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1/1页)
“哈哈,赵老弟。” 正在饭后喝茶的赵一辰,老远听见杨家主杨郜锋的声音远远的传来。 还是那么的动听,那么的充满富贵之气。 “呀,这不是杨大族长嘛,许久不见,越发的富态了。”赵一辰看见杨郜锋热情的说道。 两人到内里坐好,一阵寒暄。 杨郜锋道:“哥哥却是沾了你的福气,这才赚几个小钱,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呵呵呵……。” 赵一辰心下,对此人鄙视非常。 无他,只是杨郜锋这人,太过于喜欢装逼而已。 多年来,他见过很多、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有人因为钱,痛苦!从不碰钱,对钱不感兴趣。 有人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还有人脸盲,不知妻美。 只是不知道,这杨郜锋这辈子最后悔的是不是也是创杨记酒楼? 想来是吧,因为他们都是一类人。 “哈哈,杨大哥客气了,小弟却不敢居功。” 两人闲聊几句后,杨郜锋便带着赵一辰去了自己家。 杨家不愧是乌兰县首户,府门高、大,总叫人产生被压迫感。 谷子却觉得这门太欺负人,仿佛在说些很嚣张的话,似乎在嘲笑他是个穷鬼,很令谷子恼火。 这劈面而来、巍巍峨峨的门庭,在赵一辰看来很是气派。 但是,说到底也就那样。 杨家本身不是什么勋贵,仅仅也就是七品命官之家。门庭也就比一般百姓家好一点,却也高大不到那里去。 跟后世那些富丽堂皇的地方没法比。 再说,那会紫禁城也是随便大家游玩的啊。 你就是想穿着一身黄袍去也没人拦着。 再说,杨家这种情况。也只是大门地基比别的人家高一尺三寸,门槛比百姓家高了一寸三分,高门槛人家而已。 这杨家宅子,从外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里面却别有洞天,前院占地大概两三亩,山石、巨木点缀其间。 进门后,迎面而来的是大就架高平屋三间,四合一式。更楼五间,门楼四博平房三间。 地上铺着青色石板,石板之间严丝合缝。表面经过凿毛处理,防止滑倒,只是年代久远,已经磨的光滑,只留下一些浅浅痕迹而已。 大厅旁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皆是垂花门楼,只是如今百花枯萎,没了往日盛景。 东南角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 大厅西边居然有一条清幽秀丽的水廊,还有大假山,看水流方向似是通往内院而去。 见着一切,赵一辰不得不感叹一句:狗大户! “贵府,还真是……质朴啊!”赵一辰感叹道。 杨郜锋笑道:“见笑见笑,都是祖宗之德。百尺之台,起于垒土。某只有惟思先人,战战兢兢,不要让这份家业在某手中败落了。” 赵一辰:呵呵。 他决定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手艺好一点的,把那《陋室铭》刻在石头上,放在院子里。以前不好意思,多少要些脸。 如今,见了这杨家的豪华程度,才发现,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自己家本来就是陋室! 赵一辰说道:“星火早许,蓝图别绘,杨族长,某这次来是为天下百姓温暖而来的。想来可以实现你心中所想。” 杨府书房内,两人低头商议着。 老七他们,已经被杨府管家带着去采办生铁去了。 只留下赵一辰,在杨府和杨郜锋两人分赃。 “这石炭真的可以取暖,你那炉子真的那么好用?”杨郜锋不确信的问道? 赵一辰笑道:“比你想像的还要好用。” 杨郜锋闻此,激动非常。 如果这样,那该是多少钱啊? “我要三成。”赵一辰竖着三根手指道。 杨郜锋有些迟疑。 三成? 这…… 不好吧! 杨郜锋道:“这,太少了吧!我们还是按照老规矩,对半分吧!” 赵一辰听见杨郜锋这话,抬头看着他,不似作伪。 心下一暖,这杨郜锋却还是讲信用的,没有被钱迷了心智,失了本性。 “是对半!”赵一辰肯定道。 见杨郜锋不明白,接着道:“拿出四成去刺史府、去长安打点。不然,你我两家要被那群道貌岸然的家伙,生吞活剥的。” 杨郜锋不仅没有生气、害怕,反而高兴极了。赶紧问道:“真的?有这么大的利益?” 赵一辰点点头,不再说话。 他想起…… 那地方就是一个漩涡。 多少人进去,都不能全身而退。 为何? 无他,只是利益太过庞大而已。 他暗暗的在衣袖里攥住拳头,内心一阵高呼:老子也算是进军能源行业了。 …… 八日,突厥再犯灵州。 秦王和太子一系,各自争抢着这次出征的机会。 长安城内外都是躁动的,有人忙着赚钱,有人忙着为即将出征的丈夫或者儿子缝补衣服。 朝堂之上,有关行军总管之争仍旧没有定论。 李渊对于这个已经有些厌烦了,两个儿子都争,给谁都不行啊。 这种时候,李渊又找上自己的好友裴寂。 两人在太极宫中殿,置办起了酒宴。 李渊神态疲倦、苦闷的灌着酒,一杯又一杯。 “玄真,突厥蠢蠢欲动,如今统军总管却久不能定,奈何?” 裴寂装模做样的犹豫了一下,仿佛有千万般为难。 其实心底极为高兴。 李渊一看这势头,就知道他又要推辞了,不由得就凝起了眉头,道:“如今连卿都不肯为我出谋划策吗?” 见此,裴寂也只好省去那些无用的虚伪。 说道:“陛下,既然争的这么厉害,给谁都不合适啊。不如这样,由齐王担任总管,天策府诸将随行,也都让他们跟着去立功。” 裴寂的建议听起来很公平。 这样的话,不管是李建成的人,还是李世民的人,都有去出征。 双方也还算公平,这样两人也不会继续闹下去了吧? 李渊听完裴寂的话后,沉思了片刻。 最近这段时间,因为行军总管之事,没少让他为难。 如果玄真的这个建议可行的话,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老三虽然打仗不如世民,但有世民的那些谋士和武将,要守住灵州应该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许久之后,李渊点点头:“卿果然我之子房,片刻间便解了朕多日的烦忧。来,满饮此。” 说着李渊高兴的拉着裴寂豪饮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