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5章 父子 (第1/2页)
天未亮,城门未开。 京城南城门,城墙上放下一个吊篮。 刘诏嫌吊篮有损他的威严,干脆一只手抓住绳索,让人将他拉上去。 上了城墙,直接骑马赶去早朝。 这就是刘诏住在城外,却依旧能够按时上早朝的办法。 只是苦了城门守将,每天都要准时准点的上墙头,将大皇子下拉上来。 同时也苦了刘诏的侍卫们。 他们得早早起来。 跑路前进,前往城门迎接刘诏。 大半夜,可不敢在京城街头策马奔腾。 金吾卫可不是吃素的。 跑步前进,权当锻炼体。 唯独不好的一点,大冬天特冷了。 刘诏靠着一根绳子,努力做一个好臣子,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旁人如何议论猜测,他半点不关心。 京城又接连下了两场雪,转眼就到了年下。 衙门放假,刘诏结束了每天上早朝的苦bī)子。 放假之前,户部送来了半年的粮食。 这事让国子监很不爽。 国子监,朝廷官办书院,历来高人一等。 山河书院,私人创办,即便科举成绩不错,但在国子监众人的心目中,依旧是低了一等。 如今户部给粮食,供养山河书院的师生。 岂不是说,山河书院有一天也会成为类似于国子监的官办书院吗? 国子监众人很愤怒,也很慌张。 大过年的,不在家这好好休息,整里四处乱窜,打听消息。 户部给山河书院送粮,到底几个意思? 只是单纯送粮? 还是说朝廷有意扶持山河书院?这 还有人打听消息打听到顾玖面前。 黄去病闲来无事,跑到山上找刘诏闲聊,实则是找顾玖拿主意。 刘诏十分嫌弃黄去病。 那么多表兄弟,黄去病是最不上进的一个。偏生他又是活得最潇洒的一个。 大家都知道他自小体不好,所以格外宠他。 为娘不疼爹不的苦bī)娃,像根野草一样野蛮长大的刘诏,被黄去病一衬托,越发苦bī)。 他能看得惯黄去病,那真是有鬼。 他提醒黄去病,“夫人体虚弱,你少说几句话。没事别来打扰他。”要不然有你好看。 黄去病大冬天还拿着一把折扇耍帅,他笑呵呵的,“表兄放心,我也盼着夫人的体早康复。” 刘诏不那么愿的离开,带着下属出门去了。 黄去病打趣顾玖,“大下被夫人调教的不错,不知有何秘诀?” 顾玖白了他一眼,“这么冷的天,不窝在房里,跑出来干什么?” “这都年底了,总得来看望看望你。其次,因为户部给山河书院送粮一事,国子监那边闹腾得厉害,好多人找到我,想打听内幕消息。我推脱不了,只能求到夫人跟前。” 顾玖笑了起来,“没有内幕消息。户部给粮食,是陛下对我多年办学的奖励。” “就这么简单?” 顾玖点头,“对啊,就这么简单。你以为能有多复杂。陛下是什么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让户部掏钱养着那么多师生,有可能吗?” 黄去病摇头,当然没可能。 养读书人特费钱。 一个读书人的开销,可以养活一二十个人。 养几千师生,等于是拿钱养着好几万人。 文德帝那么吝啬的人,可不会这么大方。 而且户部也没这么多钱。 黄去病问道:“这么说,山河书院不可能变成官办?” 顾玖低头一笑,“哪个官办书院能有山河书院的规模?” 国子监,朝廷官办,高峰期师生加起来也才千把人。少的时候,只有几百人。 就这点人,朝廷养着国子监,都觉着破费钱粮。 一个山河书院,顶得上五六个国子监。 把山河书院改成官办,让朝廷出钱养,朝廷只会说:没钱! 凡是要钱的人,有多远滚多远。 户部就恨不得只进不出。 谁来要钱,都看着不顺眼。 黄去病闻言,哈哈一笑,“我就说那些人想多了。一个二个听风就是雨,整上蹿下跳,没事都搞出事来。” 顾玖说道:“不用理会国子监。山河书院抢了国子监的生源,他们数次反击,全都失败。如今有点风吹草动,就跟惊弓之鸟似得,实属正常。 明年,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杨先生讲江陵》推出去,成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