过了清单以后,我再也说不出类似的话。 我等并非匠人,所以不知道匠人在研制一种新东西的时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心力。 百虎齐奔是寇吏部无偿献给朝廷的。 可你知道百虎齐奔研制过程中,耗费了多少吗? 足足百万贯。 从简化弓弩,化弓弩为筒,再到将筒弩集成束,看似简单。 中间却是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一步一步的尝试出的。 火枪、红夷炮、无敌地雷炮,也是如此。 特别是红夷炮。 全重足足百斤之巨。 先后用生铁、熟铁、铜、镔铁、钢,等多种材料尝试过。 为了验证是否有危险,往往需要一批铸出十几门,一一尝试。 生铁、熟铁先不论,单单是铜、镔铁、钢,三种材料的价值,诸位应该清清楚楚。”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一个个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许久以后,高处恭幽幽的长叹了一声,“昔日,我父帮着太祖皇帝精造床弩的时候,确实耗费了大量钱财。” 王云升缓缓点点头,又道:“匠人们辛辛苦苦,耗费了无数钱财、心力研制出的东西,朝廷只给一些铜钱赏赐,就轻易的将其拿走。 长此以往,民间的匠人们造出了好东西,又怎么可能会献给朝廷? 他们只会拿着东西,逃出我大宋,投奔西夏,投奔辽国。 在西夏、辽国换取高官侯爵。 诸位都知道寇府养了一大帮子匠人,也知道这些匠人们总是能研制出能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相信诸位都很羡慕寇府有这么一大帮子能手。 可诸位谁真的去寇府的匠人们居住的院子里看过?” 王云升用手指了指自己,“我去过,我看过他们为了研制东西,日夜不眠不休,我看过他们为了研制东西,耗费了大量珍贵的材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