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72章 天塌了!!! (第1/2页)
西夏是大宋的邻邦,西夏的情形,高处恭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他知道夏州城城主的话不假。 高处恭盯着夏州城城主,沉声道:“你既然是宋人,那你为何在掌控了夏州城以后,不主动向我大宋投诚,反而被我吓唬了几番以后,才选择投诚我大宋?” 夏州城城主沉默了一会儿,道:“我怕你们拿下了夏州,受不住。到时候受苦的,还是那些百姓。” 高处恭冷哼道:“国贼就是国贼,不必将自己说的那么大义凌然。” 夏州城城主盯着高处恭十分认真的道:“大宋不是没对西夏动过兵,那些在大战时期,主动投靠到大宋的官员是什么下场,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我有一个同僚,在曹玮镇北的时候,率领着自己的人,主动跑到了大宋投诚。 可他的结局如何,你知道吗? 大宋收下了他带回去的那些宋人,却将他交还给了西夏,任由李德明处置。 李德明生生剐了他三千刀。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率领着自己的人,主动跑到大宋投诚。” 夏州城城主所说的是真宗赵恒在位时候的故事。 人是真宗赵恒为了平息战火,秘密的送往西夏的,所以高处恭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高处恭听到了夏州城城主的话,咬了咬牙,没有反驳。 因为夏州城城主所说的故事,大宋真的做得出来。 真宗赵恒在位的时候,没少拿自己人的脑袋,平息辽人的怒火。 甚至有时候还会特地派人去给辽人杀。 比如宫廷内养的那群内等子。 他们就是负责在辽使挑衅的时候,送出去给辽使杀的。 还是寇季在大宋皇宫内,顶替了内等子,陪着辽人撕杀了一场,才让朝廷放弃了送那些内等子去给辽人杀着玩的事情。 高处恭等着夏州城城主,冷哼了一声,道:“如今的大宋,已经跟以前不同了。” 夏州城城主缓缓点头,“我知道,大宋的不同,是寇季带来的。可寇季如今死了,我怕大宋以后又要恢复原样。” 高处恭冷笑道:“谁告诉你寇季死了?” 夏州城城主愕然的瞪大眼,“不是你告诉我的吗?” 不等高处恭开口,夏州城城主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惊愕的道:“寇季没死?” 夏州城城主瞪着高处恭,质问道:“你说的大宋皇帝陛下和寇公雷霆震怒,率领数十万大军攻打西夏,也是骗我的?” 高处恭淡淡的道:“官家和寇公雷霆震怒,自然是我遍的。但是我大宋正有数十万大军在攻打西夏,却是真的。 我大宋的领兵大将朱能、王凯、刘亨、种世衡,如今皆率领着兵马在西夏各处攻伐。 此外,还有数支兵马,正在赶往西夏的路上。 不到入冬,数十万兵马就能兵临兴庆府。” 夏州城城主愣愣的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 同一时间。 汴京城内。 资事堂内,赵祯手握着一卷文书,站在龙案前,也是一言不发。 站在赵祯身边的曹皇后轻声呼唤了两声,“官家,您觉得寇季的提议如何?” 赵祯放下了手里的文书,哈哈大笑道:“还是四哥有办法,朕正瞅该如何惩治那些站出来搅局的文官的,四哥就派人将办法送到了朕的手里。 通过捐赠,逼迫那些文官们大出一笔血。 很好,很不错。 他们一个个家底丰厚的,是该向朝廷贡献一些。 远在燕云之地的将士们,若是得到了他们的资助,一定会暖暖和和的度过寒冬。” 赵祯看着曹皇后,继续笑道:“更关键的是,他们捐赠棉衣、棉被等过冬的东西,少不了要用四哥种下的棉花、布料。 四哥从中可以谋取很大一笔钱财。 四哥在私信上说,这一笔钱财,可以悄悄的送去给曹玮。 如此,曹玮军中缺衣少食的状况,也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四哥此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赵祯沉吟了一下,笑道:“朕就再添一把火,让内府的人,定制一批金银锁,赏赐给那些慷慨解囊的文武官员。 捐赠的东西多的,赏赐金锁。 捐赠的东西少的,赏赐银锁。 捐赠的东西少的可怜的,那就什么也别想得到。” 曹皇后一愣,疑问道:“官家此举可有深意?” 赵祯淡然一笑,道:“他们的子孙后辈想要借着荫补出仕,总要看朕的心情吧。朕这些年不爱其他的东西,独爱金银。 有金锁的后辈,荫补出仕的时候,自然会顺利一些。 有银锁的后辈,荫补出仕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点阻挠。 什么也没有的,那就要看他们的父辈、祖辈,对我大宋的功劳大不大。” 曹皇后哭笑不得的道:“寇季已经在他们的名声上做了文章,您若是再捏着他们后辈的仕途,是不是对他们太残忍了?” 赵祯哼了一声,“朕残忍?比起他们,朕算得上宅心仁厚了。前方的将士在拼命的撕杀,他们却在背后拿将士们的口粮做文章。 朕没一口气杀了他们,已经算便宜他们了。” 曹皇后苦笑着道:“那臣妾代替叔父,多谢官家的厚爱了。叔父能在前方征战顺利,多亏了官家在后方支持之功。” 赵祯略微叹了一口气,“曹玮身体抱恙,还要在前线撕杀,为朕的江山撕杀。四哥不能守着妻儿过安乐日子,临危受命赶往西北,为朕的江山撕杀,为朕的江山出谋划策。 朕能做的,就是坐在这深宫里等消息。 朕如今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自然义不容辞。 朕算是看清楚了,满朝文武中,争名夺利者,数不胜数,忠臣良将,却少之又少。 朕若是苛待他们,亏良心。” 曹皇后听到这话,有些动容,她深吸了一口气,对赵祯施礼道:“臣妾代替叔父,多谢官家厚爱。” 赵祯从没有评价过大宋朝的武臣。 如今评价曹玮为良将,算是对曹玮的一种肯定。 曹皇后自然要谢。 赵祯幽幽的道:“你不必谢朕,曹玮为我大宋奔波数十年,气血两亏,恶疾缠身。此战过后,朕恐怕再也不会用他了,以后他就要留在府上当一个闲散的国公。 到时候你别在心里骂朕就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