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平(下) (第2/2页)
对食盒检查了一番,发现无甚问题,这才放人进去。 顺门进去,里面装饰的并不太奢侈,但是威严简洁,内侍手提的食盒,再次被里面的人接过,经过验看,递送进去。 虽比不上王宫戒备森严,但也算是防御到位了。 但见此时船上的内殿中,摆放着一张案几,王弘毅在案几后坐着,正在低头,提笔在纸卷上书写。 有两个内侍站的远远的,一言不发。 外面有人走进来的时候,王弘毅似有所觉,停了笔。 “膳食” “王上,这是膳食房送来的午膳,已验看过,请王上享用。”内侍说着。 “放到案几上吧。” “诺”内侍将手中的两个食盒放上,小心翼翼的将里面的菜肴取出来,都还有着热气,在案几上摆好,退了下去。 王弘毅在打来的水盆内略净了净手,重新走回来,坐下用膳。 只是几道菜肴,做的倒还合着口味,王弘毅吃的很快,吃过后,让人将碗碟撤下。 王弘毅继续批阅着奏折。 外人定是想不到,堂堂楚王,私下生活,并不奢华,一般用膳,只是几道菜肴,并不铺张浪费,而且私下也是以政事为重,每天都有十小时左右工作。 虽说享受的规格上,王弘毅并不会委屈自己。 很多诸侯喜好的歌舞、酒宴,王弘毅这些年,也渐渐培养出了乐趣,平日里宴请群臣也毫不吝啬,宫中养着大群乐师供着消遣。 但这种事情,王弘毅平时享受不多,眼下天下尚未平定,哪怕是自己已是半片江山之主,可还不是天子。
就算是成了天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勤于政事,只怕也会出问题。 想到这里,王弘毅突然想到了远在金陵的子嗣。 长子已五岁,次子三子也是四岁了,要是教导不善,只怕会有问题。 只是自己分身乏术,只有早些回转金陵,为几位皇子挑到启蒙老师。 正思索着这事情,有内侍外面进来,在案几前站住,说着:“王上,十三司的余千户求见。” 余瑾之 王弘毅知道此人,此人来见自己,应是有情报要汇报了。 “让他进来。” “诺。”不一会,一个男子就在内侍的引领下,从外面走进来。 来人容貌普通,气质森严,在王弘毅面前站住之后,动作麻利的跪倒叩拜,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臣,余瑾之,见过王上” “余卿免礼平身。”王弘毅微笑着说道,见对方站起身来,随后问:“可是有什么消息传来了” 要说传递情报这事,还是十三司的速度最快,办的也最妥当。 哪怕是军方的军报,快马传送也比不过十三司机构的速度快。 因此很多情报,都是在第一时间,由十三司的官员汇报给王弘毅。 听到王弘毅问话,余瑾之垂手回着:“王上,臣刚刚得到消息,徐州大捷,樊大将军,已将整个徐州攻占下来,此时详细军报已已在路上,想必三日内便能送到王上面前。” “哦徐州被打下来了”这消息虽在意料中,却让王弘毅很是高兴,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走了几趟:“速度这样快,真是难得。” 说着,又看向余瑾之,问:“既是这样,十三司在徐州,就不必再派人手了,多余的人,都派到洛阳和凉州,密切注意郑国公和秦王的行动。” 并州已经沦陷,幽州也差不多了,凉州的情况,可说是王弘毅最在意了。 胡人是外族,入侵中原实力雄厚,可惜现在虽南方基本统一,但中原还没有彻底平定,就算平定,也无法迅速转化成资本。 余瑾之则人如其名,听到王弘毅的话,没有出声,只是垂手听候指示。 “你下去,把这消息给诸大臣说明。”想了想,王弘毅说着。 “是,臣领旨。”余瑾之退出。 余瑾之退出后,王弘毅若有所思,徐州已被平定,樊流海宜解除兵权,回金陵受赏,而两洲划分省治,各派要员坐镇,这是必须了。 徐州一平,临近新年,回金陵后,就要筹办登基大典了。 虽时间匆忙了一些,实际上当日称王的典礼就是预备,现在人才济济,也不怕新年称帝不成。 只是这个“楚”,却已经不适宜了,而且日后年号也要定下。 这两项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必须交给群臣议论才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