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第二回:得机缘尤浑富贵 奉玉旨侯虎征伐 (第1/4页)
成汤自传位以来,历六百余年,至帝乙,帝乙生有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三子殷寿。三子乃帝乙四十寿辰之期所生,所谓福寿齐来,众官齐奏,立为寿王。其母乃是西宫闻娘娘。寿王乃太师闻仲的亲外甥。 一日,帝乙游乐于御花园,飞云阁塌了一梁,众人皆退,唯寿王年少,不知畏惧,欲上前去扶,太师见了,急奏帝乙褒其勇。 “大王,寿如此忠勇,堪当重任,太子之位舍他还有谁?望吾王思之。” “太师,且容本王考虑。” “大王圣明。” 闻太师深知事久机变,翌日,即连结众大臣上诉帝乙,立寿王为太子。帝乙平常亦喜其无畏,于是,下了诏书,立了储君位。 帝乙崩后,寿王即位。是为辛帝,称受辛,史为纣王。本书为民众所作,应民间艺人之口,称纣王。 纣王登位,由首相商容,太师闻仲主政。亚相比干,大夫梅伯,赵启辅之。在众位大臣的谋划下,纣王遂娶了三宫,东宫乃东伯侯姜桓楚之女。西宫是界牌关总帅黄滚之女,武成王黄飞虎meimei,馨庆宫由上大夫杨任的meimei主持。 三女皆徳容俱佳,柔和娴淑,以君为纲,虔诚向道,一年四时八节皆有道场。初时,纣王贪恋美妻,逢香必拜,久而久之,身体疲乏,对所谓的世俗之礼仪,男女之情结,张长李短之事,亦感繁琐。 然好色之心态,任一男人都不会变,只是体力的不支,若心有余而力不足,床榻之上反徒招笑话。 却在此时,有一游方道士申公豹晋见纣王,言明其愿为大王研制不老丹、快乐丸,并传授长生诀。 纣王听闻,心内欢喜,准与觐见了。 初时,申公豹曾经多次拜见闻太师,以丹药为礼,多次叩拜,闻太师力荐。哪里有舅舅不希望外甥好的,纣王听闻申公豹的本领,大喜过往,就封申公豹为都钦监,许其金银,建一豪宅专营此事。 却不知这申公豹的本领,也得之于另外高人,虽是传授时间不长,采花之道却被申公豹谙熟。彼时,高人既走,却又作交代,凡事自有渠道送达。 申公豹拜谢了师傅,受聘于纣王,就请来了几个道兄帮助,内有一道童眉清目秀,气度不凡。申公豹喜欢,送他异名,引为知己,坐则同桌,睡则同眠,更喜他什么尬旮事都做得,且做的都比其它道兄好。因此,无论采石,炼制,申公豹皆不用他伸手。 这天,公豹对纣王言,为了炼长生丸,须到北方采集一些药材。纣王为自己身体着急,赶紧就准了。于是,申公豹就带着这位小道兄一起出发了。 这一路上,各镇诸侯为了争夺地盘,纷争不断。过了信阳地界,天色已晚,恰遇一青年,窃取东西,被主家逮住,主人欲送与官府,却被申公豹遇见。 申公豹与小道童的勾当,渐感单薄,今见盗窃之贼,文雅可爱,不似其他莽撞的盗贼,看得心里欢喜,即有拉扯之心,就对他说,你可拜我为师,我当代为说情。 那青年机智,听闻倒头就拜,改口称呼师傅。申公豹大喜,就代为解脱,主人见申公豹是朝廷派下来的人物,就顺水推舟作个人情,申公豹得了好事,便许诺了主家一些金银。 小道童和那青年,互相皆为爱惜,互通信息,道童名叫费仲,随着申公豹修行已有期年,对这方面亦是精通,亦是有暧昧之情。 那青年正是尤浑,小名混儿,自冀州出来已有十余天,饿极难忍,才干了此类勾挡。申公豹怜惜他,所谓相看不厌,亦收为室内弟子,到了夜晚,投宿睡觉,他们之间不免龌趗。尤浑平常即精,竟比已往做的更好,申公豹更为喜爱,他要的就是这样效果,可保大王再无忧。 这三人伴行,一路赏花,阅览众多,乐而忘归。 数月有余,银子花完了,一行人马还归至朝歌。纣王召见,问及此次情况,申公豹并没有多余的丹丸进献,也没有特别有效的秘药保证大王的乐趣。他无法像徐福那样糊弄秦王,也就无法回答大王的询问,但先期吹的牛皮总是要兑现,况且,尤浑费仲被他也训练有了成效,相比丹丸更是使人年轻。 为了保证已经在朝中取得的地位,申公豹决定走一险着,让纣王尝试一些新奇。 他搪塞着说,丹丸还需时日,却又忍痛割爱,把尤浑、费仲两人荐于纣王。 见识了尤浑费仲的本领之后,纣王却是大喜过往,赏申公豹金银,又加封尤浑费仲为下大夫。收在身边,每日玩耍,颇感兴趣。 尤费两人的诙谐,比之王后的古板,西宫的敬怕,纣王感觉又是一味。如此数月,直把朝政都荒废了,凡事都交付闻太师处理,这也使太师在朝中的势力更旺。 朝中大臣要见纣王,都没了门路,许多人不得已来找尤浑、费仲通门路,这两人也是借机拿巧,逐渐丰满羽翼。 这两人被一干大臣捧上了天,那些首辅老臣,首相商容、亚相比干,王爷箕子,王兄微子启、微子衍,上大夫梅伯、赵启,俱都是不忿。无奈朝廷事务,兵权,都掌握在闻太师手中,这两人出自申公豹门下,自然也和闻太师扯上了关联,出于对闻仲的敬意,朝中的一干老臣,比干等人对他两人虽是有看法,却也没有过于偏激的采取行动。 当然,闻太师任人为亲,独揽朝政,纣王也很清楚,但并没有去分权的想法,闻太师的势力强大,正是纣王的依持,即便他这个王位亦是依靠太师之力得来,还有什么去分剥的理由?王兄微子启、微子衍儒雅有文采,与王叔比干相厚近,本是王位最理想的继承者,却最终没能继承,这是为什么? 纣王心知肚明,他长相虽则威武,语言上却敌不过诸位王兄,能得承大统,只因有闻太师主政。 闻太师能助他登基,又为他守护江山,有这样的依持,他何乐而不为? 闻仲也结交了七十二兄弟,上千门人弟子,遍及全国各处。朝廷上下没有人敢说太师不好的话,百官相见,也都夸他为国事cao劳,太过辛苦。 听到这些夸赞,闻太师并没有沾沾自喜,于朝事越发努力,他深知任重而道远的话,要想留下千古贤名,他必须如此勤奋。 这一年,天下诸侯前来朝歌朝拜大王,各路诸侯皆找门路,为的是见一见纣王的风采,使他们在那一方更能安长久远。 群侯大老远来就是为了述职,不见到大王能述什么职,倘若有jianian人作祟,空丢了脑袋都不知道。因而,各诸侯来到朝歌都想面见大王,通过进献贿赂来牢固自己在地方上的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