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 梦回大明之萨尔浒战役 (第2/2页)
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 因为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于是被称为牛录。 因为在对外防御与征伐过程中采取了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从而牛录组织具有了军事职能。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于是就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而不使方位错乱。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 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建州三卫统一,统治人丁也不断增多,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 所以最早的八旗旗主只有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两人,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当时就在叔叔的旗下。 在随着力量的增强以后,努尔哈赤获得了更多的接触上层的机会。 努尔哈赤上京朝贡的次数为7次,舒尔哈齐的次数为3次,并且两人拿的都是最高等级的都督敕书。 “敕书”更多意义上差不多相当于一种凭证,“人凭文书官凭印”。 敕书本是明朝政府为落实自己的羁縻政策,“羁縻政策”源自唐宋,元朝完善成土司制度,明朝时期达到鼎盛中后期开始崩溃,至清朝基本改土归流完毕。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地方统治政策。通过这种政策,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关系,以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 从明洪武十五年起,明朝政府开始着意招抚元代治下的女真部族,并赐给酋长们一些没有职权、不拿俸禄的虚衔,借此来维系上古贤君留下来的宗藩体制。 这一点有点像赵匡胤,在登基后不久,和赵普谈论起五代时的动乱,赵普一语道破:“过去的动乱,就是由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想改变这种状况,也并不太难,只要削夺其兵权,管制他们的谷钱,收了他们的精兵,天下自然就会安定了。” 赵普这一番话,使赵匡胤惊叹不已。于是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 在明朝的积极经营下,明朝中前期女真人的朝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女真卫所的朝贡使节络绎不绝,而朝廷对于远道而来的使者们也是“悉听来朝”,不加拒绝,且非常忠诚。 在这一年舒尔哈齐掌握了140道敕书,努尔哈赤更是掌握了360道,而建州女真的敕书总数是500道。 敕书是明朝赏赐给女真首领的委任文书,也是女真人进入马市交易的凭证,女真首领更可以凭借敕书到京城进行朝贡贸易。 有了朝廷的敕书,女真首领就等于取得了人参、毛皮贸易的批发权,就相当于获得了牌照,等于控制了部众的生计,而同时敕书的多少也反应了女真首领的经济实力。 抚顺方面给建州部的赏赐者是努尔哈赤五百两,舒尔哈齐三百两。 在马匹方面,努尔哈赤私人有七百匹战马,舒尔哈齐有四百匹。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关系在女真人中叫做“两头政长”,是女真的旧习俗。 努尔哈赤老祖宗猛哥帖木儿死后,凡察即位。 “凡察”是建州女真人,元末斡朵里万户府万户童挥厚之子,明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之弟。 其兄猛哥帖木尔死后,执掌卫印。后与其侄董山争印,明朝析左卫分置右卫,以其为右卫指挥使。 在哈达、叶赫等海西女真部落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1595年,舒尔哈齐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他私下里向朝鲜使者提出自己的礼物必须和哥哥一样。 1606年努尔哈赤第一次接受了蒙古人送上的大汗称呼,超过了舒尔哈齐。 1607年努尔哈赤又借口作战不利,要斩杀舒尔哈齐的两名部下。 于是到了1609年舒尔哈齐正式决定分家,于是在年初时在黑扯木地修建新城。 这座城市接近叶赫领地,表明他有联合叶赫的企图。 叶赫,是“海西四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之一。 努尔哈赤在舒尔哈齐迁徙时设下伏兵,在3月13日将舒尔哈齐囚禁,舒尔哈齐的长子、三子也被杀。 在血与火的创业岁月中,舒尔哈齐成为了兄长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战将,但是随着力量的壮大和权利欲的增加,他开始居功自傲起来。渐渐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意图和兄长分享权利,形成了对努尔哈赤领导权威的挑战,但是在残酷的权利斗争中,舒尔哈齐他失败了,他输了… 这次事件最大的收获者也是努尔哈赤,他将兄弟手下半数的人马吞并,分给了诸英和代善。 舒尔哈齐家中的敕书、民众、牧群、金银也被努尔哈赤赏给了诸英和代善。 于是,女真人努尔哈赤家家族开始崛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