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朝当暴君_第64章 风雨大凌河 (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风雨大凌河 (前奏) (第3/5页)

!朕早已得知密报,建奴要来攻我大凌河城,此事该如何应对?”

    假释出狱的袁崇焕道:“臣以为…建奴军从沈阳而来,必定是经过长途跋涉,所需时间预计在十天以上,故此我军可选择主动出击拦截,杀他个措手不及!”

    崇祯道:“主动拦截?怎么拦截?又如何拦截?派你那离家出走的关宁铁骑去拦截?”

    兵部侍郎道:“臣有一提议,就是不知妥不妥帖,故此不敢乱言…”

    “罗嗦!这都到什么时候了?还磨磨唧唧的,你说…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子剁了你!”

    说话的人就是带着关宁铁骑逃走的祖大寿,灰头土脸的回来,并拍着胸脯保证此生必定效忠大明,对皇上忠心耿耿,故此此刻显得非常激动。

    崇祯看了一眼祖大寿,怎么也想不通,就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居然就是吴三桂的舅舅。但此刻,崇祯也不想和这些人生气,于是便道:“有什么样高招,就都说说,也不要在意那么多规矩,大敌当前应该以大局为重。”

    兵部侍郎道:“臣以为虽建奴军的目标是大凌河城,可其真实目的却是想要锦州城。”

    兵部侍郎不痛不痒的话,让袁崇焕也有些不自在了,道:“你休要再说,在这里蛊惑人心,莫非是要我等放弃大凌河城?”

    兵部侍郎道:“正是此意,臣以为就算后金军能够攻下大凌河城,对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收益,并且劳师动众,更会大伤元气。而我军只需多派兵固守锦州城,锦州城大,城防坚固,只要我军多屯粮草,多增将领,死守锦州!”

    孙承宗道:“陛下,此话倒是有几分道理,但臣以为大凌河城不可无军驻防,否则一旦被攻破,建奴对于锦州可就措手可得。”

    崇祯道:“朕还听闻,建奴军与蒙古军又勾搭上了,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崇祯此话一问,大家都哑口无言,因为并没人能说得上来。对于如此重要的军情,整个大明的情报系统,几乎和瞎了一样。

    若是真的出现建奴和蒙古军前后夹击,此战的变数就更大了。

    且大战一开,火炮、后勤、粮草、如何行军,如何增援,用什么样的战术,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协调的。而现在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这让崇祯很恼火。

    “好啊!一问三不知,也罢!也罢!朕现在不与你们计较,敌人马上就要到了,究竟采取什么战术,要拟出一个方案来!”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一个其貌不扬的官吏突然出班道:“陛下,吾有一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正当大家陷入到尴尬之中,听到这一声后,纷纷回过神来看着他,但是只能看着却实是面生,若是刚才不说一句话,并不会有人发现他的存在。

    此人看着年轻,不超过三十。相貌一般,穿着却很得体大方,说话也是不卑不亢。

    “休要胡言乱语,无名小卒!”

    崇祯呵呵一笑,道:“此人是朕让他来的,虽其貌不扬,但也算颇有才能!”

    一听是皇上让来的,就没人再敢乱言。

    崇祯道:“杨立凡,你且说说你有何看法?”

    杨立凡,是崇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新皇登基,崇祯就有了培养自己的人才计划。此时后金军来攻打大凌河,是一个难得的历练机会,故此崇祯有意安排杨立凡,让其进行锻炼。此后若是有了功绩,也有提拔的理由。

    而对于那些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将领和文官集团来说,虽然崇祯皇帝对他们恨之入骨,但是最现实的情况是现在又不得不指望他们,朝廷无可用之人,也是无奈之举。

    而像杨立凡这种充满着热血的青年,因为未污染党争之害,且直接听命于崇祯皇帝,故此说话比较可观和公正,并不会带着什么偏见。

    小小一个杨立凡,在这些辽东叱诧风云的人物眼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杨立凡说话的那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却把大家实实在在给震撼住了。

    孙承宗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臣也算在朝堂之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却从未见过此少年,不知少年郎现官居何职,又何战绩呀?”

    崇祯道:“此人是朕的侍读,并无品级,朕想让他多历练历练,此事就不必再追问了。”

    崇祯此话一说,便没人再敢追问,既然是皇帝身边的侍读,又是皇帝如此倚重之人,自然不敢再多追问。

    而杨立凡脸上也显得光彩无比,感动的跪倒在地,道:“杨立凡一定不辱使命,报答陛下!”

    “既是陛下的侍读,若无品级…似乎也说不过去,臣提议赐翰林侍读学士之位…”

    “臣等附议!”

    有人提议之后,便纷纷有人附议。这是皇上很想看到的结果,于是便点了点头,道:“朕答应你们!”

    “赐杨立凡翰林侍读学士之位!”

    被赐翰林侍读学士的杨立凡立即从一个平头百姓升格为从五品,命运瞬间发生转变。

    杨立凡谢过陛下龙恩后,道:“臣以为辽东之军情不能掰开来说…”

    众人听到这句话以后,眼珠子都要掉了,想要听个究竟。

    虽然,刚刚大家都纷纷为杨立凡说了话,可是杨立凡一开口,却把所有人的脸都打了一遍。

    “臣以为关宁锦防线实在是劳民伤财的玩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是这玩意修都修了,只能守着。”

    此话一说,老迈且颇有战功的孙承宗差一点跳起来。

    “小儿…休得无礼!”

    崇祯却不以为然道:“孙老,切勿太激动,让他继续说!年轻人嘛!谁还没有一点小激动!”

    得到崇祯的赞许后,杨立凡的中气更足了,道:“谢陛下!”

    杨立凡道:“守,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却是攻,若不主动出击,只知道一味的龟缩防守,恐怕守着守着就真的成了真孙子了!”

    此话一说,孙承宗差点哭晕在厕所里,本来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关宁锦防线,现在被一个毛头小子说的一文不是,自然心里非常不舒服。

    不舒服的人还有袁崇焕,袁崇焕真的就跳起来,差点就给杨立凡一巴掌,还好有劝架的拦着。

    气急败坏的袁崇焕道:“毛头小子,居然敢诬陷吾师,简直不要太猖狂!”

    杨立凡道:“袁将军恐怕还是带罪之身吧?为何也如此激动?”

    本想发作的祖大寿赶紧把嘴巴闭上,因为他和袁崇焕相比,也算不上是光彩,直接带着队伍跑了。

    此刻,气氛陷入到极度尴尬。

    一个横空出世的毛头小子,说的一番话让这些庙堂之上的大佬们一个个无话辩驳。

    杨立凡道:“臣以为,如今的朝堂上下,居心叵测者多,正直者少。有大局观者少,鼠目寸光之辈多。碌碌无为者多,目光独到者少。特别是辽东之局势,能洞察出其本质者就更是凤毛麟角,若是如此下去,大明就会烂,你们烂一个,就会跟着烂一片,如此下去,大明就会整体糜烂,如此下去…你们置陛下于何地?”

    崇祯咳嗽了两声道:“杨爱卿,此话严重了,如今要务是言明辽东局势之利害关系,我大明将士的性命不能白白送给建奴,咱们将士的性命可比建奴军要珍贵的多。”

    “这大凌河城是守还是弃,若是守又该如何守?派谁去守?还有这后勤供给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