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四十六回:避祸端幺奴习艺 护徒儿太乙争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回:避祸端幺奴习艺 护徒儿太乙争斗 (第3/3页)

又奈何?这是否表示师傅怕事,或是师傅只是徒有虚名?

    唉,也难怪,自父亲送他来习艺,他还没有见到师傅动过手。想到这里,幺奴明着是应了师傅,躲进后院,暗里却又悄悄出来,尾随相看。

    敖家弟兄依仗母亲的后台,说话也特别狂妄,呼道:“臭老道,快把姓李的交出来,否则别怪我兄弟心狠手辣,一把火烧了你这道观,扒了你的道服,褪下你的狗皮。”

    太乙强压怒火,有道是,在家不会待客来,出门难遇善待客。太乙是善待客的,他不顾谩骂,仍是和颜悦色的说:“不知贤昆仲找贫道有何事,贫道能办到的一定尽力而为,何苦生这么大的气,损坏了许多物件,是要你们赔好?,还是不赔好呢?石大娘,有什么事何不心平气和的来说,大家不伤和气多好。”

    敖虎道:“屁,你这臭道士,满口仁义之语,却尽行欺诈之能事,呸,你只要交出李家那小子,可饶你不死。”

    太乙说;“施主,你错了,既入了我门下,皆受我祖师爷庇佑,别说他人,就是这满院香客,谁来了贫道都得善待,啊,就是你来了亦是如此。”

    敖虎不待太乙一句话说到底,挺剑便刺。“好老道,说来说去,你这是护着那小子,哥哥,别和他扯了,他是不会善于的。”

    敖豹,敖广,敖龙,一起举剑,太乙游弋中间,指东打西,姿态优雅,并没有怕他们生事。

    幺奴看师傅的剑招优美,禁不住是羡慕,但当他看到石大娘不顾道义,团进到战圈去,指挥着敖龙去搜观,他就再也忍不住了。幺奴跳了出来,看到四个高手围攻师傅,师傅依然是悠然自得,对师傅就暗生敬佩。呵,打仗,原来是你死我活的场面,竟也能衍生出如此美好的镜头。

    幺奴想,我在战场上虽是打了胜仗,但只是靠着蛮力,而且使叉体力消耗很大,呵呵,什么时候能像师傅这样呢?“啊啊,真人不露像相,露相不真人,得,以后我真得认真学习师傅的功夫。”

    幺奴忍不住跳出来,他也没有闲着,举叉直奔熬虎而来。

    “好小子,你不要闹了,你大爷在这里,你先吃大爷一叉再说。”

    敖虎慌忙招架,石大娘看到幺奴来了,剑舞金花,直奔太乙,吩咐几个儿子道:“你们先去废了那小子,这老道由老娘来对付。”

    这敖家兄弟本领也非一般,幺奴对付起来就颇为吃力,渐渐落在下风,他只能仗着叉上的劲头大,勉强支着。

    敖家兄弟一时也难得手,呵呵,他们手里的剑碰上钢叉必被撞飞,是故,他们尽量不和奴叉作正面碰撞,只是按时间消耗幺奴的体力。

    正所谓,叉似苍龙,剑如银蛇,他们斗得是难分难解。

    那一边,石大娘与太乙相斗,却现出了端倪,原来,两人斗到酣处,石大娘上衣又已裸露,双乳在太乙眼前晃荡起来,莹飘飘,双乳分左右砸向太乙面门,她的手中剑却又变了,直指着下三路。

    呵呵,太乙道人修炼如是浅一浅,道行一动摇,必中石大娘这阴招。她这招还有个名字,叫双乳开花,这也是儿子和她相戏时起的名字。

    多少英雄汉,都死在她这招下,上面提到的燕山四虎,死在此招下的就有三虎,一个是坐山虎杨雄,第二个是扒山虎杨义,第三个是笑面虎杨林。老四花斑虎杨红则死在敖虎,敖彪双剑之下。

    石大娘此招厉害,从没失手过,可是,今天她错了,她遇到的是太乙,早已脱离红尘,心如平镜的道人,看什么都是平常,石大娘的双乳在别人的眼中或是诱惑无限,但在他的眼里,呵呵,丰满的双乳在他眼中,也只是那白花花死rou一堆。

    双乳开花,太乙在此招下,似难躲过?忽见他平空弹起有三尺多高,竟是躲过了双乳的合击,石大娘正自惊愕,向高处寻人。忽又见他剑势不改,剑尖挽着花,直插向她的双尖。

    双尖毕竟是血rou的,怎敢与锋剑硬碰硬?石大娘紧急收胸,但已是迟了,太乙的剑已从上直插下去,石大娘是一声惨叫。啊!!她从空中落下,滚落在一旁,敖家兄弟看着娘亲受伤,就如疯了一般,袭奔回来。他们的剑法零乱,毫无章法的向太乙砍去。

    太乙见他们齐来,也不恼火,只是轻巧的躲避。

    石大娘知事已不可为,强忍着巨痛,喝令儿子撤退,四子无奈抬起母亲下山,敖虎回头对太乙道:“臭老道,你等着,血债血偿,此仇不报,势不为人。”

    幺奴追上要再打一场,又被太乙所阻,道:“罢了,罢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既是去了,我们又何必赶尽杀绝?”

    幺奴尊重师傅,也就收手,敖家兄弟得此空,抬着母亲如风而去。

    各位,书写到这里,必有人要提出质疑,这一节怎么不似以上写作的风格,缺少真实感。一向追求真实的正源作品,怎能到这里写出如此离奇的事?再有,女人的双乳究竟能不能发功?

    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这样解释,在我小时侯,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是惊奇,考查了很久,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我只能把小时候的记忆在这里说上一说。

    在我小时候,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记得,那时,乡村女人极少有小巧**的,多是挂下尺把长的大**,你可以想象到其中的艰难,还有的女人更大,曾有摔到肩上的。那时的女人也少,特耐拽,(或许是贫穷,衣服少,难避讳)老家门旁,一个武姓的邻居老太,在冬天里生下孩子后,自己包包裹裹,收拾打荡,就如是别人的事儿。到了第二天,在雪地里,她还赤着足到河边为孩子洗尿纳塌。这个事,放在今天真是难以想象的,是的,现在的女人,不论怀孕,生子都很不容易,一个小产,她们都得休息了好几个月,而让她们二胎三胎的生育,基本是不可能。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的女人身体差,不如那时的女人,只能这样说,在那个时代造就了那样的人。

    听《杨家将》时,说到穆桂英阵上产子,带子杀敌时,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诧。再说一句,我那个邻居老太一直活到九十岁,有五子三女,可见,她后来也是享福了。

    书说到这里,我只想说,石大娘的本领,或许是那个时代的人才能特有。

    这真是:

    古来女性豪杰多,身强体壮叹为弘。

    不是今女她不如,各为所强根不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