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十一衡山刀客作剑幕,画眉点来一线间 中 (第2/3页)
成被逐出师门,已然令人不可思议,欺师灭祖这种败德之事素来为人所不耻,冷寒玉师兄弟二人听了此话,自然认为别人有意污蔑,气愤是难免的。 可冷寒玉此刻却缄口不言,脸现难色,久不发话,一味垂首,听着柳枫在那里道出自己的以往。 柳枫见冷寒玉闷不吭声,就连一旁的水如筠也不再开口,便瞥了一眼他们二人的月牙刀,道:“你们师兄弟本是使剑出身,剑法虽称不上高绝,但足以傲立江湖,如果不是出了意外,你们俩的前程应不致今日这般落魄,可你们俩生性顽劣,好仿古玩字画,多次以偷龙转凤的方式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柳枫顿了少顷,扫视冷寒玉,侃侃道:“十七岁那年,你与师兄水如筠在家乡越州引来官非,九华君子赵谏觉得有辱师门,便将你们师兄弟逐出九华山,你们却一起反抗,欲图弑师以求名声,却不想被你们的师父破了一身剑气,此后终生不再用剑!” 水如筠听到这里,忽然愤极而笑,痛苦道:“我水如筠此生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拜在赵谏那个伪君子门下——” 冷寒玉接过话道:“我冷寒玉也一样,学他的东西令我感到耻辱,可我偏偏无法摆脱……”说着,黯然神伤,转身朝水如筠郑重道:“师兄,你本该有大好前程,却为了寒玉和师父闹翻,那一剑若不是因为要救我,一向尊师重道的你,根本不会背上这个弑师的骂名,寒玉对不起你,害你被师父逐出九华山,你如今流落江湖,成了盗匪,落下这不好的名声,寒玉难辞其咎!” 冷寒玉拱手垂目,水如筠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寒玉,我们都不该再提此事,赵谏他外表温善,彬彬有礼,可却是个无耻小人,满口仁义道德,其实不过是哄骗世人的把戏,小双才十四岁,他竟然对她——” 冷寒玉眼中泛出泪花,愣住道:“小双?” 水如筠愤愤难平,望着冷寒玉道:“你还记得小双?” 冷寒玉失声道:“我怎能忘呢?小双无依无靠,是我们一起把她带上九华山,也是我们和她玩耍,那一次我爹和太**因病去世,我回家服丧,小双是和我们一起去的。” 冷寒玉顿了顿,揩拭掉眼角的泪水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她。”说着仰首,满目皆忿,就像裹着万千仇恨。 水如筠接道:“我记得后来你就冲进内室,说要杀了赵谏!” 冷寒玉恨恨道:“是!他强jianian了小双,还把小双毒哑了,不让她开口说话,我要杀了他!” 冷寒玉倏然冷笑,也激愤道:“他千算万算,没想到小双学会了写字。” 水如筠神色冷峻,肃声道:“是,百密一疏!他以为小双是个无知的村姑,更想不到你我二人会背叛他。” 冷寒玉缓过神道:“是他送给我们两个‘越州双鬼’之称,是他给我们‘鬼罗刹’这个称号。” 水如筠颤了颤,自嘲道:“鬼罗刹!那又怎样?我们就是鬼,见人就杀的鬼,可惜他到现在也没杀死我们。” 水如筠忍不住露出轻藐之色,冷寒玉却道:“可惜我们无法报仇。”说罢,有些垂头丧气,已与初时判若两人。 水如筠见此,也说不出话,只愣愣道了句:“今生不报,当做鬼。” 那边沉吟半响的鬼斧刀,忽然走前两步道:“是二哥对不起你们,赵谏虽是我弟弟,可作出如此败德之事,真是有辱我们赵家的家声。” 冷寒玉闻言,立即断然道:“二哥怎可如此说话?若不是得你和大哥相救,我与师兄岂会有今日?何况我们一身刀法皆是哥哥们亲自相授,这等恩情,就算我们不找赵谏报仇,又算的了什么!” 鬼斧刀低低叹息,兀自骂了声:“赵谏那个无耻之人,真不配活在世上。” 柳枫将他复杂的情愫收入眼中,道:“他当然不配活在世上,因为他十八年前就背叛了你,而你因手足之情,虽和他割袍断义,却处处留心他的一举一动。” 柳枫又瞅视鬼斧刀,道:“赵敛,有此兄弟,是你不幸。” 赵敛神色一暗,被此语说中痛处,滋味一点也不好受,说道:“这不需要你cao心,我且问你,十八年前的旧事,你如何知晓?” 柳枫仰首扫视一番衡山六人,****道:“我不单知道九华君子和你是两兄弟,还知道你们兄弟曾经是刘浩瀚出生入死的部将!”说着,抬目看向鬼见愁,深意难测。 鬼见愁倒是极为镇定,微微一笑,摸须探问:“你知道我?” 柳枫截口道:“我当然知道你!鬼见愁原名刘浩瀚,南汉皇族一脉,南汉王刘岩是你的堂哥哥,刘岩称帝建立南汉,酷刑满吏,却惟独对你视如亲子,你自小在他呵护下长大,并得刘岩传授剑法,十六岁就已名满岭南,扬名南汉国,跟随刘岩征战攻伐,立下赫赫战功,曾经一度,岭南双煞就是指你们……” 柳枫口中的南汉,是雄踞岭海的刘氏统领国,地处南海之滨,坐拥百粤之地,远离中原,因此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些中原正朔相较,是非中原之国,而它又与南唐、北汉一样,均不奉中原朝廷为正朔,长期以来,与中原各国相抗衡,形成了分庭抗礼的态势。 北汉主刘崇乃后汉皇室一脉,后汉亡国后,割据河东,虽是小国,但向来不服后周的郭威管束,更认为自己才是正朔。在刘崇眼中,郭威乃后汉之臣,是串谋夺位占了自家天下,攻而伐之才是理所应当。 李枫是后唐皇孙,自是认为李家才是大唐正统,就更不会正视唐以外的政权,在李枫心中,这些国家都不过是一方藩镇叛臣,而南唐自称唐之后裔,自为正朔,如今虽不在中原,但南唐总有一日可以平定诸国,回到中原指日可待,因此他秉持的心态与李璟一样,从来不承认占据中原的后周是正朔。 相反,南楚、北楚、及在两浙之地偏安东南的吴越国,还有占据福建数地的闽国,这些国家却都承认后周等中原正朔,即是对中原更替的各个朝廷称臣,接受中原封赠,所以这几国很少与中原起冲突。 其实这有多种原因,这几国多在中原朝廷周围,要么地狭兵少,实力不足,要么内乱不止,需要外力支持,且原先多数效忠于唐王朝,此后就顺水推舟,一直奉行中原正朔为主要军略,凭此,可以抗衡周边非正朔国的侵扰。 这样一来,他们与中原连成一气,就得罪了南唐、南汉这些非中原之国,南唐又是十国中较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直接与中原相邻,见它的周边有吴越、闽、楚等国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为了自保,南唐与南汉就结成同盟,互相声援支持。 李璟出兵攻打南楚,南汉也曾出兵伐楚,曾为争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