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82章 君臣论战 (第1/2页)
寇季低声笑道:“宫里的匠人自然不凡……” 只是大多在研究一些玩耍之物,为搏君王一笑,于国无用,于民无用。 奇yin巧计一道,寇府的匠人自然不如宫里的匠人。 赵祯哈哈一笑,拽着寇季的衣袖,迈步往帐篷内走,“走,随朕进帐!” 寇季并没有跟随着赵祯进帐,而是脚下一顿,一脸愧疚的道:“臣有错,还请官家责罚。” 赵祯放开了寇季的衣袖,脸上的笑容一敛,叹了一口气道:“朕故意不提此事,你却非要提起它。” 寇季拱手道:“终究是臣有错在先,害的官家一路舟车劳顿,赶到西北受苦。” 赵祯垂下手,感叹道:“非你之过……你被人刺杀,昏迷不醒,后面发生的事情你也掌控不了。” 说到此处,赵祯的目光落在了刘亨身上,淡淡的道:“真要论错,那也是刘亨的错。若非刘亨没有查明真相,就上报朝廷,朕也不会着急忙慌的赶来西北。” 刘亨听到了赵祯的话,苦着脸,弯下腰,道:“臣刘亨,有罪……” 赵祯目光在刘亨身上盘桓了一二,不咸不淡的道:“你伤势倒是好的很快……” 刘亨一脸尴尬。 赵祯继续道:“朕以为你封了国公以后,会稳重一些,没想到你做事不如以前了。” 刘亨一脸惭愧的低着头。 赵祯又道:“你爵位得来不易,朕就不削你爵位了。朕派人杖责你,算是惩戒过了,以后也不会再追究此事。 不过满朝文武为难你,朕却不会帮你。” 刘亨对赵祯深深一礼,道:“多谢官家开恩……” 他假传消息,引得大宋上下动荡,乃是大错一件,赵祯没有将他罢官去职,也没有削减他的爵位,只是小小的惩罚了一下,算得上是格外开恩了。 一直站在一旁没说话的寇季,等待赵祯训诫完了刘亨以后,苦笑着对赵祯道:“官家,刘亨是臣的属下,他犯的错,臣自然得担当责任。” 赵祯撇了撇嘴,道:“行了……你那一部分错,朕帮你挡了,谁若是不服,来找朕就是了。” 寇季闻言,哭笑不得。 赵祯继续说道:“为了怕伴驾的官员为难你,朕在你到之前,就将他们派遣到了四处去牧民,没一两个月,他们是回不来的。 若是我大宋能覆灭西夏,他们恐怕会留的更久。” 言外之意。 赵祯是有心将那些伴驾的官员外放。 大概是觉得他们在汴京城里老做一些碍眼的事情,所以想把他们塞到犄角旮旯里,来一个眼不见为净。 寇季心中感动,对赵祯一礼,“多谢官家厚爱……” 赵祯摆摆手,“此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朕既然到了西北,又带着许多兵马而来,总不能什么就不做,就回去。 西夏屡次挑衅我大宋,如今又派遣刺客刺杀我大宋重臣,已经触怒了朕。 朕容不下它。” 寇季和刘亨对视了一眼,齐齐拱手,“臣原为先锋,提官家剿灭西夏。” 赵祯缓缓点头,道:“到帐内说话。” 三个人入了大帐。 大帐内的摆设,跟赵祯在皇宫里的那一座小偏殿里面的摆设别无二致。 大致是陈琳为了让赵祯住着舒服,将宫里的那一套都搬过来了。 进入到了大帐中,赵祯大马金刀的坐在了御座上。 自从楚王赵元佐怒劈龙椅以后,赵祯就不再坐龙椅,反而让宫里的匠人打造了一张类似于座榻的座椅。 赵祯坐定以后,吩咐陈琳给寇季和刘亨二人赐座。 三人坐定。 赵祯开口道:“朕出了开封府以后,就得到了四哥你平安无事的消息。朕知道此事以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开始想,到了西北以后该做些什么。 寇公跟朕讲过,西夏是狼子野心之辈,不得不除。 朕到了西北,见到了常年被兵灾荼毒的百姓以后,深以为然。 朕原想着即刻派遣大军北上,赶到夏州,配合你们手里的兵马,强征西夏。 不过寇公不赞成朕的想法。 寇公称,朕离开了皇宫,又带着汴京城以北所有的兵马到了西北。 如此大的举动,辽人一定会有所察觉。 辽人在察觉此事以后,一定会有所动作。 为了避免曹玮在燕云之地遇道麻烦,朕需要暂缓对西夏的征讨。 需要等到辽人在燕云之地有了动作以后,再做定夺。 朕思量了一下,觉得寇公言之有理,就依照寇公所说的做了。” 寇季听完了赵祯一席话,缓缓点头道:“我祖父为官宦数十年,看的自然比官家和臣长远。他觉得辽人会有所动作,那么辽人就一定会有所动作。 官家谨慎行事,确实妥当。” 赵祯失声一笑,“在朕面前,你就别讲这些虚的。你有什么想法,痛快的给朕道来。” 寇季沉吟了一下,看向赵祯苦笑道:“官家此行,有些兴师动众了。七八十万兵马征讨西夏,犹如牛刀杀鸡。” 赵祯笑道:“事已至此,朕也不能出尔反尔。一应军饷、粮草,朕会从内库拨一笔钱出来,承担一部分,算是朕犯错的代价。”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官家不必如此。一应的过错,全都是西夏人惹出来的。要承担,那也是他们承担。” 赵祯看着寇季,没有说话,静等寇季的下文。 寇季继续道:“臣赞成臣祖父的想法,官家手里的兵马,暂时应该按兵不动。七八十万兵马,可不是七八十人。 调动起来十分复杂。 眼下无曹玮这等良帅坐镇,其他人指挥兵马,恐怕很难将七八十万兵马的力量发挥出来。” 赵祯叹了一口气,没有多言。 他为何叹气,寇季心里清楚。 朝中武臣不少,可真正能够统帅三军的,却少之又少。 朝廷一旦动用重兵,总有一种无人可用的无力感。 泱泱大国,无人可用,是谁的错?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给出了标准的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大宋百姓数以千万计,其中肯定有许多对朝廷有用的人。 朝廷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