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一百一十八回:妖后重生现狞目,子牙计结冀州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回:妖后重生现狞目,子牙计结冀州侯 (第3/5页)

苏娘娘高台一跃而下的惨状,这又怎么可能取得苏护的谅解?

    除非,告诉苏护,苏娘娘的死非是武王所逼,乃是她自愿从高台跳下,把罪名揽身,得优待王子,以成就武王的仁义之名。

    但这也不可能,苏护凭什么相信你的一面之词,人死不能复生,嘴长在你身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能作凭证。

    要证明这一点,只有苏娘娘亲口告诉她父亲,但这已经是不可能。

    龙吉的思想绕来绕去,就是绕不开这个想法。她左思右想,竟是没有一点主意。

    当然,,龙吉彷徨无度时,也想到了许久以前的事。昔日,西岐与冀州,两家也曾交好,考虑到这层关系,苏护断不会贸然起兵。这都是老魔作孽,箕子从中挑拨的缘故。

    可是,西岐与冀州交好的事情,都是多年前的旧事了。那时候,伯邑考哥哥与苏妲己不是姻缘差错,很可能结为一家亲。但现在苏妲己娘娘已死,伯邑考哥哥已死,这一切怎么也不能够还原了。

    唉,看来,对付苏护的冀州之兵,只有打下去了。枪杆子里出真理。当西岐的兵马压制到冀州,苏护父子自然就会原谅西岐,处死苏娘娘的过失也就得到谅解。

    打,和他打吧。明日,与洪元帅商议,先挫一下苏全忠的锐气。

    苏全忠数日挑战都无果,西岐兵马都不应战,他的脾气开始暴躁,令人在阵前跳骂。

    “洪锦是个狗东西,啊,啊,西岐来了洪锦狗东西,缩着脖子做乌龟。”

    这话骂着太伤人了。多宝道人听得也于心不能忍。他报于洪锦元帅,准备带着众道兄和苏全忠大战。

    洪锦得龙吉指导,想这个计谋拖了多天,也该行动了。这一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他就带队出营,亲自出阵,和苏全忠大战。

    这一场战,从早打到晚,两人居然没有分出胜负,与八俊的武功都相仿,也在伯仲之间。两人武功皆很高强,想轻易战胜对方,谁都没有办法。

    洪锦提出休战,苏全忠也累了,只有点头同意。

    这一战之下,两人都有些欣赏对方。竟互劝对方投降,并许以高官。这就是战场上说的笑话,讨些口舌上的便宜,但双方依旧还是没有占到好处。

    “洪锦,你若降了我们,箕子为王,我保你作朝中司马。”

    “苏全忠,你若降了,我保举你作大司马,兼任武王座下太子少保。”

    “我也加封你为太子少保,领衔三军。”

    这两人层层加码,许诺着自己也不能为的职务,劝降变成了许官,也闹出了笑话。谁也不会当真的笑话。

    晚间各自收兵,妙生花兄弟四个忙于盯着通天教主的动向,所以洪锦出阵,也不能来阻。及至收兵回去谈起阵上的笑话,妙生花难免抱怨,道:“元帅,你这样一来,把原有的计划就破坏了,苏全忠勇贯三军,我们硬取不是办法。即便你今天能拿下他来,他还有两个弟弟,及那番偏将,能轻易让了?三军齐动,两败俱伤也非我们所愿,元帅,我们要把目标盯着通天教主。警防他背后偷袭,坏了丞相大计。苏全忠不过是莽夫,我们拿他只是迟早的事。如今,还是把那釜底抽薪之计坚持到底为是。”

    “国师所言即是,洪锦今日冲动了,愿受国师责罚。”

    “唉,洪元帅,这等大事,我也没有什么主意,要不然还是拖着,且待我们去简报向姜丞相定夺如何?”

    “就依大国师的,明日起,我们不再应战,先熬光他们的军粮再说。把他的薪柴熬尽再说。”

    “对啊,正是如此,只要他断粮断柴,我们的计划就得逞。你千万不要再上他的当,实在不行,我们每日只出一将应付,让他弃不得,战不得,如此下去,谅此等莽夫必受通天老魔责罚。”

    “妙大国师真是好主意,洪锦领谢了。”

    他们正在这里计议,忽来传报,姜子牙丞相已经派人过来了,洪锦急忙派人引入。

    俱是一般军士,来人并不能给予洪锦增加什么军力。洪锦失望,就想打发回去。

    龙吉公主听说,就急忙出去。她想从来人身上,探知苏妲己坠台的详细信息,究竟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或可借此打开苏全忠的突破口。

    来人并没有多说,仅是抬了两大捆竹简而来,龙吉不禁心中惊奇,难道姜丞相送来了什么兵书,或是有什么破敌良策?

    细问那班杠夫,“姜丞相可有何交代?”

    “丞相并没有交代,唯是要公主与元帅把这些兵书读完。”

    龙吉感到失望,临阵抱佛脚,哪里有用啊。忽有使者悄悄地对她说:“公主,姜丞相嘱咐,若洪将军不能细看完此简,你却一定要细看完此简。”

    :“哦?尚父有此一说?”

    “是。小的哪里敢有逛语。”

    洪锦和妙生花商议如何破敌,如何拖延时间,让朝歌更安定。然后再如何发兵,如何遣将崇城。

    然而,总是不得主意,洪锦是满腹心事,至室内徘徊。忽看到满屋信简,自认有了破敌良策,急忙呈上书案。

    定然是姜丞相已经知道了这边的情况,送来了解救的计谋。洪锦的焦急心情,可想而知,恰如热锅上的蚂蚁。

    兵士呈上的两卷信简,却都是上古兵书。无非是《伐攻》与《伐谋》。这是姜子牙与文王常讨论的兵书,里面的内容也时常在军中谈论。第三卷展开却又是《军政》和《军志》,第四卷洪锦已经懒得打开了。前面几篇,都是他熟读于心的法略。洪锦仅从露卷的内容看,却是《风后握奇经》。

    这部经书传闻是黄帝时期的人物风后所作,在熟读了兵书的洪锦看来,也是无奇。他现在有点累,需要休息一下。

    洪锦不想继续看下去,把经简丢在一旁,闭目养神。

    龙吉公主进来为他盖上锦被,悄悄地翻开《风后握奇经》细看。龙吉不禁惊奇起来,这部经简虽然和平常的经简一样,但其中却又排有密密麻麻的注解字。

    龙吉看那内容,却正是来自尚父的注解。她不禁又生感叹:尚父真是伟大,一部古经书,他研究得这么透彻,难怪能拥有那么多的神机。盟山相会,道德压制通天,看来也是从这里有所得。

    细看辩解,姜子牙分别注解了经书中的德,道、礼、义、及其仁字的理解运用。盟山之上,对付通天的道德正是出在此处。

    龙吉在密密麻麻的经文里,影影约约看看“破敌良策”四字,后面的注解仿佛是:此事干系重大,只可你知,切莫他人知,所谓法不过六耳,即便是大王亦不可知也。

    这些注解显然并没有合在一起,而是跳档看出。若非龙吉无意间折卷相映,竟然是无法看穿这番注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