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第1/2页)
还有就是历史演义小说了,这类小说主要受史学著作的影响较大。 因为中国的史学取得辉煌的成就,像是卷帙浩繁的历朝正史和难以数计的野史、杂记为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史学的“实录”精神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比较真实丰富的历史素材。 比如班固曾称赞《史记》:“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因此自从班固把《史记》的写作原则概括为“实录”之后,又经过刘知几等史学理论家的发展,“实录”成为我国古代史学著作最重要的写作原则之一。 这种“实录”原则,表现在历史学家要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于是他们开始了严肃认真广泛地收集材料。 而且还对这些材料进行考辨,对有疑问的问题,则取“信则传信,疑则传疑”的原则,慎重行事,不武断草率。 可以说优秀的历史学家具有如实揭示历史真相,不为强暴所屈的传统美德,像是司马迁不因为刘邦是本朝开国之君而不写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以及无赖行径。 以及班固在《汉书》中一面赞扬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显赫功业,另一方面指出他“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天下虚耗,百姓流离”。“实录”还要求实事求是,不能感情用事。 如司马迁并不喜欢吕后,但仍然肯定她的才干,不讳言在她当权时出现了“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繁荣景象。 陈寿《三国志》对于诸葛亮,既肯定他“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治世之良才”。 同时又尖锐地指出他的缺点:“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由此“实录”精神演化成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对古代小说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史学家写历史,总是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理想情cao,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熔铸在史实中,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性。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sao》”,《史记》像《离sao》一样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也正因为《史记》有强烈的抒情性,将充沛的感情灌注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身上,所以才使历史人物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使那些历史场面精彩生动,感人肺腑。 历史演义小说家既然是创作小说,应该可以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理想,对历史事件进行审美的观照和表现。 不过,在历史演义小说长廊中,除了《三国演义》等少数几部作品之外,相当多的作家片面照搬历史,把历史演义小说写得毫无生气。 另外,中国的史学著作为小说提供了可资效仿的结构体例。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完整的国家,历史文献浩如烟海,其中“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作为“三大史体”最为引人注目。 纪传体,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顺序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各具特色,各领风sao,蔚为大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三种文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史实为纬,便于反映历史发展的梗概,便于条理清晰地处理错综复杂的史料。 纪传体则有利于描写历史人物,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纪事本末体则有利于全面地首尾连贯地描述重大事件。 “三大史体”为历史演义小说家处理、安排创作素材,构建小说的叙事结构提供了现成的范例。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以陈寿《三国志》的史料为主要依据,参照《资治通鉴》编年体的结构方式,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 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则采取纪传体,以岳飞一生为中心,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岳飞一生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 历史著作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的历史人物,为历史演义小说叙事写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至于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的话——先是“讲史”。 稍稍追溯一下,就可以发现宋元“讲史”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讲史”是说话技艺中的一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北宋时就有专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专说五代史的专家尹常卖等。 “讲史”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讲述历代兴废争战之事。 它的特点是:一取材于历史,以朝代为主体,不以英雄人物为主体;二是讲述历代盛衰兴废之事,侧重政治、军事斗争。 三是基本上采取“正史”的书面语言,也吸收了民间口语,形成半文半白的文体;四是篇幅较长,分节叙述。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宋元“讲史”文本多有遗佚,现存者甚少,只有八种而已。 我们下面可以对这八种讲史话本作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先是《新编五代史平话》,这部书无作者姓名,是宋刊本。 它是说“五代史”的底本,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其中梁史、汉史的下卷已佚。 全书主要依据史实,历叙五代兴替始末。 在它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艺术加工,在元末或明初产生了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其次是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即《武王伐纣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等五种,均不署作者姓名。 《武王伐纣平话》,别题《吕望兴周》,分上中下三卷。 从纣王行香、苏妲己被魅开场,次叙云中子进剑除妖,再叙纣王荒yin暴虐,囚西伯于羑里。 再次叙西伯回国,聘姜尚助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