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685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2/2页)
交,不斩来使,在西夏是行不通的。 大宋之所以能从西夏手上夺取长城以南的疆土,就是因为西夏人劫掠了辽国的使节团,惹怒了辽皇耶律隆绪,辽皇耶律隆绪亲自率领大军,征讨西夏。 大宋趁机兴兵,从中捡到了一些便宜。 所以,出使西夏,绝对是个危险的差事。 西夏人真的敢动手杀使节。 赵祯听到了寇季的问话,放下了手里的文书,神情十分怪异的道:“夏竦在西夏!” 寇季一愣,一脸愕然。 赵祯继续道:“不只是夏竦,还有夏竦的儿子夏安期,也在西夏。此前挑起我大宋和辽国战事,放辽人从西夏过境,侵犯我大宋疆土,皆是他们父子所谋。 刺杀你的事情,也是他们父子所谋。” 寇季听到这话,脸色一沉,“夏竦还真是个祸害!他们父子二人给我大宋造成的麻烦,远比此前投靠西夏的数万万人还大。 他们父子该死,该千刀万剐。” 赵祯缓缓点头,“是该千刀万剐,还应该将其事迹记录下来,流传后世,让后世人唾骂。” 寇季思量道:“有没有办法让李德明把他们父子交出来?” 赵祯拿起了文书,吩咐陈琳递给寇季。 在陈琳拿着文书走向寇季的时候,赵祯感叹道:“李德明很识趣,已经将夏竦父子交给了我们派去的使节。如今使节们正押送着他们父子返回银州。” 赵祯看向寇季,吧嗒着嘴道:“李德明求饶的诚意很足。” 寇季一边听着赵祯的话,一边翻看陈琳递给他的文书,仔细审阅了一番文书以后,对赵祯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赵祯缓缓点头,“父皇不是什么薄情寡恩之人,朕也不是。西夏若是在依附我大宋之处,就以这种态度对待我大宋,我大宋也不可能对西夏兴兵。” 说到此处,赵祯刻意停顿了一下,又道:“说不定在西夏危难之际,朕还能派遣大军,不遗余力的去帮他们一把。” 赵祯看向寇季,幽幽的道:“可他们如今已经把我大宋得罪死了,示弱、求饶,有用吗?朕虽然仁慈,但朕也有脾气。 朕率领大军前来,就是为了灭了它。 朕若是不灭了它,朕胸膛里的气不顺。” 寇季放下了手里的文书,道:“征讨西夏,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如今数十万兵马严阵以待,只要您一声令下,就能尽数开拔,攻入西夏。 等我们打到了兴庆府,活捉了李德明,官家这口气,也就顺了。” 赵祯笑着点头。 寇季继续道:“官家派去榨取钱财的人,有些不堪。他们在兴庆府待了八日,才搜刮了不到三十万贯钱财。” 听到这话,赵祯感叹道:“西夏太穷了……” 如今的赵祯,手握着雄厚的钱财,心也高了,眼界也高了。 要知道在赵祯登基之初,穷困潦倒的时候,为了三十万贯钱财,满朝文武能吵一天。 有可能一天还吵不完。 寇季沉吟道:“西夏穷不假,可也没穷到这个份上。我猜测他们是将大部分的钱财,以私礼的名义收入到了囊中。” 收受私礼,在大宋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一些藩属有求于大宋,派人到了汴京城以后,就会给大宋的各个高官送上一大笔私礼。 有时候藩属送出去的私礼,比献给朝廷的朝贡还要丰厚。 大宋官员出使藩属的时候,也会收受私礼,甚至还有明目张胆索要私礼的。 此事已经在大宋形成了一种风气。 鸿胪寺的官员们每到年末,甚至会凑在一起,互相攀比自己收到的私礼。 所以赵祯在听到了寇季的话以后,并没有动怒,而是迟疑着问道:“他们能将多少收入到囊中?” 寇季沉声道:“等他们到了银州以后,我派人去问问就知道了。” 赵祯沉吟了一下,叹气道:“若是他们收受的私礼不多,就让他们拿去吧。” 寇季撇撇嘴道:“恐怕不少……” 赵祯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寇季沉声道:“此风不可涨!” 赵祯犹豫道:“终究不是朕赐下去的钱财,也不是搜刮的我大宋的民脂民膏……” 赵祯话说了一半,寇季就语重心长的道:“可他们是仰仗着我大宋的威仪,才收到如此多的私礼。虽说我们不在乎那点钱财,可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我大宋比西夏强盛,拿一些私礼也没什么。 可比我大宋强盛,能跟我大宋比肩的强国,若是送给他们私礼,他们也照单全收了,你就不觉得胆寒吗?” 赵祯瞬间听懂了寇季话里的意思。 大宋比西夏强盛,大宋使节团的官员拿一些私礼没什么。 使节团的官员们拿了西夏钱财,无非是在朝堂上帮西夏多说几句好话而已。 可若是跟大宋比肩的强国送上了私礼,那就不是简单的说几句好话就能应付过去了,九成九得出卖一些大宋的情报、利益出去,才能满足人家的胃口。 寇季见赵祯皱着眉头陷入到了沉思,就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官家放任此事不管,他们就表现的贪得无厌。 他们是官家派遣去榨取钱财的,所获的大头,应该尽数上交给国库,剩下的一小部分才可以分润下去。 可他们如今分润了大头,反而上交给国库小头。 他们将自己的利益,看的比朝廷的利益还大。 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赵祯皱着眉头,沉声问道:“四哥为何如此肯定,他们从西夏榨取到的钱财比他们呈报的多得多?” 寇季道:“官家可还记得,臣从河西归来的时候,曾经送了一笔钱入内库?” 赵祯一愣,看向了陈琳。 陈琳赶忙道:“却有一笔价值三十万贯的金银珠宝,入了内库。” 赵祯点点头,看向寇季,等待寇季解惑。 寇季长出了一口气,“那是青塘送给臣的私礼,一共四十万贯。臣取了十万贯,剩下的三十万贯,派人送到了官家的内库。” 赵祯听到此处,大致明白了寇季要说什么。 赵祯沉声道:“四哥是想告诉朕,青塘送给四哥的私礼,有四十万贯之多。西夏以国礼向朕献上钱财,必然更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