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1章 何处不相逢 (第2/3页)
你们的嘴。” “二哥,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告诉姑的。”丁诗倚紧紧抱着两万块钱,一直在那嘿嘿傻笑。对她来,这是自己哥哥给的钱,没什么该拿不该拿的想法。 林艺一笑,沈川看得一愣,这个女人性格虽然有点冷,但笑起来是真好看,如果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不是自己jiejie,绝对要…… “罪过,罪过!”沈川嘴里声叨咕着。 “你在叨咕什么?”林艺把钱拿起来,顺手放到装钱的兜子里,“这钱我不要,你也不用担心,我保证不告诉姑。” 看到林艺把钱还回去了,丁诗倚撅着嘴,很不情愿的也把钱放了回去:“姐不要,我也不要了。” 沈川把钱又拿了出来,分别塞进两人怀里:“知道什么叫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吗?拿着吧,你们不拿着,我心里没底。” 丫头抱着钱,眼睛却看向林艺,意思很明显,jiejie不要,她也不要。 林艺想了想,最后点点头:“好吧,最近我正缺钱,算是我借你的,等我有钱了在还你。” 沈川耸耸肩:“随你!”经过这半的接触,他对林艺这个表姐感官很不错,没有林家其他人那种盛气凌人。 丁诗倚可不管是不是借,反正林艺收下了,她也急忙把钱装进厚厚的棉衣兜里,也幸亏衣兜不,不然还真装不下。 “我请你们吃东来顺!”沈川大手一挥,“出发!” “出发!”丁诗倚兴奋的跟着一挥手,“吃东来顺。” 三个人拦了辆黄面的,直奔东来顺。 东来顺创始人名叫丁德山,1903年,他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rou杂面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正式挂起东来顺粥摊的招牌。 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木棚被烧。市场重建后,丁德山在原处建起三间瓦房,改招牌为“东来顺羊rou馆“,开始经营涮rou,没有几年时间,东来顺的涮羊rou便与当时闻名京城的“正阳楼“齐名。 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东来顺改良了涮羊rou的火锅等器具,并以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火力旺的独到之外,一越而成为京城涮羊rou之冠。 虽然,在解放前的近半个世纪里,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东来顺也是历尽艰难,几度兴衰,但其经营业绩却始终高居京城饮食业榜首。 1955年,东来顺在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地实现了公私合资,不仅成为老百姓品尝清真风味佳肴的就餐场所,也是社会名流荟萃的风雅之地,同时还经常承担宴请外国元首、政要的任务,老舍先生和夫人胡洁青、中画大师齐白石、京剧大师马连良、张君秋等前辈名人,生前经常在东来顺宴请宾朋,并为东来顺留下墨宝。后来,这里更是成了一些明星大腕的聚集之地。 沈川三个人在东来顺大门前下了车,不得不,东来顺的生意是太火了。但是这个年代,能在东来顺吃饭的普通老百姓,还是少数。 “先生,姐,您里面请!”一个戴着瓜皮帽,穿着马甲灯笼裤的二站在门前推开门,然后冲着里面喊道,“贵客三位!” 现在已经五点多,正是饭点,此时大堂已经坐了八成,而且,在沈川他们坐下来的时候,还有客人不断的进来。 “生意真他妈的好!”沈川感叹的道。 林艺瞪了沈川一眼:“注意你言辞,不要脏话。” 沈川一翻白眼:“管你屁事。” 林艺举起拳头:“你再,信不信我打死你?” 沈川哈的一笑,紧接着收起笑容:“好好,我不,不了。” 对沈川的态度,林艺很满意,等她想要点材时候,发现丫头已经点完了,林艺一看点的东西,瞪着眼睛道。 “点这么多,你吃得完吗?” 丁诗倚拍拍自己的肚子:“吃得完,我都饿死了。再,都好长时间没来这里吃涮羊rou了,当然得好好吃一顿。” 沈川一摆手,对服务员道:“就这么样吧,快点上菜。” 很快,一盘盘羊rou还有各种青菜被端了上来,沈川拿起筷子,夹起一片羊rou在guntang的锅子里烫了一下,粘点芝麻酱送到嘴里,然后哈出一口热气,竖起大拇指。 “太他妈的爽了。” 丁诗倚嘿嘿一笑:“好吃吧!”完,也不顾形象了,甩开腮帮子开吃。 林艺吃饭的时候很斯文,但你要注意就会发现,看起来很斯文,但她吃东西很快。 三个人旁顾无饶吃着,本来低头在锅里捞rou的他猛然抬头,然后低头接着吃。 在二楼楼梯口处,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看着沈川的背影眼里充满了仇恨。 “老六,怎么不走,站在这干什么?”身后又走过来五个人,年纪都差不多,看样子应该是学生。 老六笑着道:“看到一个朋友!” “朋友?”其中一个人道,“你在京里还有别的朋友吗?怎么不过去打个招呼?” 老六的声音有些冷:“是老家的朋友,还是老同学呢。” 其他人听出来不对了:“什么情况?!” 老六眼中恨意越来越浓:“这话起来有点长,总结就是,他抢了我的女朋友,还经常纠集一些混混,放学的时候堵我,让我受尽了屈辱。” “我艹!”一个家伙狠狠骂了一声,“夺妻之恨不共戴,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