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大名著小故事:改行 (第1/2页)
21、孔明当助教 孔明厌倦血雨腥风的战场,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到大学当一名老师。他在人才市场转了一大圈,觉得B大学先秦文学教授一职挺合适,便恭恭敬敬递上一份简历,等了许久才叫到他。招聘的主管是个30岁的女人,戴着啤酒瓶底般厚的近视镜,扫了一眼简历说: “软笔书法不错。外语什么程度?” “外语不会,我会十几种方言。” “论文带来没有?”“有3篇小文章。” 孔明见别的招聘者枕头厚的书就有十几本,那几篇小文章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 “快点!后面还有三十多位呢。” 孔明脸通红,递上几页纸。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这也叫论文呢?每一篇都不足千字,《诫子书》连标点符号才106个字,乱谈琴!我们要求的论文至少要五千字,要在国内或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 女人把孔明的文章揉成团,扔到纸篓里。后面一位把孔明推到一边,搬上一本书,有半尺厚,书名是《<前后出师表>较读赏析点评大全》…… 孔明正伸着脖子往前看时,有人拍他肩膀。回头一瞧,是个中年男子,脸色红润,如刚出炉的面包。 “孔明先生,我叫孔繁仁,孔夫子第XY代孙。一笔写不两个孔字,五百年前咱是一家人。如果你不嫌屈才,就来B大学历史学院,给我当个助教。” 孔明千恩万谢,表示愿意。 孔教授在大屏幕上打出他的讲座题目:诸葛亮小老婆及情人大揭秘 “……女同学们啊!一定要擦亮眼睛。别以诸葛亮娶了黄阿丑为妻,便以为他就是个爱才不爱色的男人。据我三十余年的考证,诸葛亮有妾12人,情人36人。不信?有他的诗为证:‘樱桃樊素口,杨柳小曼腰。’(实为白居易诗)樊素和小曼就是诸葛亮最宠爱的两个小老婆……” 孔明气歪了鼻子,跑出了W阶梯教室,无意中走进了G学术馆。一个海归博士在给一帮老外上课:“谁说没有特异功能?我国的诸葛亮就是特异功能大师,他‘借东风’就是最好的例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宫深锁二乔……” “我那是用障眼法糊弄周瑜他们,啥时成了特异功能?”孔明边想边走,拐进Q科学展示厅。一个女讲解员自豪地对少年班的神童说:“我国对世界科技做出巨大的贡献,‘四大发明’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今天着重要谈的是:诸葛亮式永动机——木牛流马……” “我做的是独轮车,不是永动机呀?”孔明迷惑不解……一抬头见一个海报栏,一段顺口溜引人注目—— 高校八大怪 教授不敢上讲台,出国名额靠摸彩。 博士忙着赚外快,硕士忙着谈恋爱。 科研成果没人买。模范红花没人戴。 八个教师分九派,头发白了也学坏。 孔明决定回卧龙岗种地去。 22、宋江办大学 梁山泊排完座次,一时无事,不少人惹事生非。 吴用对宋江说:“哥哥,得让兄弟们学点文化,懂点礼仪。最好是办个大学。” 宋江摇头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了文化恐惧不好驾驭!” “不能因噎废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学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梁山泊大学。” “军师言之有理。具体事宜由你来办,大政方针由我来定。大学名叫:忠义堂大学。” 说干就干,忠义堂大学很快成立了。定校训,编教材,选教授等事,宋江亲自抓,丝毫不含糊。 开学典礼之后,由吴用上大课,专讲宋江一词一诗。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招安好 梁山英雄若招安,封妻荫子似等闲。 替天行道施忠义,万古流芳美名传。 吴用串讲了一遍,又对其微言大义细细剖析,足足讲了两个时辰。那些不识字的莽汉,一个个叫苦不迭。鲁智深、武松睡着了,打起呼噜。李逵终于忍跳起来,一拍桌子道:“哥哥,你指挥到哪儿,我就打到哪儿;让我杀谁,我就杀谁。学这些,有个鸟用?” 第一堂课,不欢而散。吴用感到十分沮丧。宋江拍拍他肩膀说:“军师不用烦恼,后天我来授课。不出三天,我让梁山所有的人,把这一诗一词倒背如流。”吴用将信将疑。 第二天一早,梁山泊宣传板林立,到处书写着这一诗一词。忠义堂的门上贴着巨幅告示:从即日起,所有人俸禄减半。夜间的口令全改了,用的都是这一诗一词的词句。巡夜的喊:自幼曾攻经史。夜行的答:长成亦有权谋。 正在人们议论纷纷中,宋江夹着讲义,后面跟着小喽啰8人,两人抬一筐雪花银。 宋江立在忠义堂的讲坛前,清了清嗓子说:“关于这一词一诗的含义,军师讲得很明白,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这一诗一词,不但梁山泊的将领,就是扫地的,打水的都得背下来。我历来奖惩分明,背下词的奖银10两,背下诗的奖银20两。一诗一词都能背熟的,奖银50两。一个也背不下来的,革去所有俸禄,到马棚喂马。” 过了两天,所有的人全背下来了。只有李逵因对那招安诗还有点讨厌,怎么也背不熟。宋江并不着急,对李逵单独教练。背下一句,赏银百两,准喝酒半月。李逵情绪高涨,天黑前倒背如流。 “最硬的骨头,终于啃下来了!”宋江拍腿大笑。 十余天,《招安好》连小喽啰张口就来:梁山英雄若招安…… 只用两个月的时间,宋江统一了思想。连哪些原反对招安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描绘出一幅美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