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百八回:天降雨三军齐发 挡仁师徒留愚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百八回:天降雨三军齐发 挡仁师徒留愚名 (第2/3页)

口,我们还给予他们机会,姜丞相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啊,我的公主,你忙着渡你的蜜月吧,这个事端,你就不要知道了。”

    师傅如此一说,龙吉真还有些着羞,道:“我怎么不要知道?师傅欺负人,不来了。”

    “好,不来了,不来了。”

    师徒两人说说笑笑,不觉天色近晚,洪锦回来,意中人就起身告辞。

    龙吉对和亲这件事渐渐也看得开了,不以为是政治的手段,而以为男女之情必然经过的关口,所谓的和亲是一种说口,真实的目的就是成全男女之间的爱情。

    五千年来,无论媒妁之言,还是父母之命,皆是男女之间牵线搭桥的渠道,和亲,她应怀着感恩的心,而不应有所不满。

    呵呵,或是经过了洪锦的滋润,龙吉心理变得强大,或是他们夫妻两个已经非常恩爱。

    这日,意中人就对洪锦夫妇说,公主此来也有些天了,今该回去向武王谢恩。

    遵循古法,洪锦夫妇急忙整备礼品,礼拜了武王,又在武王的示意下叩拜了姜丞相,方行大礼,子牙急忙阻拦,道:“俗礼皆免了,洪将军既来,当有要事吩咐,请前往议事厅。”

    群臣四下定位,请来武王,依旧由姜子牙主持了军委会议。武王道:“自同盟山会盟之后,我们已经拖延了许久,如今一切皆顺,尚父,您看还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吗?”

    子牙道:“大王,此事臣谋划已久,明日就是黄道吉日,正是我们兴兵伐纣的好时机。”

    飞虎也激情请战,道:“丞相,没有什么犹豫的,纣王昏庸至此,兵发朝歌,速战速决。”

    李靖狡性,说话斯文,他道:“各位王爷,大将军大元帅,此战非同小可,不可逞匹夫之勇,且容丞相给大伙作出祥细部署,丞相,你给我们讲解讲解。”

    子牙微微一笑,道:“李元帅之言甚是,我谋划很久,左右两路有飞虎元帅李靖元帅,足可抗敌,唯这中路军缺一善于征战的主帅。”

    这话一出,就有激将的意思。

    武王有意将目光向洪锦这边扫来,洪锦急忙进言道:“臣得大王和丞相的厚爱,感恩涕零,未有寸功进献实感惭愧,丞相,我愿率本部人马作中军打头阵。”

    姜子牙就等他这话,即刻道:“大王,朝歌四面皆有阻敌,正是我进兵的好时节,今洪锦将军带一兵,为中路副帅,执先锋印,与武成王平南王分兵三路,大事可成也。”

    武王言道,一切听凭尚父。

    子牙即刻传令,明日兵发朝歌。

    是夜,天空忽然下起了雨,一直有三个时辰不停,

    武王忧虑道:“尚父,如此天气,怕不宜动兵。”

    子牙想了一会,道:“大王,大雨三个时辰不停,上天乃是要告诉我们,兵伐纣王,正须分三路而行。黄飞虎一路,李靖一路,洪锦携龙吉领中军是一路,正是三路,大王你看,这不正是天意安排?此去必能成功了,大王且在盟津等候各路元帅捷报吧。”

    武王仍还有些不放心,子牙却已传令下去,三军校军场集结待命。

    当然,在校武场上集结完毕,在如此天气军士就有了怨言,“丞相选什么日子不好,偏偏选在今天?”

    “丞相一向料事如神,今莫不是失算了?”

    “我们要相信丞相,他老人家是不会错的。”

    、、、、、、、、、

    这里军士议论未停,天空忽然放晴,一扫刚才的阴戾天气,艳阳高照,军士由小声议论变为呼喊了。

    大雨三时不停,就是预示兵伐朝歌要兵分三路。

    姜子牙丞相最是英明伟大,他是神人呀,他是我们的谋帅,他是当今世间的谋圣呀!当年玉帝下棋曾请他助谋,他是真神也,唉,世间的事没有他不能预测到的,大雨所以三时不止,乃是丞相要借助这种天气来考验我们大家的韧性,也是洪锦元帅皈返武王的喜雨。

    面对微笑不语的子牙,士气更加高涨,高声呼喊:“出发,出发,出发,暴纣必除。”

    武王心里也有感触,然应对形势还须他发话,环顾群臣开了金口道:“尚父真神人,孤有此谋臣,高枕无忧。”

    武王这个话,发自肺腑,群臣都附言。

    “请尚父上高台发布命令吧?”

    于是,子牙在高台上发了缴文,公布了讨纣的公告,并由他自领中军,洪锦执副帅领先锋印,飞虎李靖则分领左右两路大军。

    各路队伍出发,先头部队走了大约两个时辰,忽有人来报,“丞相,有两人挡住中路大军前进,先锋请示定夺该怎么办?”

    “何人大胆,他们又所为何事?”

    “他们不但阻挡大军前进,还要面见大王陈述利害。”

    “哦,把他们带过来。”

    出发即受阻,寓意不吉庆,子牙就传令把那两人带过来了。

    这两人被推到近前,依然是嚷嚷闹闹,竟是说出一番道理来。

    “大军不能发,我们要见武王和姜子牙丞相。”

    动静闹大了,武王与群臣一起前来看何人竟有此胆量?

    来人衣冠楚楚,相貌翩翩,似有识之士?众人不免揣测,这二人究是何方神圣?竟有此胆,敢阻拦我仁义之师?

    子牙因而问:“你们是何方人士?”

    那二人团团施了礼,然后对武王道:“大王,小民伯夷,这位乃是叔齐,我二人闻大王今日起兵伐纣,特来阻拦,有话相偈。”

    这二人一报名姓,群臣却是大都知道,这二人在当时也有贤名呀?朝野上下知道的人还不少,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里且容详细讲解,伯夷叔齐乃是首阳山人氏,帝乙还在位的时候,这二人即有声名,那时,他们虽是年少,却饱读诗书,可以说是有识之士,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是学富五车,才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