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241回 车进长春没暖气 家乡特产红尾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1回 车进长春没暖气 家乡特产红尾鱼 (第1/2页)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这首宋代诗人陆游的《除夜雪》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陆游的诗存世九千多首,多是抒发一生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首古诗开篇,是因为我和刘云在2003年春节到来之际,离开滨海回到我的家乡古塔市。东北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漫天飘雪的场景深深吸引了刘云。无论时间还是景物都与这首《除夜雪》不谋而合。其实,我想陆游作这首诗也是为了取瑞雪兆丰年的寓意,爱国诗人将这美好心愿寄托在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中。我和刘云的心态也是一般,我们一起看着车窗外的飘雪,在心中默默地为祖国,为666厂,也为自己的命运祈祷着,真心希望国泰民安,企业蓬勃发展,我们两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然而,200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国家受到了瘟疫的侵袭,我们的666厂蛀虫之疯日嚣尘上,我们的事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不过,正所谓福兮祸兮,我和刘云在这个特殊年份里也有着特殊的收获。大大说,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这是多么高尚而又朴素的家国情怀啊!一个连自己的家庭都不热爱的人,一个在家里都没有半点正能量的人,一个终日在家里都活在阴暗和猥琐中的人,他们又哪里来的家国情怀呢?可悲复可叹的是,正是这样的蛀虫及其余毒,无耻的把控着666厂,正在一步一步的将我们的大好国企带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我和刘云在车上看雪,到了晚上列车的暖气散发出的热量还足以让我们感到温暖。可是,以我多年在东北生活的经历来看,就这小暖气的温度,也许在山海关附近混混还可以,要是再往北,我估计是有点儿玄乎。我对刘云说:“亲爱的,你晚上一定要盖好被子,我觉得这暖气到了吉林省境内就得够呛。”刘云看着我说:“你个乌鸦嘴,怎么不说点吉利的。这暖气多暖和啊,怎么就会不行呢?”哎,有些时候,没有真正体会过严寒的人,他们就永远都不会理解,我们这些来自苦寒之地的人那痛苦的经历。我经常和滨海市的同事提起,就咱滨海市这供暖简直是太容易了,价格真是太贵了。在滨海,我们经常非常满意的摸一摸家里的暖气,然后赞许的说:“嗯,今天的暖气给的很足!”这种行为在我的东北老家里那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滨海的书友到了东北千万不要去做这样的尝试。如果做了,效果一定的是这样的。您习惯的摸了摸暖气,然后您会大叫一声说:“哎呀我去!这暖气给的真足,烫了一手大泡。”真的,这不是开玩笑,东北的暖气是不能摸的。即便如此,如果家里的墙不够厚,那么屋子里也不会超过18度。我13岁以前是在一个40多平米的平房里度过的,那时家里很困难,盖房子时墙的厚度不够。我老爸为了提高家里的温度,经常是把家里的火炕和火墙烧的guntang,家里的土暖气直窜水,用火柴就能在暖气上划着,家里的炉盖子烧的通红通红的,这种到了极限的供暖方式,让屋子里终于有了12度的高温。您说说,我能不担心这临时车上的小暖气吗?

    一夜无话,列车在转天清晨的时候驶入了长春火车站。此时,车上的人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披着大棉被在那里瑟瑟的发抖。刘云看着已经结满了冰花的车窗,穿着羽绒服披着棉被正在数落我:“关宇,你个乌鸦嘴,真的是说啥有啥!你看看让你说的,冻死我了!”我不禁好笑,怎么会怪我,如果天下的坏事都是我说的,那我应该调入国家的战略部门,以后不用任何投资,让我张嘴说说,就可抵百万雄师了。这时,列车广播里通知:“旅客同志们,由于列车供暖管道破裂,供暖将临时中断。我们正在积极抢修,请各位旅客做好防寒准备,敬请谅解!再播放一遍...”这临时车还烧锅炉呢,又没有提前做好防寒准备,能不冻坏嘛!后来新的列车暖气都是电的,当然就没有这样的事儿了。刘云看着我说:“嗨,乌鸦嘴你说能修好吗?”我无奈的回答:“这不好说,一般我这里中午最高气温也就零下15度,也许中午时分能修好吧?”刘云一听中午才能修好,披着被子哆嗦了起来,冲着埋怨道:“哇,你家也太冷了,你们家屋里不会也这么冷吧?”“错,我们家现在住楼房了,屋里要穿着秋衣秋裤过冬,热的受不了还得吃冰棍儿。”刘云很显然认为我是吹牛,一个终日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还得吃冰棍,这不疯了吗?再说了,能有卖的吗?可是,到了我的家,刘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么自然。

    中午时分,列车内暖气暂时得到了恢复,不那么冷了,车窗上的冰花也慢慢融化了。一个个奇怪的景物,映入了刘云的眼帘。只见到一个个高大的圆锥形物体,在不远处排成了排,这让刘云好生奇怪。她不解的问我:“哎,你们家这个圆锥怪物,是干嘛用的啊?”这个问题把我问了个始料未及,我还以为刘云拿我寻开心呢!我顺嘴就给瞎解释了起来:“哎哟,你这都不知道。相传,金字塔的雏形起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我们东北多是游牧民族,放牧打猎,那么这些猎物怎么储存呢?后来充满智慧的东北人发现这种形状的仓库最能储存獐狍野鹿,所以就流传了下来。后来被蒙古人学走了变成了蒙古包,被埃及人学走了就成了金字塔。被....”还没等我说完,旁边一个大爷乐的都不行了。这是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