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纪事_第二章 向来流言不饶人(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向来流言不饶人(二) (第2/2页)

是巷北孙家的长房嫡次女,只比沈昭大半岁。

    因沈余氏与孙家大太太时常有来往,她们几个小辈在宴会上也常常能见着,一来二去就熟了。

    孙析燕生性好动,而她的jiejie孙析月去年已经及笄,性子较为沉稳,沈昭平日里也是温温和和的,三个人在一起到也意外地合得来。

    沈昭还没开口说什么,一边的孙析月瞧着她大大咧咧的模样,却有些不满意。

    孙家是书香门第,家风严谨,而她又是家中嫡长女,平日里一言一行都时刻被人注意着,行为举止自然要无比稳重。

    孙析燕因是次女,颇受宠爱,倒养得娇气些,不过出门在外该有的规矩还是得有。

    “瞧这话怎么说的?汝宁在家中习书,倒像是受罪一样。”

    孙析燕听着,心里头就直犯嘀咕,可不就是受罪吗?半年都出不了一次门。

    面上却扭头朝自家jiejie回道:“我这不是听说沈世叔要考校汝宁的功课吗?也不知都学了什么?”

    沈昭只是个小姑娘,当然谈不上让父亲考校功课之类的,顶多是被母亲拘着修习琴棋书画。

    孙析燕这话倒像是胡诌的。

    沈昭听着,便有几分无奈,正欲搭话解释一番却被一直没有说话的孟妧开口打断了。

    只见她将手中的茶杯不紧不慢地放下,然后取出腰间的帕子轻轻印了印嘴,一脸温婉笑容,简单的动作被她做出来却自有一股风流姿态,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所谓美人的一瞥一笑皆成美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听说汝宁这些日子一直被拘在家里研习六艺,想必是大有成绩吧。我记得汝宁原先在琴艺上略有欠缺,不知眼下如何了?”

    沈昭听到她这么说,眼里的笑容便淡了许多。当初孟家五爷送她琴谱时,她跟着练了一段时间,只是结果不甚满意,所以最后也不了了之。

    不过在那期间孟妧跟着孟五奶奶去梧桐巷串过门,想必是清楚这些事的,更何况从那以后,整个归善县的贵女圈都知道她沈氏阿昭不擅琴艺。

    如今这么一提还真是让人欢喜不起来。况且……她的乳名也不是谁都可以喊的。

    沈昭将视线放在她身上,脸上的笑容安置得刚刚好,“妧jiejie也知道我在才艺方面向来是不大精通的,琴艺也谈不上如何了。

    至于六艺就更不必说了。可不比大姑娘研读诗经,精通六艺。记得前些日子,孟山长还称赞妧jiejie有易安遗风,可比女公子。”

    叔祖父称赞侄孙女本是天经地义的事,被沈昭这么一说倒像只是因才学而欣赏。且比之那些刻苦研读的学子也不遑多让。

    这些话自然是夸大其词。虽说自大长公主亲政之后,国朝的女子便都开始读书习字,但毕竟是女子,又不能科举入仕,哪能真的研习五经六艺,与学子一较高下。

    更何况大长公主早已退居西山别院,不理朝政。

    而且谁也没有周世祖那样的父亲,现在整个国朝,有哪个姑娘的父亲敢像周世祖那样让自己的女儿通读史记,旁听政事,插手朝堂之事。

    且不说她家中长辈会如何看待,至少当今圣上第一个不会放过他,只怕一道口谕就会下来询问他意欲何为。

    圣上不说打压女子习书,但至少不会支持。毕竟大长公主执政那些年,给他带来的压力可不止一星半点。

    就算孟妧再不喜欢沈昭,听了这些话也很难生出别的意思来。

    沈昭说的话一向这么妥帖,也不显刻意,倒是很难有别的小姑娘的木讷或者过分张扬。

    孟妧的脸色比之前好了许多,说到底沈昭也只是一个长得过于漂亮的小姑娘而已,而父亲早已失势,本家也对他们不闻不问。

    这样的家世有这样的容貌未必就是好事。而她自己却是孟氏嫡长女,出身名门,又自幼诵读诗书,可谓才貌双全,这样一来沈昭的容貌倒是完全不必放在心上了。

    她亲昵地朝沈昭笑了起来,“汝宁这话说的倒是谦虚了,以你的棋艺在场人未必就比得过呢。而且我听母亲说,你近些日子还跟着伯母学习管家呢。”

    “倒是五奶奶抬举我了。就是跟着胡乱来罢了,哪称得上管家呢!”沈昭看着她强装亲昵的模样,心里莫名的有些不舒服。

    她向来不太喜欢跟她们这群小姑娘拐着弯儿说话。只是如今身为官宦家族的姑娘免不了要参加各种宴会,与姑娘们打交道。

    好在是她这些年修身养性,性情好了许多,倒不会给人太过冷硬的感觉。

    说来她以往最不耐烦的就是跟贵女们打交道,面上笑吟吟的,背地里却不知算计了多少圈套在等着你钻。

    偶尔被祖母压着去参加宴会,也是尽量少说。

    她长年在外征战,身上杀气较重,又不多言,久而久之,京师的贵女便都不喜欢与她打交道,就是在世家子弟里也流传着将军府沈姑娘是冷面阎罗的说法。

    她当然是一笑置之,祖母却为此愁白了头,想着这般下去该如何说亲。

    沈家是镇国将军府,老幼男丁历来都在外从军,只可惜沈家子嗣并不多,当时的嫡系子弟皆已战死沙场,可谓是满门英烈。

    但沈家威名不能落,所以后来她就代父出征,重掌沈家军。

    只是沈家也需要延续,她不可能一辈子老死在战场,所以有段时间,她就被祖母从西北叫回来,参加各种宴会。

    她是沈氏唯一地嫡亲血脉,当然不能外嫁,必须要有男子入赘才行。

    不过当时她并不愿意成亲,宴会上什么也不说,让许多人望而止步。她自己每每谈及此事也都尽量回避,不然就是跑到西北杀鞑子去。

    直到后来城破,她被杀死在城门口,也没能成亲。所以祖母至死也没能如愿,还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

    沈昭觉得她上辈子真是不肖子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