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六十三回得娇娃行者名正 兴霸业四贤归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回得娇娃行者名正 兴霸业四贤归周 (第3/4页)

是希望你能劝一劝父亲,让他也归附到西歧,这样,我们一家就不会因此分离,姜丞相说了,会让父亲留守三山关,作西岐东路军的征讨元帅。”

    听到这话,老夫人心越发落下。

    “这样也好,这样好,一家人不会再分离了,只是,你父亲能答应吗?”

    “娘呀,这还不在乎你吗?”

    “唉,试试吧,为了你,我的女儿。”

    在蝉玉和老夫人说话的当儿,土行孙表现也不错,他没现出抓耳挠舌的丑态,而是规规矩矩的站在那儿,诚实的回答了老夫人后来的提问。

    老妇人收起心伤,很是高兴。

    “哎,他也是不错的,规规矩矩,并不似张牙舞爪的怪魔。”

    俗话说得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爱。老夫人对土行孙改变了看法,心里接受了他。再看土行孙时,倒是怎看怎顺眼,土行孙身材矮小,老夫人就心里嘀咕,我家女儿蝉玉从小习武,对纺纱织布不在行,今后正好省她少纺几支纱,少织几尺布。土行孙脸庞俏瘦,尖嘴毛长,眼翻似个圆球,老夫人就在想,他那眼一看就有精神,好呀,虽说脸是不怎么好看,但是,好看又不能当饭吃,啊,绣花针虽小,能缝衣服,棒槌虽大,可又有多大用途?土行孙不怎么耐看,风霜现在了他脸上,使他看出老相,比婵玉大了许多,老夫人就想,男子大些好,知冷知热,知晓得疼人。

    总之,在老夫人眼里,土行孙的缺点,此刻都成了优点。

    各位,新闺女婿上门,丈人家需准备一桌好饭,在席间把他介绍给亲朋好友,现在的风俗就是回门,土行孙此来正是应了回门的风俗,虽说土行孙和三山关上的人儿都熟悉,但这礼儿却不能不全,为此,老夫人备了一席丰盛的午餐,一家团聚,和和睦睦,当然李靖杨桨等人作为友好也被请在席间。

    邓秀弟兄仨本想把难给土行孙,羞辱于他,但看母亲对土行孙热情,也就无话可说,他们都是孝子,不想在席间拂了母亲的意。因而,这一席饭,虽有吹胡子瞪眼的无礼之处,却并没有闹出反目,没有出大纰漏。

    酒过三巡,土行孙说起了姜丞相的期望,和蝉玉相继劝导邓九公。

    “啊,岳父岳母,自古是骂起没好语,打起没好拳,一旦动手会有伤两下的和气,姜丞相不想和三山关结怨。”

    “是啊,父亲,话闷在心里不讲不开,姜丞相希望我们能认清形势,对昏王****有一个认识,天下明主,还数西岐武王,姜丞相希望你能率众归附。父亲,孙将军现在是西岐的将领,女儿是他的人,就看在这个份上,希望你能答应。”

    婵玉话落,其他人都没有吱声,九公也不好吱声,婵玉的话太难答了,答应了,怕惹天下人物笑话,骂作不忠。不答应又拂了婵玉的意,心中不忍。

    九公看了看李靖,又看了看夫人,老夫人就接过话来说:“蝉玉,你说的对,哪有父子分离事两主的道理?你们父子应该在一起,但至于这件事如何善后,我却是不懂,你应当和父兄及其李关主商量。”

    李靖说:“啊,夫人既然点到了,我也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九公,依我看,西岐武王比朝歌那个昏王应是高明,投奔他错不了。”

    李靖手下强将颇多,三子皆有本领,故他虽为陈塘关主,在军中的地位却不比九公差,今他既是如此说,九公也无反驳的言语,唉,既要忠名,也得为子孙后代着想。

    九公默不着声,蝉玉借机说,“爹爹,你就同意了吧,姜丞相燃灯元帅武成王会亲自前来迎接爹爹?啊,爹爹,我的爹爹,如果西岐确有诚意,你屈膝一下又何妨?就算是为儿女着想?啊,爹爹,依女儿看,就算是传至后世,也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你这疯丫头,我哪里就同意了?唉,忠孝两难,若不是这般子孙,我去求着哪个?哪里我也不去。”

    九公一句话未说完,就被老夫人从暗处轻踹了一脚,他翻了翻脸色,只得住了,少来夫妻老来伴,随他去吧,该想天伦乐了。

    于是,这件事大体也就这么定了下来,饭后,土行孙先行去禀报姜丞相,在他跨马将行之际,老夫人忽然想起了什么,她就喊住了土行孙。

    “你站住,我想问你,还有一件事,不知你是如何处理?西院的那位,平常也极讨我喜爱,你可想好怎么待她。”

    只这一句,就把土行孙羞红了脸,张口结舌不好回答,蝉玉偎在母亲身边,软语轻言,她说:“娘,我和孙将军已经商量好了,将把她带着。”

    “孩子,难为了你,啊,难得你有这样的心,好孩子,这我就放心了,阿难陀,安那密陀。”

    老夫人念着禅语。差人将翠女找来,蝉玉对她说:“翠女,我已经跟了孙将军,你既然也是他的人,今后我们就生活在一起,都是姊妹相称吧,啊,你放心,我不会为难你,今后跟着我们走,啊,你可愿意吗?”

    翠女听到土行孙的名子,却是惊恐万分,死活不愿去。

    “小姐,我哪里都不去,情愿服伺老夫人一世,老夫人呀,你不要赶走我,就让我伺候你吧。”

    土行孙显得很尴尬,对着翠女说,“你不要怪我,我对不起你,可那也是情非得已,你看,婵玉小姐也已经不怪我了,老夫人也不怪我了,你还怪我吗?啊,跟着我们走吧。”

    翠女不顾他,膝行至老夫人面前,道:“老夫人,你收下我吧,我再也不离开你,情愿跟着你青灯古佛念经文。”

    老夫人无奈叹息,再念了咒:“安难帝,安难密,室里室里,唉,一切都是作孽,苦命的孩子,唉,你会好的。”

    “翠女既是执意如此,对你们也好,让你们反而更亲近,啊,就让她伴我左右,青灯下念点经文。”

    老夫人依然为蝉玉着想,虽是如此,她还是担心女儿做不来今后的琐碎事,因而就对身边的丫头妞儿说:“妞儿,今后你去伺候小姐吧。”

    “老夫人,你放心,妞儿会照顾好小姐的。”

    妞儿应了,一切安排妥当后,土行孙即驰马见了姜丞相,把这里的事情说了,“姜丞相,邓九公在他女儿邓婵玉的劝说下,已经同意归降西岐。”

    子牙、燃灯、飞虎等人听说,都是很高兴,率众列队来迎九公。

    邓九公在女儿的劝说下,正率一行人马向西岐军营而来,两下里相逢,九公就下了马,屈膝至子牙前。

    “姜丞相,邓九若不是被女儿说醒,还不知悔悟,今姜丞相如此大度,率众来迎,邓九再不归附,岂不真是不晓天时人道,尚不如那女儿家,徒占天下英豪的虚名。”

    子牙急忙前去搀扶,对他道:“邓元帅,请起,归于西岐,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同为一殿之臣,啊,武王贤明,贤者思归,邓元帅你这样做,是当世真正的英雄豪杰,天下诸侯知道了也只会赞你是英雄中的英雄。”

    “姜丞相,邓九惭愧,情愿归顺西歧,只希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计较前嫌。”

    “这是哪里的话,我们欢迎还来不及,怎会计较?今后,我们需彼此合力才好。”

    “邓元帅,所谓不知者不为罪,今元帅既知顺逆之事,弃暗投明,归降西歧,这就是特大好事呀,今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