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回矫圣旨敖氏败落救父母幺奴下山 (第2/3页)
方便的时候,就直接把李靖父子了结,唯有这样,方可报了你母亲的仇恨。” 敖虎,敖豹兄弟迎得圣旨,高兴万分,“啊,母亲,你的血海深仇指日可报了。” 当下,他二人辞谢了表叔,把钦差直接带回了家,见着了哥哥敖龙。 天兵到来,敖龙自是高兴,他要借此手刃仇人,只有这样,在陈塘一带他才能立稳脚根。因而,他就许诺了钦差吴旭好处,拿出金银珠宝奉上。 “吴大人,这是我们兄弟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请你收下。” “哈哈,你们兄弟真有心,那么,我也就不客气,这就收下了。啊,你们放心,有我在这里做主,李靖自会乖乖就范。” “有吴大人出面,自是马到成功,敖龙在这里先谢谢大人了! 得到钦差的许诺,敖家兄弟放心了!第二天,就随同钦差直奔陈塘而来。 闻有天兵来到陈塘,李靖不知何因,于天朝素无差错,于诸侯素无过节,消息多有信使来通,今又何来钦差,既是来了钦差,又何必带来大队人马?难道他是想动干戈? 但既然是上差,就得罪不得,须礼敬为上,李靖思虑虽多,也不能违礼,当下,他就紧急召集全家,齐迎钦差。当他带着家人迎出厅门,钦差吴旭插脚就进了府。一声喝后,李靖等人跪下,钦差宣了圣旨: 查陈塘关总兵李靖,胆大包天,目无君王,横行乡里,鱼rou百姓,欺君灭祖,罪恶行径不胜枚数,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勾结外敌,图谋不诡,擅动干戈,谋害周边诸侯,海西侯敖龙一身正义,阻其阴谋,反为他所伤,似这等罪恶之徒,饶恕不得,今特派天使,宣其罪恶,擒拿归案,绑赴朝歌,审严以镇国法。 李靖大惊失色,辩称纯属诬蔑。 “钦差大人,这是冤枉呀,小人一向谨守法度,礼待乡民,圣旨所言多是诬蔑之词,这定是有佞臣在圣驾前进了谗言。” 钦差吴旭乃是飞廉的叩头兄弟,岂能让李靖有辩驳的机会?当即喝令下手绑人。 “喊什么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什么冤到朝歌和大王辩去。” 金奴,银奴两位兄弟心细,看到夹在天兵中的敖家兄弟,他们就对这群天兵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双方就起了争执。 “父亲,且慢,这敖家兄弟在此行列中,能有我们的活命机会?” “啊,你们想怎么样?敢不遵命?难道想抗拒圣旨不成,来人呀,把他们都拿下。” “孩儿,这是钦差,你们不可再闹了。” 李靖夫人殷氏本是嬴弱之女,一向虔诚,她见钦差下令,就劝阻两子及丈夫不要去打,随钦差到朝歌向纣王禀明真情,到那会或就可能得释冤情。 “孩儿,你们不要动手,啊,不可如此,这样一闹,你们将背着一世罪名,为世人唾骂,那我们的冤情将更难得到昭雪,为今之计,只有随他们到了朝歌,面见大王,只要我们存着正义,到那会,自有道理可讲。” 两子听到母亲这话,就停下了手。 看到殷氏胆怯,敖豹趁机越过人群,以剑相抵于她,大声喝道:“你们都放老实点,否则,别怪我对李夫人无情。” 看到夫人受制,李靖也就不甘心的放下手中兵器,见到母亲被困,两子亦是叹息,那边天兵天将和敖家兄弟一拥而上,借机绑了李靖父子。 “哈哈,你们的死期到了,我今天要拿你们去祭奠娘亲。” 看到狂笑着的敖龙,金奴摇头叹息。 “啊,母亲,有他们兄弟在此,能有我们的好日子?母亲,他们都是些假钦差,我们受骗了。” “孩子,果真是如此,娘就对不起你们了,啊,是我连累了你们。” 殷氏醒悟了,她向上虔诚的心理,受到憾动。 敖龙高兴了,他对着天兵喊道:“兄弟们,今日你们前来,敖龙很感激,大家都辛苦了,这样吧,先把他们父子看在这里,我们进他府中搜一搜,看他可有反物,顺便再犒劳一下大家如何?” 李靖受困,没了办法,任由敖龙施为,毕竟他们父子的性命如何,这里且不去说,李靖有三子,今两子受困,还有幺奴逃脱,敖龙岂能甘心?他要借此灭了李家,好让敖家顺里调当的进驻陈塘。那么,李三公子幺奴的情况如何,他和师傅太乙道长的关系怎么样了? 各位,且听写书的来向你细分明。 自从幺奴和师傅太乙与石大娘母子大战一场后,幺奴对师傅太乙就无比敬佩,“呃,这么一个干枯的老道竟有如此神功?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天下人闻之丧胆的石大娘,竟败在他的手下?且胜的又是如此从容?师傅的功夫真是不简单,哪里像自己,只晓靠蛮力打仗,虽然有叉杵相战的光荣历史,但那是一对一的打斗,靠的是蛮力道,和韦杵在一起,比的是劲头,要对付石大娘的阴招,只怕不一定行?” 想到这里,幺奴彻底服了师傅。 “师傅,你的功夫真的神奇,和石大娘相战,竟是如此从容,啊,你把这个功夫教给我吧。” “为师的本领,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论力道也并不一定比谁强了,啊,和你实说了,为师能制敌取胜,全依靠身上的一股真气。” “师傅,这真气怎么就这么神奇,你教给我吧。” “徒儿,你只要专心,不偷懒,为师就把这运气的法门传给你。” 太乙答应了幺奴,教授这太乙神功。故而,师傅教他晨间作课,晚间练气,幺奴是言听计从,莫敢违背,潜心修炼,两月有余,只因耽念着母亲,他实在是估不住,又想回家看看了。 呵呵,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他多大了,他有多么高明的本领,还是会想着母亲。 这日,幺奴就对师傅太乙说道:“师傅,不知那石大娘伤情如何?会不会再到陈塘关找麻烦?” 太乙训斥了他,“徒儿,你又心不在焉了,练功就要专心,不能心有杂念。” 幺奴想着母亲,精力已是不集中,如此两次,练起功来就颇不应手,太乙看在眼中,自也心焦,这日,他就把幺奴喊来,说:“徒儿,观中粮食不多,我欲下山一趟,筹措一些粮食,啊,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幺奴闻听喜不自禁。道:“师傅,观中的粮食包在我的身上了,我随你去,不须到其它地方去,我父乃陈塘关堂堂总兵,手下也有着许多人马,省下我们道观中几十人的口粮,还不是小事情?” “你安心练功,我一个人去。” “师傅,你带上我吧,父亲若有背口之言,说了一个推托的话,我必不肯相让。” “你这番话,如传入你父亲耳中,他必然会责你是不孝子,啊,你这样的态度,留你在这里也不安心,也罢,就和你到陈塘走一遭。” 听了师傅这个话,幺奴一蹦老高,忙去收拾,幺奴是极孝敬母亲的,他上山去寻了一番,就把山间珍奇的果子收藏了,呵呵,他要带一点给母亲尝一尝。 次日,天还不亮,他师徒俩出发了,看那山间雾色,皑皑茫茫,幺奴禁不起放声歌唱: “唱山歌来,啊…我唱山歌你来和…呀呼嗨…呀呼嗨… 山间有那观一座,殿堂宏伟又壮观,有灾有难你来求,太上执法最威严,不教虚来成一空。 呀呼嗨…呀呼嗨、、、、、、” 太乙听得性起,亦放开喉咙: “你唱山歌我来和,呀依嘿…呀呼嗨。 山间道观自威武。但要有事自来求,百灵百验不会虚,能驱病魔减灾痛,能教延年益寿方, 呀呼嗨呀呼嗨。能祈福来喜庆多。 、、、、、、” 师徒两人唱唱悠悠的下了栖霞山,沿途美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