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百五回:通天论战显神功 子牙应对计周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百五回:通天论战显神功 子牙应对计周详 (第1/3页)

    第三卷二十五回:通天论战显神功子牙应对计周详

    先说明一下,这同盟山在河南新乡一地,本来只是一无名小山头,一个小土包,只因为周武王在此会盟天下群侯,因而得名盟山,当日,会盟时各路诸侯带兵马上山,以土垫脚,遂为高山。

    有人会问,你这写书的,现在就把无名土包叫做同盟山,是不是有点不合理?另外,周武王其时还不叫武王,还不是王,应是西伯侯姬侯爷,或是有其它名号,你现在就叫他为武王,是不是还早了点?

    唉,这也是写书人的难处,如果依旧称西伯侯吧,又怕有人分不清,把他和姬昌老侯爷混调了,若把盟山改变一个名字吧,河南老乡誓必不让,怎么能把盟山称为无名小丘?这可是我们老祖宗扬名天下之宝地。

    嗨,这就是写书人惆怅的地方,写书人姑且写之,看官姑且看之,且看所提的历史与史实有没有大的出入,倘若没有,也就请你原谅这一点过错。在这里,先谢谢看官们捧场了。随着前面的高潮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本书已渐渐进入尾声,感谢一直追随本书更新的亲们。

    且说盟山相会这日,通天教主张罗起队伍,亲兵密使都带齐了,他要在盟山取得天下诸侯的公认,必须要有所准备。为将来称霸天下打牢基础。

    教主的弟子都到了,四剑八仙,十全十美,二十八侯在欲魔的带领下,也都到了现场,但是,教主左盼右顾,却没有见到情魔一班人,那时候没有手机,即时信息很难实现。

    情魔不见了,究竟到哪里去了?

    教主虽是诧异,却没有多怀疑,他相信情魔的办事能力,当初出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沿途他收了不少弟子,稍作安排后便去寻找下一处,情魔正是初期时所收,也是他称霸江湖的得力助手,也是他江湖路上的第一得意大弟子,化名为王魔潜伏在朝歌,在京都的朝天道观里可谓是一指擎天。

    现在情魔不见,或是有什么缘由,然而派人送了消息,竟是没有什么回信。

    但时间让教主已来不及多想,他只能暗骂。

    “混胀东西,看错了他,这时候到哪里去了?亏他还信誓旦旦,却是这么怕死,居然临阵脱逃。看来真正遇到事情还是欲魔紧要。”

    教主恼怒的时候自然要摔碎些物品的,一众弟子都知道他的性子,低着头都不敢开口求情,欲魔这时更想落井下石,但又不敢表露,只是暗捅身边的欲念,把他踢出行列。

    “师尊,情魔师兄想是落在哪个meimei的温柔乡里?”

    “你、、、滚,滚。”

    欲念被教主打翻了,前方已经传来消息,周武王带领群侯向同盟山而来,且正加快行动的速度。

    想着天下盟主之位,通天教主不由焦心,不待洪锦和情魔等人归位便挥师出发。

    若能在盟山取得盟主之位,今后就有机会称霸天下。是啊,只要本盟主发布盟约,下面的诸侯谁能不听?即便姬发今后挥兵朝歌,胜利的果实依然少不了本教主,若是他小子不听,本教就能号令天下诸侯齐来讨伐。

    哈哈哈,今后能和本教争霸天下的还能有谁?姬发小儿若不是依靠姜尚,哪里能成就西岐今日的气候?此次会盟若能摆平姜尚,则是今后无忧,天下定也。东海姜文焕在孟津盟会时竟然惨败给了姬发,如今更是不值一提了,只怕他现在日子并不好过,而东海的地界紧挨朝歌,一道黄河横在其中,现在朝歌灾荒,老百姓啃树皮吃草根,东海也不会好到那处,姜文焕难有精力争霸了,哈哈哈,谁得盟主位,谁就能号令天下。

    教主是哈哈大笑。自古就是有德者居上,有道走遍天下,所谓是以德服人,以理摄人,道德高者才有希望争霸胜出。

    虽然在道德的评判上并没有特定的准绳。但教主充满了信心,自认为是道德无双,争霸不会出意外。当然,即便道德沦丧,论起武来也不怕,有洪锦率众附和,教主可抗风险。

    有道理没实本事不行,会盟最终还要凭武力服人,所谓枪杆子出政权,这才是永恒的真理,教主握有洪锦精兵已是如虎添翼。

    哈哈哈,霸主之位势在必得,何惧姬发小儿早走一步。明理为天下大众,为昏王的江山社稷服务,何尝又不是为本教争得利益?

    教主大笑之际,洪锦带兵过来,看到教主如此,趁机就说:“师傅,闻西岐姜子牙诡计多端,不能不加防备,你在前方论道,倘若他背后使诈如何?不如由弟子作善后,师傅,盟山上高手如云,倘若产生混乱,弟子作后卫也好收拾。”

    通天四顾仍不见情魔,没了接应,只得说:“好呀!这外围就交到你手里了,一定要替为师顶住,不放过任何一个贼子。”

    “师尊放心,洪锦誓死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

    通天大手一挥,下面各去准备不提。

    双方兵马齐集土山包前,会盟开始,周武王姜子牙和一众国师从南侧登山,通天教主则带着四剑八仙,十全道人从北侧登山。

    山包正中平台,姜子牙令人置上香坛祭品,那一边又置席位两排,供宾主落座。

    双方上了土山,分两边站定,叙礼已毕,即为谁能领袖群侯,展开辩论,武王说:“吾闻布道之人皆以造福天下苍生为任,教主英名天下远扬,怎也生出凡俗之心?一旦会盟,论及天下谁主沉浮?必然要起一番干戈?干戈既起,教主就不怕天下人数说?那时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