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0章 文德七年 (第2/2页)
她拖着沉重的体,来到小书房。 她人一到,刘诏的咆哮声戛然而止。 从咆哮到温柔,只需一秒切换。 “你怎么过来了!当心脚下。既然体累,就躺着休息。” 说完,又走到门口,亲手扶着顾玖。 顾玖笑着说道:“躺了一天,出来走动走动。你怎么又吼他们,哪里做得不好,你慢慢教就行了。” “我哪有吼他们,就是指点了几句。”刘诏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衡哥儿可怜巴巴地望着顾玖,小眼神又无辜又委屈。 顾玖抿唇一笑,“让御哥儿监督衡哥儿写功课,你就别在这里添乱。你瞧瞧把孩子吓成什么样子。” 刘诏一秒变脸,狠狠瞪了眼衡哥儿,凶得很,“他哪有吓到,我怎么没看出来。” 顾玖气笑了,“你跟着出来,别耽误孩子写功课。” 刘诏哪敢不从。 他先将顾玖送出门,然后背着顾玖警告两个儿子,“老实写功课。御哥儿监督你弟弟,写不好连你一起罚。” 御哥儿偷偷发出一声叹息,“做老大真难!做刘家的老大,那是难上加难。” 还是为幼子最幸福。 此时此刻,御哥儿竟然开始羡慕起娘亲肚子里的弟弟或是meimei。 刘诏扶着顾玖,在花园里散步。 夕阳余晖,很暖。 不出意外,明又是一个大晴天。 顾玖随口问道:“今儿去宫里,顺利吗?” 刘诏轻描淡写地说道:“就那样。过几天,朝廷会正式颁布酒令,止一切粮食酿造酒水,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就连红薯酒也不准酿造。只有少府的酒坊,每年定额酿酒。” 顾玖了然,“这一天还是来了。” 最近十来年,也不知老天爷怎么回事。 大周各地,旱灾水灾,轮番上演。 前年,粮食主产区遭遇百年难遇的水灾。辛苦一季的水稻,即将收获,结果洪水一来,全毁了。 去年,耕播种,正需要水源灌溉的时候,粮食主产区又遭遇特大旱灾,连续三四个月,愣是一滴雨没下。 受灾地区绵连上千里,损失惨重。 粮食不够吃的问题,一下子就凸显出来,摆在了朝廷面前。 往年各地也是频发天灾**,全国调配粮食,好歹还能应付。 之所以还能应付,全靠粮食主产区撑着。 只要南边粮食主产区不出问题,在户部的主持下,救灾粮问题总能解决。 可是这一回,灾蔓延到粮食主产区。 连着两年,颗粒无收。 朝廷的储备粮,几乎见底。 各地官府的平仓,已经空得跑老鼠。 户部的京仓,同样空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无论如何不敢动用。 这才二月,离着夏收还有好几个月。 京城两三百万人口,可都指望着京仓吃饭。 京仓的粮食全运去灾区,京城就得闹饥荒。 要知道,京城几百万人口,九成以上都是无地小民,靠买粮下锅。 一旦粮铺不卖粮食,京城就要生乱。 京城一乱,等于是动摇大周国本。 然而,南方的灾民也不能不救。 红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眼看耕来临,种子从哪里来?灾民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南边就会生乱。 产粮区一乱,离全天下大乱也不远了。 要知道,西边,北边,这些年一直干旱,除了红薯还能有点收成,其他农作物几乎完蛋。 这些地方,都指望着南边输送粮食活命。 驻扎在边关的军队,也指望着南边输送粮食。 全天下都指望着南边产粮区。 结果产粮区连续两年颗粒无收。 这真是要了老命。 这个时候颁布酒令,其实已经有些晚了。 大周人好酒。 从南到北,都喜欢喝酒。 一般酒水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得精酿的粮食酒,才算真正的好酒。 五斤粮食一斤酒。 每年为了酿造酒水,损失的粮食难以计数。 粮食都酿成了酒,意味着有人就要饿肚子。 百姓只能用高价购买粮食。 前些年,朝廷三令五申,民间不许私自酿酒。 却阻挡不了大户酿酒。 这回朝廷颁发酒令,也是被bī)急了。 唯有正式的法令,才能阻止大户酿酒。才能让地方官府有法可依,治大户私自酿酒的罪名。 小百姓酿酒不算什么,大户酿酒,才真正吓人。 每年不知道要浪费几十万斤,几百万斤,甚至是几千万斤粮食去酿酒。 谁让酒水利润高。 大户大户,意味着人多。 养那么多人,需要钱啊。 钱从哪里来? 自然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酿酒生意这么赚钱,而且长久稳定,大户自然不会错过这样赚钱的生意。 大户家中那么多田产,那么多粮食,拿来酿酒正合适。 粮食都拿去酿酒,哪里还有多余粮食给人吃。 粮价随之水涨船高,也不意外。 加上天灾**频发,就形成了一个恶循环。 顾玖轻描淡写地说道:“不准红薯酿酒,酒坊就关了吧。红薯酒口感差,售价低,利润也不高,做不做都没所谓。” 刘诏点点头,“我会交代下面的人,把酒坊关了。” 顾玖说道:“酒令治标不治本。” “所有人都知道酒令治标不治本,但不能不做。现在的问题,是从哪里弄一批粮食,解燃眉之急。” 刘诏盯着顾玖,饱含深意。 顾玖斜了他一眼,“别看我,我变不出粮食。” 刘诏却说道:“你能!我知道你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