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16回 签合同卖身五年 入食堂再起波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回 签合同卖身五年 入食堂再起波澜 (第2/2页)

和调整,现有的《劳动合同法》更趋于保护劳动者,因此这份合同在谁的手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彰显了我们伟大祖国法制的进步和对广大劳动者的关怀和保护。

    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郎老师在和我们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为五年的时候,还特意让我们添加了违约金条款。如果我们为666厂工作不满五年提出辞职,个人就应向单位缴纳2000元的违约金。一向温文尔雅的刘山都听不下去了,他小声说:“这单位也太黑了,基本工资按最低工资标准签,违约金竟然是基本工资的5倍。”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想起来那时的单位对大学生还是十分重视的。通过这样的条款来为企业留住人才,怕我们没干几年就跳槽另谋高就了。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制的完善,人才的充足,以及个别管理者那地球离了谁都转的管理思想,这样的条款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企业是巴不得让那些冗余的人员自己提出辞职,单位就干脆省下了解除人员的费用。国家的法律不断完善和进步为的是保护劳动者,这个初衷是无比的正确。可是又有多少企业或个人,利用现有规则在解除费用或劳动仲裁上大做文章,呈现出纷纷乱象。

    签订完了劳动合同,时间已经到了中午11点半。郎老师说:“现在到了午餐时间,你们可以到下面食堂用现金兑换饭票,排队买饭,然后12点半回到这里我们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和教育,下课!”下课这个词儿我们十分的受用,原来在学校每当上到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学生们都饥寒交迫,后十分钟的课几乎都听不到心里去,就盼着听最后俩字儿:“下课!”我们哥五个,那真是个训练有素的整体,郎老师刚把下课俩字儿说完,我们早已把本子和笔收拾好,一窝蜂似的跑下了楼。唯独于波稍慢了半秒钟,这老哥跟在最后,说了俩字儿:“素质!”再理智的语言也唤不醒饥寒交迫的我们,谁听他那套,都冲下了楼,跑到了食堂的管理窗口兑换饭票。兄弟几个都换了10元的饭票,拿到手里一看:嘿,还是塑料制成的,上面印有中外驰名品牌“十八褶”的logo“SBZ”十分醒目,不用问今天中午我们得尝尝“十八褶”包子啊。到了食堂打饭的窗口,我们跟着排起了长队。看着一个个打饭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人端的是包子。李华的眼神儿从未离开过从身边经过的人打来饭菜,逐个扫描。等看了一会儿,他惊诧道:“我靠,这也没有包子吃呀?奶奶个熊!”我也没弄明白,这以包子驰名中外的品牌,怎么不卖包子呢?我和李华说你帮我留个位置,我去前面打探一下。我来到打饭的窗口前,往里面一看:馒头米饭大饼,炒菜有荤有素,唯独不见包子的身影。我刚想回去告诉他们没有包子时,我突然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买饭的人群里,有人拿的是盖着红色公章的白纸条,也可以充当饭票买饭。我满脑门子问号,百思不得其解,低头回到了李华前面,一句话不说。李华问我:“老关,你这看一圈怎么郁闷了?是不是包子卖没了?”我还在思考刚才看见的一幕,因此所答非所问低头嘀咕着:“买饭可以打白条的吗?”这句话声音不大,可这几个小子倒是听得很清楚。毕建凑过来说:“咋地,能打白条啊,是不是咱们饭票换早了,老狼太不够意思了,也不说一声。”刘山伸过头来说:“我刚才听有几个人说这个玩意儿了,那个好像不是白条,叫TMD的什么菜?”于波饿得不耐烦,看着颇为八卦的我们没好气儿的说:“白菜!”可不是嘛,人家于波说对呀,我们几个不就是白菜嘛。初来乍到啥也不懂,看见个十八褶的logo就想吃包子,看见张白纸条也弄不明白,看起来要学的还有很多啊!有人会问,你说了半天这张白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围绕着这张白条的故事还有不少呢,在后文书中我会有详细的交待。

    虽然没有吃到包子,但我们还是排队买到了可口的饭菜。有相同的经历者,可能会说,就那个饭菜还可口?要我说来,当时感觉饭菜可以原因有三:第一,十八褶餐饮公司当时承包了666厂的食堂,那时的饭菜质量的确还是不错的。第二,食堂的饭菜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你吃第一顿的时候,往往有新鲜感,这与心态有关。第三,对于已经吃了好几天洋白菜大饼的我们来说,现在是吃点啥都是美味啊!食堂的桌椅是四个橙色的椅子和一张白色桌子固定在一起的,我们五个人占了两张桌子。我和毕建坐在一起,余下那哥仨儿坐在一起。我和毕建都是球迷,一边吃一边提起了当时备战十强赛的中国国家队和那个神奇的南斯拉夫老头儿米卢蒂诺维奇。我俩都是大嗓门,加上食堂人声曹杂,我们就不自觉的提高了分贝。正在那高谈阔论呢,旁边来了一人,cao着南方口音说:“仄里似不似没有人坐呀?”我和毕建抬头观看,便是一惊....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