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品茶论道 (第2/2页)
茶。”端过来细细的品咂了一口言道:“毛尖,精品。” 琪源听到这句评价震惊了:“等会儿。” 回到外面又向小昭要了特级碧螺春,泡上给钱大夫端去。钱大夫还是一声赞叹:“好茶,碧螺春,特级。小伙子家里挺有钱啊。” 琪源还不甘心,又向小昭要了龙井、铁观音都让这钱大夫给一一品了出来。这时就连小昭也坐不住了,过来眼看着钱大夫将他爸私藏好久的武夷云雾茶也给品了出来,情不自禁的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钱大夫道:“这些茶还是早年的时候家里留下来的,后来就没机会喝过了。今天你们小两口是让我重新过了把隐啊。这位小哥贵姓啊?” 琪源道:“姓张,您叫我琪源就是了。这是小昭。” 钱大夫道:“我姓钱,是个落魄的坐堂大夫,如若两位看得起,你们就叫我钱大夫吧。” 琪源道:“哪里,钱大夫在品茶鉴茶上的造诣当真非凡,让我们十分佩服。钱大夫可知吓煞人香?” 钱大夫道:“吓煞人香,香的吓人。说的就是碧螺春。” 琪源道:“那有没有草药也叫做吓煞人香的,而且还可以入茶的?” 钱大夫道:“你是说那秋薄草?” 琪源道:“正是,我与小妹寻觅了秋薄草已经有些时日了,只知道它像极了碧螺春茶,而且也曾被描述为做茶时香的煞人,可碧螺春到底是不是秋薄草我们一直也不能确定。” 钱大夫听到此处不禁皱眉,说道:“碧螺春都是春天采摘,尤其以清明前后的碧螺春最为有名。曾经叫过吓煞人香,后说康熙改名为碧螺春。可这秋薄草按照名字意思应该是在秋天的时候方可入药。” 这时小昭接口道:“更为关键的是,秋薄草肯定是草本,而那碧螺春却是茶树,木本。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 钱大夫道:“这秋薄草不知有何功效?” 小昭道:“其味微苦,略有清香。秋末时分入药,具有提神醒脑之功效,专克各种误会邪灵侵体。” 钱大夫道:“想必小昭姑娘是被什么污秽邪灵侵体了?”
小昭不答,继续说道:“据说此草叶生于江南温热之地,可入茶,满口生津,香煞人。” 钱大夫道:“你们想去苏州看看?” 小昭道:“沿途寻找。” 钱大夫此刻的眉头已经皱成了疙瘩,很明显是在竭力思考秋薄草的相关线索。他曾经在见过一次关于秋薄草的记载,只是现在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了。 琪源见钱大夫眉头深皱,甚是过意不去,开口言道:“钱大夫,喝茶,再尝尝这是什么茶?” 可此时的钱大夫却像魂不守舍了一样,在他的脑子里面仿佛抓到了什么,可就是抓不住。此时机械般的答道:“普洱,好茶。茶,对茶。”只见那满是褶子的老脸上此刻突然之间变得容光焕发,突然跑出了房间。 琪源小昭吓了一跳,赶紧跟上。来到堂屋之后,一个堆满各种杂货的房间里面。钱大夫此刻正在此处疯狂的翻找着,直看的两人面面相覻。 “哈哈,在这里。”钱大夫从那一堆破烂里面找出一本被耗子咬掉大半的线装书本,开开心心的拿回了堂屋里面,铺在了条案上。 琪源小昭只看的一阵纳闷。琪源道:“钱大夫,找到什么了?” 只见他双手往条案上的那本破书上一摊,言道:“就是这个。” 琪源小昭顺着目光看去,只见那本破烂不堪的封皮上写着两个篆字:“茶道。” 琪源满心不解,问道:“这是?” 钱大夫道:“细数天下之间各种名茶及其产地,炒制方法和泡茶之功夫。其中尤其以品茶之心境来详解人间大道,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为一家之言。” 琪源道:“怪不得您对茶之一道的鉴赏功力那么深厚。” 钱大夫道:“我哪有什么鉴赏功力。这本书中说到,若论品茶鉴茶之最高境界乃是,唇不沾杯,目不视其颜色。仅凭气味即可辨出杯中之茶之品名产地。更有甚者能够品出炒制工艺,炒制之人是男是女。” 小昭道:“相传在苏州有一员外,甚是爱茶,家中各种名茶不计其数。自身更是一位品茶的大行家。一日府中来了一位落魄书生说要品鉴一下员外的珍藏。员外对其甚是轻视,本不想给他茶喝,但又恐伤及好茶好客的名声,就让下人给上了一支老山茶。可没想到那书生竟然原原本本的说出了山茶的来历及炒制方法,更是直接点出山茶就是出于员外自家后山之上。员外这才收起轻视之心,摆上平日珍藏。那书生不看,不品,仅凭茶之香味就一一道破了天机。眼见着自家珍藏的名茶全部被他品鉴干净,没有一种不认识,不熟悉的。都是仅凭气味鉴别出茶品、产地,炒制方法。员外此时心中对其已甚是钦佩,心中忽然想起一事。对书生说道:‘兄台若能将这最后一杯茶说出来历,在下愿与兄台结为兄弟,共同享用此间三百六十八种各地名茶,就是神仙也该羡慕了。’书生拿到那最后一碗茶,脱口而出‘好一个女儿红。’此话一出,当真是满座皆惊。员外更是一把从座椅上跳起来言道:‘去年刚来福州的红茶金俊眉,小女调皮在其发酵之时往里面加了一点胭脂,还说此茶就叫女儿红吧。贤弟果真了得。’” 钱大夫道:“那书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陆设了。相传陆设为唐代陆羽之后,不过这也没得考了。你们看这一页。” 琪源小昭顺着钱大夫手指之处看去,只见那残页上写到:江南吓煞人香固然已是人间极品,然则同生一地之秋薄草亦是世间一绝。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