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598章 战?! (第2/2页)
内,也没有发现慕崇父子的踪迹,慕崇父子会藏到哪儿去呢? 汴京城还有什么地方,能容他们藏身?” 赵祯皱着眉头,瞥了一眼陈琳。 陈琳干咳了一声道:“慕崇父子最后消失的地方是西夏驿馆,慕崇父子失踪,跟西夏驿馆逃离不了关系。” 李昭亮愣了一下,问道:“皇城司的人查到的?” 陈琳点点头。 李昭亮思量道:“刘亨办事向来周全,既然是他查到的消息,那就不会有错。” 王云升提议道:“那就派人查一查西夏驿馆内的人,最近都接触过什么人,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 “不用查了!” “不用查了!” “……” 王曾、吕夷简、寇季三人,几乎同时开口。 其他人齐齐看向了他们三人。 三人略微一愣,对视了一眼。 王曾对寇季道:“你说吧。” 寇季沉声道:“人八成在辽国驿馆内。汴京城内内外外,只剩下了辽国驿馆和皇宫没有被搜查。人肯定不会在皇宫里,所以只能在辽国驿馆内。” 张知白等人听到这话以后,神色都有些凝重。 辽国不比西夏,可不好对付。 辽人绝对不会像是西夏人那样,轻易的让大宋的兵马进入到辽国驿馆内搜查。 大宋若是强硬的派人去辽国驿馆内搜查,很有可能会因此掀起两国的战端。 辽国使节到了汴京城,代表的就是辽皇。 辽皇身为天下霸主,若是被人拂了面子,肯定会率兵找回场子,不然他的霸主地位,就会被动摇。 辽皇好不容易经营出如今的霸主地位,自然不可能任由其动摇。 “好算计!” 吕夷简阴沉着脸,低声说了一句。 最先接触慕崇父子的是西夏人,慕崇父子最后却藏在了辽国驿馆内,这其中要是没有算计,那就怪了。 王曾皱眉道:“是西夏人的算计,还是辽人和西夏人一起设下的算计?” 若只是西夏人的算计,那还好。 若是辽人和西夏人一起设下的算计,那对大宋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辽人和西夏人能合力算计大宋,那就说明辽人和西夏人很有可能背地里已经结盟。 西夏虽然已经对大宋形成不了威胁了,但再加上辽国,那就不一样了。 大宋如今虽然已经变强了,但是面对辽国,仍然有些吃力。 在加上西夏的话,那大宋就会变得更吃力。 “管它是谁的算计,交人平安无事,不交人,那就打一场,用刀兵说话。反正我大宋迟早要跟辽国大战一场。” 这话是高处恭说出来的。 高处恭主动提出开战,有两个意图。 一是为了在战场上获取功劳,让高家的地位变得更稳固。 二是为了将朝中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战场上,好让高家趁机将一字交子铺的份子消化。 高家可不比钱、孟、慕三家。 高家可以从权力场和生意场上,一起下手,将高家的烙印深深的融入到一字交子铺当中。 只要高家融入的足够深,赵祯要动一字交子铺,也会伤筋动骨,到时候难免会投鼠忌器。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不适合用在一字交子铺上面。 一旦争斗在一字交子铺内部展开,很有可能会祸乱一字交子铺。 到时候这个新生的社稷重器,很有可能就会分崩离析。 赵祯只要不想鱼死网破,就只能强咽下这个鱼鲠。 “战?!” 王曾皱着眉头道:“现在开战,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河西初定,我大宋还没有将河西彻底的消化,再跟辽国掀起战端,河西恐怕会生出事端。 此外,朝廷的粮食、钱财,还不够充足。 咱们多积攒一些家底,再跟辽国血拼,到时候拼个三五年,也不成问题。 我大宋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一口气拿回燕云十六州。” 王曾不知道高处恭的心思,所以只针对跟辽国的战事说话。 他觉得朝廷如今实力还是不够。 必须要多积攒钱财,整顿禁军,等到兵强马壮、财力雄厚的时候,再跟辽国大战一场,才更有把握。 吕夷简跟王曾的想法差不多。 他也觉得,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一口气拿回燕云十六州。 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缓一缓比较好。 “我赞成王相的想法……” “我倒是觉得,可以一战,哪怕不能拿回燕云十六州,拿回一两州也好。” 让人意外的是,张知白居然开口赞成战事。 资事堂内,所有人意外的看向张知白。 张知白知道所有人心中有疑惑,便开口道:“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以前我大宋开战,都是再花钱,而且越花越多,渐渐的有些入不敷出。 可近些年,我大宋对外战事,一直在获利。 宋夏在长城沿线一战,我大宋拓土数州,虽然耗费了不少钱财,但是获得的利益更多。 我大宋有近百万穷苦百姓,迁移到了龙州等地。 分得了不少良田。 河西一战,我大宋又有数十万穷苦百姓,迁移了过去。 如今还在往过迁移,相信不久以后,河西能容纳的穷苦百姓,能达到百万之数。 近两百万的贫民百姓被迁移了出去,在河西和龙州等地安家落户。” 张知白见所有人皱着眉头,便继续说道:“只说穷苦百姓,诸位可能意识不到我大宋获得的好处。那便说说罪囚、乞丐等人。 诸位有没有发现,自从我大宋先后拿下了长城以南,以及河西诸多疆土以后。 我大宋牢狱之中的罪囚,已经全部消失不见了。 我大宋街头巷尾的那些乞丐,也消失了大半。 各地官府,为了政绩,为了将这些麻烦清除,将他们全部送到了河西、龙州等地。 他们在各地治下的时候,是懒汉,是罪囚。 可到了龙州、河西等地,在苛政的约束下,一个个皆变成了勤恳的百姓。 刑部岁末统计,我大宋今岁犯罪的人数,锐减了近四成。 户部岁末统计,我大宋今岁饿死的百姓,锐减了八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