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589章 作死的慕崇 (第2/2页)
宋有害的事情,让大宋安安稳稳的一代一代传下去。 此事远比长生不死,更能引人疯狂。 毕竟,一些帝王追求长生不死,也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能够一代一代安安稳稳的传下去。 寇季一点儿也不知道,被拘禁的风险,从他身边擦肩而过。 他回到了府上以后,揣测不安的待了两天。 生怕赵祯会因为他说赵恒坏话的事情,出手教训他。 可是等了两天,也没有等到赵祯教训他的旨意。 只等到了赵祯改判贾昌朝改任国子监博士一职的消息。 寇季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松了一口气。 赵祯改判贾昌朝,说明他的话,赵祯听进去了。 贾昌朝此人,也算是北宋的一位名臣,官至参知政事。 是一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我国第一部多音多义的手册,就是由他主导编撰完成的。 也就是字典的雏形。 此人学问不错,但是为官比较偏私。 在为官期间,在政务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好的坏的都没有。 倒是在文学上面,颇有建树。 此人就是寇季在跟赵祯讲述的过程中,用作举例的那个不好治理政务,独好学问研究的典范。 此人对朝廷而言,可有可无。 但在文学研究,以及教化传播方面,却是一位大才。 此人就不应该出现在朝堂上搞政治,他应该待在国子监、太学里,精研文学,推广多音多义的手册。 若是他能在多音多义手册方面多下一些工夫,说不定能弄出一本囊括了所有文字的字典。 有了字典,大宋朝大兴教化之道,就方便多了。 字典对识字的帮助有多大,寇季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若是能结合着字典、角音等创出拼音,那推行教化,就更方便了。 如此一位大才,明明可以帮文化的推广做出巨大的贡献,却非被拉去搞政治,在朝堂上浑浑噩噩的度日,简直是在浪费人才。 赵祯在得到了寇季的提醒以后,能果断将此人安排到国子监,就说明赵祯已经看到了此人身上的闪光点。 此人若是能尽早研究出字典的雏形,寇季不介意做一些引导,让他编撰出一本真正的字典。 他若是编撰出了字典,那所获的功德、名声,远比他出任参知政事要多得多。 往后千年、万年。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或许会忘记明经之类的圣贤之书。 但只要有人说汉话,就不会忘记字典的存在。 他若真的能编撰出完善的字典,借此称圣,那也不为过。 不过,寇季现在还不想引导他。 寇季必须等,等到巴格达智慧馆里的知识,被搬运过来。 巴格达智慧馆里的知识,被搬运过来,公之于众后,一定会对大宋的许多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寇季借着大宋所有读书人沉寂在智慧馆里知识冲击中的时候,将自己准备传授出去的一些干货,悄悄传授出去,那样才妥善。 在海量的知识碰撞的时候,在中西方成千上万的先贤智慧碰撞的时候。 谁会在意寇季传授出去的那点东西。 …… 赵祯和寇季之间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 无论是寇季进宫,还是赵祯改判贾昌朝,在满朝文武相争最激烈的时候,没有掀起任何一点波澜。 满朝文武相争的场面越来越激烈。 从最初的七品官被波及,到现在隐隐已经波及到了四品官。 一些辞去了仕途,挂着四品官头衔在家中养老的老臣,在一些门生故旧的鼓动下,参与到了斗争当中。 朝堂上每天都要骂战。 朝堂上每天都有人被罢落。 当一位挂着兵部侍郎头衔辞仕的老臣身败名裂,被贬为了庶民以后。 斗争迎来了一次升级。 只是还没有开始。 就被人生生的掐断。 掐断斗争的是慕崇。 慕崇在文武相争的时候,一直在蛰伏。 一直在等待出手一字交子铺的机会。 当西夏前来朝拜的使臣进入到了大宋以后,慕崇終于等到了机会。 西夏使臣在得知了大宋朝满朝文武正在为一字交子铺争斗不休的时候,就主动找上了慕崇。 有意购买慕崇手里的另外一成一字交子铺的份子。 也不知道西夏使臣给慕崇许诺了什么,慕崇居然有些意动。 在他们双方还没有交易之前,风声就被传播了出去。 然后,正斗的面红耳赤的满朝文武,瞬间停止了争斗,目光齐齐的落在了慕崇身上。 如今的满朝文武,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主战派。 朝廷先后在北疆、西疆打了两次大胜仗,开疆拓土了两次。 让主战派的官员们,有了底气。 他们心里有底气,自然不可能再看到自己锅里的rou,流到别人碗里去。 他们在朝堂上打出了猪脑子,他们心甘情愿。 但是有外人插手,他们就不答应了。 于是乎,慕崇凉了。 不需要人吩咐,不需要人cao纵。 刑部、兵部,一起联手,以慕府窝藏朝廷钦犯为由,封了慕府。 足足三千多披甲持刃的禁军将士,将慕府团团围困,床弩、百虎齐奔等利器,齐齐的架在了慕府的墙头上。 若不是寇季没有答应,恐怕火枪和火炮也得一并出现在慕府的墙头上。 朝廷两大衙门,一起动手,对付慕府,还摆出了如此大的阵仗,难免有些兴师动众。 但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他们兴师动众的原由。 重兵围困慕府,不仅仅是为了围困慕府。 更多的是为了震慑那些手伸的太长的西夏人。 刑部和兵部出手没多久,户部、工部联手,清查了慕府在汴京城内的所有人,以及慕府的所有产业,并贴上了封条。 礼部看到了六部中有四个对慕府下了黑手,不甘示弱的给慕府头上扣上了一条违制的罪责。 礼部给慕府定的罪责,有理有据。 慕府名下,有一座别院,乃是太宗皇帝赐给投诚大宋的吴越王的产业。 几经转手,到了慕府名下。 别院里有一处王爵才能配备的雕刻。 由于上面长满了青苔,所以没人在意。 如今被围困慕府的将士们清理出来了,就成了一条大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