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四十九回寻靠山李靖带路修神功幺奴上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回寻靠山李靖带路修神功幺奴上山 (第4/4页)

利不得,啊,这也是上天安排,让你受此一劫。不然,又怎么能让燃灯大师到了这里?又缘何和西岐结下渊源?”

    太乙开怀大笑,他总算把见面时李靖的话头压下了。

    李靖只有陪着笑。太乙话头就一转。

    “李关主,经此一遭,幺奴必然会改了秉性,当然,我这套神功的漏洞,也漏了出来,看来,修练本派神功,必须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顺水推舟,方可有大成,呵呵,只要幺奴能努力,重新站起来,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到一定的时候,他的功力自然会大为增长。”

    李靖听了,连忙点头称道,转而就对幺奴责道:“太乙师傅的话,你可记住了,练功非是一早一夕,世人都想一步登天,哪个又登了天?燃灯师傅说你是急功近利,太乙师傅还说你是急功近利,你就应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小孩子家,无论练什么,都得好好练,不可慌了,一步就想登天。”

    幺奴被责无语,或许他的心里在打敲着鼓,李靖就对太乙道:“他这小孩子家,就该扎扎实实练功,不练下去怎么能行?太乙师傅,你还把他带去吧,带到山上去,所谓是眼不见心不烦,我也落得清净。”

    太乙说:“李关主,幺奴的秉性我也知道,他是能吃得苦的,我也高兴带他去,只是这次把他又舍出去,夫人知道了,能舍得吗?”

    “这也是为他好的事,怎么舍不得?”

    话到此处,李靖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就令幺奴收拾,跟随太乙师傅重头再修练,说不得,他又将关上的食物,作兵士挑了,送上栖霞山。

    幺奴走了,李靖来见夫人,被殷氏知道了情况,又是把他一阵责骂,鼻一把,涕一把都揩在了他的身上。

    “你倒狠心,奴儿刚有了一点好,就把他向外推,你这好象不是作父亲的,要不,你心怎么这般狠?人家父母疼儿子,朝身边扭还扭不迭,你倒好,好象不是自家儿子,倒是拾来的,捡来的,柳树丫掉下的,直向外推。”

    李靖无语敢对,感到亏欠夫人太多,趁着夫人歇下的机会,他就堆笑讨饶,道:“夫人,我这是为他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他有这次磨难,未必不是好事。”

    殷氏嘤嘤啼哭,不肯理睬,李靖少不了又是一番哄逗,直至夫人羞涩难挡,方才破啼为笑。

    且说幺奴随太乙师傅这番上山,他是扎扎实实勤练功夫,以致内力臂力皆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把叉舞在手中,更是密不透风,以后,上场杀敌,是但闻奴叉在,敌人皆是肝胆裂。

    各位,幺奴的话题暂到此处,且说那日姬昌脱了陈塘,回到了西歧,即四处招纳贤能,接着,姜子牙又到了西岐,姬昌就拜姜子牙为天官冢宰,施右丞相之职。

    天下群雄纷争,姬昌亦就有心分一杯羹,又怕言不正,名不顺,杀虏太深,引起天下人的不满,是故他有犹豫,不能即时决断,能否就此出兵,姜子牙既得托付,深感任重,苦思冥想就向文王巧荐了封神妙计。

    各位,这些故事在第一部书里已经有了交代,这里就不再重复。

    那日,子牙对文王说:“贤王,杀戮一起,必有伤亡,那些当死的,皆是上天所需,神灵所取,或有冤,或有屈,或有天地所不容之因,所有这些皆是不违上天的旨意,为臣将他们,按上天所安排,一一对号入座,决不会让死者含冤,生者含怨,到那时候,天下民心自会安定。”

    文王听说,大喜过往,赞了子牙,又怕动武之后国力空虚,子牙就又献了一策,道:“贤王刚刚回来,西歧百废待新,不宜即刻发兵,当为养精蓄锐,兴水利,修良田,再派谋士联络天下诸侯,到那时西岐兵强马壮,诸侯归心,从中取事,岂有不成功之理?”

    文王依计而行,就派谴了上大夫散宜生,轻装简行,奔南联络南伯侯鄂顺余部,而大将军南宫则带一哨兵马,联络北伯侯崇候虎。

    一切停当,子牙就说:“贤王,臣居中调停。”

    姬昌准了,道:“贤弟,孤年岁已高,怕已无有多路可走,为了西岐将来的昌盛,一切都靠你来安排了。”

    各位,也就在这个时候,南疆的情势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由于鄂顺缺少果断,作事拖垮,只知晓享乐,带兵前往三山关,还将两位妃子可伶可爱带在身边,引得一些小诸侯的不满,就有赣州候董忠和南宁侯葛宸商议。

    “鄂顺不能体贴下士,如此行径,和其父老伯侯鄂崇禹相比,可差多了,他这个样子,谅也难成大事,我等不如回兵,簇拥世子殷洪,待机再行起兵。”

    二侯计议以后,竟是不再秉告,趁南王鄂顺大队人马开拔,各自提兵回程。

    当报事官报与鄂顺,鄂顺是大骂不止,“董忠葛宸,你两人不算东西,看我今后怎么整治你们。”

    怎么收拾?回兵整治?

    前锋大部都已开拔,回兵整治岂不耽误了?罢了,且把这事先放下,待得胜回来再整治。

    鄂顺坐在点将台上,听一些小诸侯在下面议论纷纷。

    “董侯爷和葛侯爷走了,我们该怎么办?是不是大家都得散伙?南王又当如何?啊,大王,你快拿主意呀。”

    鄂顺道:“大家都不要吵,他们走他们的,你们不要着慌,且和本王一道,同上朝歌,擒昏君jianian臣,为国母雪恨,报老伯侯醢尸之痛。”

    这当儿,下面就有回应。

    “对,同上朝歌,擒昏君jianian臣,为国母雪恨,报老伯侯醢尸之痛。”

    “你们跟随着孤,得胜回来,皆有厚赏,至于他们两王八羔子,秋后找他算帐。”

    鄂顺挥手,众人又是齐呼,万岁万岁。

    一时间,点将台下倒也是群情振奋。

    这正是:

    南王一心想逞雄,怎奈温柔离不了。

    非是群侯不相助,缺少果断事也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