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三十一回进忠言胶鬲面君多情妲己孕王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回进忠言胶鬲面君多情妲己孕王子 (第1/3页)

    比干的壮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刀剖心腹露坦肺腑的壮动,令纣王恼怒,发生这样的事,传出去不是让臣民笑话?天下百姓谁还会信任大王?自尧舜以来,王位相传或是禅让,或是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叔侄相传,或是贤明代举,所有这一切皆表现出作为帝王的大度极其皇家良好的谦让品质,而就皇室一脉来说,****两朝以来,就没有发生过叔侄相残的事情。

    侄儿于叔叔不合,相互无义。叔叔当着朝臣的面,顶抗大王,还把刀子刺进胸膛,这是什么样的态度?叔叔还懂对侄子的爱护吗?

    “朕这个大王在他的眼里还有价值吗?王叔,你太无礼了?就算你是我的叔叔又怎么样?就算你和先帝一母同胞又怎么样,就算你是成汤嫡系子孙又怎麽样?难道,朕就该饶了你?朕倒要你先去问一问先祖成汤,他那一朝有破过这个例子吗?王叔,你这样做,其他的朝臣会怎么看待?他们若是以此为榜样,朕还有法度可行?成汤的江山还能延续万年?王叔呀王叔,非是朕无情,不治罪于你实在是说不过去。”

    各位,到了这时,纣王的怒火不能歇,很想给比干下了灭族的命令,可是,比干一族和纣王有着不可脱的关联,纣王再无道,祖宗神灵还是要尊敬,他也怕他们怪罪,为他带来病痛。

    呵呵,那时候,人人都晓得不敬鬼神会生病,因为医学不发达,老百姓就把一切莫名的病痛都移转到鬼神的身上,认为是他们在阴间作祟。

    各位,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烙印,在那时侯,每个人都崇信鬼神,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印记,一个人的地位及其后世如何?就得看他前世是怎么敬重神灵?对鬼神是不是真的敬重?对祖先是不是心诚?即使他只是一个奴隶,亦不能摆脱对鬼神的崇信。上至大王,下至黎民,包括王公大臣在内的所有人都知晓,只有上敬神灵,后世才能幸福美满,长长久久。

    即便他威武雄壮,称霸一方,或无恶不作,欺压百姓鱼rou乡里,也不能因此而得罪神灵,否则,妖魔鬼怪袭向他来,没了救应,真就落得了病魔缠身。

    呵呵,凡事都有应验,有些事都是有例子可寻的,所以百姓才晓得敬畏,有些年青人不信邪,不知晓惧怕,对鬼神不敬,到老后就会受病魔折磨,生活在痛苦之中。

    纣王诚信鬼神,一年四时八节,拜祭神灵,做道场,敬先祖,他一样也不懈怠。

    正因为纣王诚信神灵,怕遭先辈神灵的怪罪,所以,他对比干虽恼,却暂时容忍了。

    各位,比干的案子,若是牵连起来,太丁之后都得牵连在内。也就是说,按一人获罪,诛灭九族的理论,纣王也因比干之罪而牵连在内。

    纣王对比干虽是不满,却一直能忍让着,这也是因纣王年轻时有着良好的教育,在纣王登基初期,比干就有对他不利的言行。

    在商讨纣王登基的事情时,廷辩中比干力挺微子启,为闻太师所阻,闻太师认为微子启文弱,书生气重,不堪作国君来理朝政,比干王爷则认为纣王鲁莽,无心机,同样不堪作国君,当时双方争斗很激烈,比干那时候亦是年轻,不堪闻太师老成,在微子启立位的问题上表现的太过积极,引得帝乙对微子启本身能力的怀疑,从而根本上否决了他。

    而飞云阁内,闻太师安排辛受勇托飞云阁那一出戏却是险胜,使帝乙一举定锤选了纣王。

    当然,事情定下来后,闻太师和比干王爷都袒露胸怀,没有作小人勾当,相互以此谩骂,攻击对方的人身,闻太师也因而敬重起比干,敬重他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同样,比干也敬重闻太师赢得光明坦荡,把他看作是这生最强的对手。

    两个敌手自此后在朝中既是相互争斗,又相互扶持,为了让成汤血脉延绵万载。比干和闻太师在争论中既为敌手又有友谊,正是有他们在,才有帝辛初期社会的繁荣。

    虽然,比干力挺微子启已经成了过去时,而且,微子启现在已经被分封到远方,做了一方小诸侯。但这总是藏在纣王心中的一个小过节。

    纣王对比干恼起来,就想到了他的这些坏处,然而真要下手,发号司令的时候,纣王又想起了比干的好处,作为王叔为成汤江山所做的贡献。

    自商容下朝,比干王叔作丞相,他为成汤江山是日夜cao劳,功苦劳高,闻太师远走北海,朝中更是亏了他。朝中正是有比干王叔在,才有了稳定,许多麻烦事,更是不由纣王亲自劳神。皇室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包括劝走微子启,也是多亏比干王叔的仗义之举。

    唉,若不是比干王叔,朕金殿上岂能安稳?对于成汤江山来说,比干王叔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想着比干的这些好处,纣王思想在不住动摇,也不想就下狠心灭了比干一门,若不是尤浑喊肩疼,进了谗言,纣王还是没有回悟过来。

    各位,且听尤浑是怎么进喊疼,进jianian言的。

    “陛下,比干丞相把您不当,在您面前完全没有顾忌,他下手也太狠了,臣的肩膀这会正疼的厉害,只怕要残废了,陛下,在您的面前丞相动手打大臣,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呀?好像成汤天下就他一个忠臣,其他人都须按他的意志行事才算是忠,他这哪里是看得起陛下,只怕他的心里恨不得要取代陛下。”

    纣王道:“你胡说,王叔想取代?朕不信,他要取代早就取代了,先帝归天之前,曾紧问过他,他并没有答复,而是流涕告诉先帝,不想乱了父子相承的规矩,凡是兄弟相承的王朝,常会引来大乱,他不想让老祖宗成汤在天之灵受到一丝不安,今日,你在这里说出这样的话,不是找打是什么?啊,你这罪受的是活该,皇叔不是你能得罪的。”

    尤浑辩道:“陛下,你可冤枉臣了,臣刚才什么也没说呀?您也看到了,臣也没骂他,也没说对不住他的话,比干丞相不过依仗他是王叔,他有权势,倚仗陛下不会对他怎么样,就会来欺负小臣,陛下,费大人和小臣一心只为陛下,可没作过什么坏事?比干仗着是王叔的身份,仗着陛下不会整治他,开口就是佞臣,闭口就是小人,好像成汤天下就他一个忠臣,是非皆由他来判断,倘若今后他要判陛下一个昏来,还不是也由了他,陛下,你可要替小臣做主呀?”

    呵呵,尤浑的嘴太会讲了,不由人不勾起同情。特别是提到判定陛下一个昏来的话,不由纣王不担心起来。

    这时,纣王又恨起比干太无理,虽不信比干会做取而代之的事,但是恨意是怎么也不能消了。

    怎么说呢,打狗还要看主人,王叔在朕的面前如此胡作非为,莫不是真想篡位吗?朕登基那会儿,最不服气的就是他。皇兄微子启虽没表现出什么,比干王叔和闻太师却是闹过的了。呵呵,那会儿,朕也是恼不起他。这会儿,这会儿朕不该再让了。

    罢了,罢了,得给点王叔颜色,治治他这毛病,否则,他还真是无所不为?眼中哪有自己这皇帝?

    看着比干下了鹿台,纣王思绪反复,完全把比干曾剖心腹的危险忘了,以为他还能挺过去,所以,在尤浑的怂恿下,纣王再次恼怒了。

    纣王的情绪这会儿就向那善变的天,一会儿阴一会儿晴。

    不过,当看到落在地上的金锏,纣王却是睹物思人,先皇当初要商容,闻仲,比干扶持纣王,皆是有所嘱托,商容是一支简符,可号令群臣,可惜商容太秉直,不想利用这一点权势,至死也没拿出来,那支令简也就下落不明。

    先皇赐于太师闻仲的是一支金剑,与比干这个金锏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