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生涯_第五十八章:九一八事变(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九一八事变(一) (第2/2页)

但是胡明华控制的东北军实力较弱,为了秘密发展,在五年间胡明华的卧底人员是不可能将东北军全部控制住的,所以在5年间几只能控制很少的一部分东北军,虽然被胡明华控制了,但在这一刻没有一个东北军人退缩,很多士兵都自发的跟上部队,他们都知道自已是在干什么,也有很多人知道自已的将来会是什么,但是他们都义无反顾的跟着胡明华一起在东北的各条交通要道上狙击着日本侵略者,与此同时,也有东北军人跟着人一起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打着游击,更多的东北军士兵自发的进行着抵抗,或者是散兵游勇,或者是成建制的部队同日本人进行着交战,日本入侵东北的计划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中日第二次战争的第一枪是由后来的民族英雄马占山在江桥打响的,由于东北军在中东路战争中损失惨重,新近购买的飞机坦克等一大批高级作战兵器,却因缺乏有经验的驾驶员,尚未形成战斗力而不得不停放在库房里,成为了一堆高级摆设,这些高级兵器在战角爆发后静静的停在那里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但是离开了坦克飞机就打不了仗了么显然不是,大量的东北军在家乡突遭入侵之时依靠着手中的汉阳式步枪、辽十三年式步枪、日本三零式金钩甚至是日本三四十年前用过的火绳枪和自制的土枪,在江桥宣告了第一次中日战争的延续,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开始,由于吉林省的投降,中国错失了将第二次中日战争扼杀在摇篮里的机会。随着朝鲜日军的不断跨过鸭绿江,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力越来越强,马占山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下,为保存抗日的实力,于十九日起被迫后撤并迁省政府于海伦,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东北抗日战争。

    虽然中队抵抗激烈,但是由于过于分散,加之训练不及日军,东北军中还是有变节者出现,他们的投降使得日军入侵的脚步加快,虽然马占山等爱国者尽了自已最大的努力,广大东北军士兵也以自已的牺牲抗击着日本侵略者,但是为时已晚,早将东北内部摸了个一清二楚的日本侵略者如同长了眼睛似的,不断的将东北抵抗势力分割蚕食,加上此时的张学良迫于中央的压力将主力撤回了关内,中队在东北只剩下了很少的残余地方部队,没有武器弹药、缺少医疗补给,甚至连仅剩的不愿离开东北的抵抗战士口中的粮食都不能保证,饿得战士们乏力浮肿,日军的蚕食战术将中国在东北的抵抗势力几乎砍倒了。

    混乱的东北黑土地上,到处是枪声、炮声和爆炸声,不计其数的老百姓四处夺路逃难,熙熙攘攘的人们带着包裹你推我攘,玩命的向着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跑去,这时如果不玩命的跑,一会被日本人追上来了,那可就是想跑都没命跑了。前不久从吉林那边逃过来的难民说日本人见中国人就杀,就连婴儿也不放过,可以说,这些难民说的每一句话让当地民众产生了恐慌,不加思索的加入了逃亡大军里,各个城市和乡村里,老百姓们的哭泣叫声响成一片。

    “快点大家快把这些飞机拆了装车一颗螺丝钉也不要给日本人留下”原巡逻队的滇军情报人员姜飞指挥着几个东北航空学校的师生拆卸着飞机,这时的东北航校是中国的三大航校之一,东北东三省航空学校是一九二二年九月开办的,与南苑航校不同的是,张作霖对航空作战有一定眼光,直奉战争中直军的“亨德利佩治”大型作战飞机“京汉”号在长辛店火车站投下了九十公斤炸弹,导致奉军全线溃败,直奉战争中直军飞机的轰炸让张作霖记忆犹新,战争的失利让他认识到了飞机和飞行员的重要性,不但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飞机,还从美、英、日、苏聘请了飞行教官,并购买了大量英法飞机,他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小时为飞行标准的人。东三省航校为东北空培养了一百多名飞行员,直到九一八才被迫停办。

    知道九一八的胡明华怎么可能让日本借东北的工业基地发展为进一步侵华的阴谋得逞呢运30型运输机的任务就是将东北工业基地拆卸到云南去,如果现在不干将来也得干,二战时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可是将东北的工业设施全都拆了运回俄国的,如果是一个小数目的话,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的苏联是不会看得上眼的,但是他们把这些机器全部拆卸了下来送到了苏联,可以想象东北当时有多少工业设备。沈阳兵工厂不愧是中国第一大兵工厂,其规模要比滇军手中的几个明面上的兵工厂都要大后来朝鲜战争时中国志愿军背靠着东北却没有军火支撑,不得不出口大量的矿产换取志愿军急需的军火,这都是苏联搞的鬼,如果他们没有拆走这些工业设施,依靠着东北这个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中国很有可能赢得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