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二卷第一回:总第四十一回:性刚强婵玉习武 欲争霸鄂顺称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第一回:总第四十一回:性刚强婵玉习武 欲争霸鄂顺称王 (第2/2页)

父亲,我就不信打不准,你等着瞧吧,女儿一定能练好的。”

    说完这话,她就跑离父亲。但她又思,劲道都是练出来的,吹出这话就不能懈怠了,须抓紧时间多练习才是。

    于是,在哥哥们练武之际,她默记一招一式,躲在一旁偷偷摸摸的练起来,她知道自己的臂力小,难抵男子汉,就在那山间寻一般大小的鹅卵石,聚起了很多,对准着设定的目标她是日日苦练。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苦练几年,在哥哥们的暗中庇护下,不知不觉中,小婵玉居然练得一身好本领,特别是那鹅卵石击打目标的准确,当真是哥几个都不能比。

    在夜间,婵玉取几十部开外的鸟窝,一石打去,窝中若有鸟儿,准是会跌落一双。她又取百步以外的野果,一石总是能击穿数个,当真是指那打那,石无虚发。

    一日,九公宴请同僚,院中一树上老鸦呱呱的叫个不停。九公烦躁,三子邓魁主动请缨,先是石子打了一阵未果,又取长竹来吆赶,奈何那老鸦似故意撩他,盘旋一圈又回来了,邓魁无法,回报父亲。

    “父亲,这鸟着实恼人,赶走了它又飞回来了。”

    听院中有吵嚷声,婵玉就走出了闺格,那个老鸦犹自在院中飞翔,却不知死期将至。

    一颗石子正击中它的顶门,扑答扑答的掉了下来。九公大为惊奇,“啊,何人有此手法?”

    经询问得知这是小女婵玉的手法,九公更是爱怜她,于是,就找了一些人来指导婵玉的武功。婵玉也是用心,学的更勤。

    不几年,三山关内皆知邓九公有一才貌双全的女儿,九公上阵也必带着她掠阵。她身穿武士服,立于九公之侧更显英姿飒飒,亦是一员大将风度。

    婵玉所乘骏马亦是千里挑一,她的马前有一褡裢,内有小鹅卵石数十枚,如若交战,她执一两枚在手,邓九公若比那敌手高明,也便罢了,但若敌手太强,九公招架费力,她手中那一鹅卵石块发出,不偏不正必中敌手脑门,轻则带伤,重则送命。

    是故,三山关邓总兵之名远扬,竟至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女儿邓婵玉同时也得了一个美名,“飞石大将军。”哈,九公出战,若有她在身边,对方兵士必呼,“啊,主帅注意,飞石将军来了。”

    他们以此来提醒已方主帅,三山关除了九公和婵玉父女,还有俗称五虎将的人物。

    他们是九公的长子邓秀和九公帐前的副将太鸾,贾成,陈真,黄元四人,这五人本领都很高强,故合称三山关五虎将。

    三山关在他们几人的防护下,已经成了钢铁长城,附近的小诸侯争战,即使想借道,也不敢打他们的主意。

    按理,邓九公膝下儿女成行,正是坐享天伦的时候,九公借此能得到休闲,偏偏事不如意者,十之有八九,九公此时亦不能安享其乐,啊,此话怎讲?

    原来,有一方大诸侯,正派兵前来,他们要借道三山关,直捣朝歌。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宴,俗话说,帝王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无论哪个帝王,总会有人谋算,何况是昏庸无道的纣王,他杀妻诛子,激起了民愤,天下诸侯纷纷反商,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两路兵马,一个是东方二百诸侯之首东伯侯姜桓楚之子姜文焕,另一路兵马乃是南方二百诸侯之首南伯侯鄂崇禹之子鄂顺,至于他们为什么反商,这个故事得让我从头说来。

    在商周演义第一卷中,我们提到纣王昏庸,jianian贼尤浑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设计谋害了姜王后。

    因为母亲的含冤而亡,两个王子殷洪殷郊金殿上欲杀jianian人,纣王盛怒之下,居然要对儿子下黑手,这就惹恼了两位英雄,哪两位?

    原本武成王黄飞虎帐下大将,现任朝歌的镇殿大将军方弼方相两位兄弟,所谓镇殿将军,就好象现在饭馆里的招牌菜,是用来炫耀的。

    这弟兄两人皆两米四五的身高,皆魁梧有力,不打人都能吓倒一片。朝殿前一站,他们就是朝歌城里的招牌菜,望着他俩,群臣就不敢对商朝生出贰心。

    偏偏那日方弼方相在飞虎的示意下,反出了朝歌。并得黄飞虎解救,顺利出逃。

    当然,他们那个身高,带着两位殿下,走在路上招人眼,谁都认得,走不远呀。就像飞人乔丹、姚明这些人,路上一现,多远的别人都认出来,啊,那个不是乔丹吗?那不是姚明吗?呵呵,他们俩还怎么逃呀?

    那时候,他们兄弟路口一站,就会有人围观,猜哪个是方相,哪个是方弼,并以此赌博,在朝歌甚至为无业者提供了一个赌博的手法。

    弟兄俩因爱护两位殿下,反出了朝歌,他们一合计,还是分开来走吧。走在一起嫌眼,不用盘问,追兵也能找到他们。

    武成王黄飞虎追上他们后,又嘱他们不要走大路,只走山路,他们遵命而行,方弼就送大殿下到东鲁,找他的外公东伯侯姜桓楚搬兵,以雪国母之恨,锄jianian贼尤浑费仲。

    方相说:“哥哥,你到东鲁去,我带着二殿下到南岭,向南伯侯鄂崇禹借兵,他和东伯侯还是姨亲,闻听国母遇害,无论怎么说,他一定会答应出兵的。那时候,有东南两路兵马齐来,昏王总得对天下臣民有所交待。”

    方弼应了,兄弟俩分道。

    他们分手后,兄弟俩就各带殿下走上山间小道,藤棘野兽,困难重重,可想而知是多么难走,他们走路的时间耽搁的也就特别多。

    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他们都不知朝歌的惊变,在纣王的诏书相招下,正向朝歌而来。

    这两下里就此差开,致使两大诸侯枉死金殿。

    呵呵,各位,要是他们遇着了,两大诸侯岂能枉死?历史也许会因此改写,也许商朝历史还会向下延伸,也许姜文焕能取得天下,这皆是未定之数吧。

    闲话少说,大殿下殷郊的情况我们后面再说,这里单说二殿下殷洪在方相的护送下,躲开那关卡,闭开虎狼,离开了朝歌。

    途中,二殿下再有伤病时,这千辛万苦自不必说,这一日,他们二人到了南伯侯鄂顺属地。

    彼时,鄂崇禹已死,鄂顺在臣子们的簇拥下,自立为南王,却苦于攻打朝歌借口不大。虽说那老伯侯枉死,然而在那朝代,君主是自高无上,臣下所有莫不属于君主。纣王杀死许多大臣,临死之人即便有怨言,但他们依然会以成汤子民自居,不敢作逆天之举。防止死虽冤枉,却落着忤逆的口实。

    鄂顺称为南王之后,也正处于此矛盾中,南伯侯附属的二百小候之中,持相反意见的也大有人在,唯有丞相马元极力支持,他原本只是鄂顺的狗头军师,自号为一气神仙,他赞助鄂顺称王后,他顺理成章的成为丞相。此时,他正在殿前大骂,道:“这般狗东西,就是死脑筋,不知晓变通,朝歌昏君无道,正是我们变天的好时机,南王,天下苦纣久也,时不我待,早举义旗,必然一呼百应,一着先,步步为先,南王,你下决心吧,打上朝歌,取那昏君人头,为老侯爷报血海深仇,南王,闻那昏王后宫中锁有美人无数,先到者先得。”

    鄂顺见反对者众,尚且在犹豫,忽然有当驾官来报,二殿下已至南疆,要南伯侯鄂顺亲自来接驾。

    鄂顺就问丞相,“军师,依你看接还是不接?”

    “南王,正是好机会,当然迎接。”

    南王听说,喜怒哀乐俱深埋,即以隆重礼节来迎殿下,并以臣子的礼节敬请二殿下上了宝撵。

    这正是:

    南侯一心想称王,忽闻殿下来南疆。

    顺天顺地顺人道,师出有名无阻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