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三十六回祭亡母莹玉进宫设计谋尤浑荐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回祭亡母莹玉进宫设计谋尤浑荐才 (第1/3页)

    第三十六回:祭亡母莹玉进宫设计谋尤浑荐才

    小公主莹玉,纣王叫着玉儿,她在朝霞观随着紫霞云霄两位道姑修行,刚开始,纣王想着这个女儿,与黄贵妃曾到朝霞观去过两次,那时候,纣王也没有其他的牵挂,疼爱这个女儿,见到她也是喜欢。可惜,后来尤浑费仲来到了朝中,纣王的性格在那时就变了,他与他们鬼混,就再也没有看过这个女儿,再到后来,苏妲己来到了王宫,有了这样香艳的大美人,纣王就把还有这个女儿的事儿忘的差不多了。

    黄贵妃没有忘记女儿,每年都会去看女儿,一年两次,莹玉公主在这时候也就会随着师傅紫霞云霄进入宫中来,见见娘亲,贵妃对她甚为疼爱,总是留住两天。

    说也奇怪,莹玉每到宫中来一次,病便会复发一次,而回到了观中,她的病又好了,不过,在小公主三岁那一年,却又招了一次水灾,她在观中玩耍,一不小心,栽入了观前的水池里,被师傅救起来时是眉眼不睁,昏死了过去。

    紫霞云霄都吓得要命,没有什么主意,是呀,小公主要有了什么,她们都得是死罪呀?不但全观的人受牵连,甚至会牵连到她们的家人。

    在她们彷徨无度时,她们的师傅道德真君来到了朝歌,他救下了小公主。

    道德真君乃是一位勘破道德,修为高尚的道家,对于人世间的争名夺利,他看得极为暗淡,教导弟子总是把谦和礼让在先,他提倡仁爱,平和处世,是故,他的弟子一律不称他道家本名,皆呼为道德师尊。

    呵呵,别看老头的年纪大,遇到事儿办法倒是不少,他到这里来,正遇着莹玉掉进水里,他就把她头下脚上的挂在后背上,不住的颠簸,他纵起有三丈高,落下有三尺深,在那高墙和坡地里不住的颠簸,随着他的不住跳动小公主也就在他的背上不住的晃悠,看着颠簸的时辰差不多了,他就将一只手托向后背,源源不断的输真气与小公主。

    约有两个时辰,小莹玉口中的淤水终于吐了,苏醒过来。

    小公主苏醒过来了,道德真君却脱了虚,瘫躺下去,这么大的运动量就算是铁打的罗汉也承受不了,何况一个老者。

    道德真君的背上已经被汗水湿透,汗水在流淌,和着小公主身上的泪水和泥水,一起向下淌,确信小公主已经醒了,道德真君方展露笑颜。

    这老道为救小公主,确是下了不少力气。也因此,小公主和师傅才留下了深厚的情感,再也不愿离开道观。

    小公主不回王宫,只在道观修养,各位看书的朋友,千万不要误会,以为这之间有猫腻,或是小公主受了谁的威胁,不能回宫做那高高在上的公主。

    在这里需要分解一下,道德真君乃是正直人,他以宣传人伦道德为己任,一心办教育,培养下一代,并不参与人世争斗,本书里他出场的次数少,这是因为有道德的教育人士对争斗看的淡,而小公主正是在他和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思想上受了影响,不愿再回王宫了。

    各位,在商周演义封神正源这部书里,有三个道者最为高明,他们可以摆在一个层面,这三个道者,一个是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前面已经表述过,一个就是本回书里的道德真君,再一个是通天道人,至于这个人物在第三部里才会详细介绍。

    这三个人物,本来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较的,因为他们不处在一个平面,一个生活在昆仑,一个生活在朝歌,还有一个将要出现在牧野战场,但是,他们既然出现在这同一部书里,难免就要替他们分辨一下。

    元始天尊,他不但道德高,而且修为高,可以说是德艺双馨,天下无双,但他有弱点,就是脱不了争天下,扬名立万的俗念。

    通天道人,一心为争霸天下而来,他用尽心机,想方设法都为了争夺天下,他的道德虽高,但这些道德都是为了臣服天下而定,故而,他的道德也是世间至邪至魔。

    至于道德真君,大家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桃李满天下,全身心投在教育英才上,没有世间争夺的俗念,这在当时可是非常难得。或许,论武技他不如通天道人和元始天尊,但他的威信却是不言自明。他以济世育才的道德为根本,仁爱天下,追求和平安乐,后世的中山先生得其皮毛,苦心研究,追求民生民权,甚似道德真君的核心,唉,可惜了,这样的道德今日已经失传。如果道德真君的理念得以流传,今天的世间将不再会有争斗。

    各位,本书中,在这三道之外还有一僧,同样也是令人瞩目,这僧者乃是鸿钧大师,他出自何处,来自何方,本书虽没有追到他的源头,但他应是当时最至高无上的尊者,或为一气所化,或为元阳所化,在本书中,他还是燃灯大师的师傅兼掌教,为了立命于世,为了延宗立祠,他把燃灯大师派出了山门,本书因以燃灯大师为主线,作明处理,把他就作暗处理了,在这里只是提一下他的名号。

    呵呵,这话又扯远了,各位看客,我们还是书接正文,谈一谈小公主莹玉这时候的情况吧。

    在道德真君救了小公主以后,两位道姑用心看护着她,小公主的身上也就再没发生大灾难。简洁的说吧,一晃过了十多年,应在小公主身上的三灾十八难已过去了两灾十六难,还有一灾两难没在她身上实现。

    公主七八岁时,黄贵妃曾派人来关照紫霞云霄两位道姑。“今后,你们不要让莹玉公主回宫了,想的时分,我会到观中去看一眼。”

    此刻**已乱的很,纣王太过****,娘娘害怕影响到女儿,不利于她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有此一说。

    娘娘还对玉儿公主说:“儿呀,在这观中,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看着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你只把自己当作是普通人,随两位师傅修行,你父王近来作孽太深,金殿上醢诸侯,烙大夫,灭了皇后娘娘,你的两位哥哥亦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啊,你父王做出如此绝门户的举动,说明他心理已呈病态,灵魂已严重扭曲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