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7卷思行为一 (第2/2页)
续保有智者的状态。而其他哺乳类动物则智慧成型的很快,成熟后为适应环境作出的进化微乎其微。昆虫则更是直接基因遗传,生来就会受用一生的生存技能,需要的只是很短的成熟和适应期。人类智慧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智慧程度差距悬殊。人类的语言里,特别有愚笨,愚蠢,愚昧这样的词汇,以标记和智慧不搭界的人类行为特征。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复杂和多元的。但在兆芾看来,却有着一个核心的关键被人类思维本身给忽视了。 为了追求成功,成功人士的行为特征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并从中总结出一系列如果做到,就可以成功的行为特征,比如忠诚,正直,自律,目标明确,任劳任怨,友善宽容,勇于担当。反之,对犯罪行为的研究,也提出了不良的行为特征,比如欺诈,偏执,放纵,精神涣散,好逸恶劳,睚眦必报,逃避责任。但现实却复杂的多。因为立场的不同,关注的层面不同,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观察者和评论者眼里,都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这种戴着有色眼镜看事物的方法,兆芾觉得和自己修炼解意之能的需要不搭。他要的是智慧的核心构件。 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兆芾认同这个观点。知识就是力量。金钱就是权柄。财富是生活的保障。武力是和平的卫士。他也都仔细的分析过并深以为然。假如建立一个单纯的数学模型,知识,金钱,财富,武力,都是十分纯粹的概念,完美的存在。然而,一旦带入不同的立场因素,就会产生是非之争,正邪之分。但无论是何立场,任何人本质上都是珍视事物的自然属性的。简单的说,知识、金钱、财富、武力,任何时候都是好东西。但凡遇到一边说这东西不好劝你远离;一边又拼命把这东西据为己有的人,你就要警惕他,一定不要跟他交往,是朋友就跟他断绝朋友关系。否则,你的金钱,财富早晚都成了他的,甚至知识也是,最后白痴到自己的一点武力也会受他使唤。兆芾觉得智慧的核心构件就是这样十分纯粹的存在。必须一直清醒拥有,不可蒙尘,不可放弃。如此才可能成为智者。 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回旋,融合,兆芾脑海中的认识愈来愈清晰。他发现失败者为自己打开的第一道堕落之门就是后悔。悔不该当初,如果当初不这样而那样,结果就不会是这样而是那样,如此种种。这些与忏悔无关的后悔,纯粹是建立在早已不存在的可能性上的自我安慰。有了这道万能的后悔之门后,每一次打开,都能为失败找到合理的借口,就此安然失败下去。在其中,智慧完全劣化。思维和行动完全断裂开,智慧无法作用于现实。后悔时产生的当初不这样而那样的思维,是无法带出行动的,因为过去的时点已经不在。但后悔者却认为若更改当初的选择,今天的结果就会和现在不同。其实却不然。但后悔者却相信事情就会是那样。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失败者为自己打开的第二道堕落之门就是慌乱。行为一旦遭遇意外压力后,容易改变初衷,产生畏惧情绪,导致惊慌失措,进退失据,最终做出错误决定,招致损失。而实际生活中,遭遇意外压力是常有的事。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关键在于如何去适应新的状况。改变初衷,实际就放弃了行动之初,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随着计划的中断,思维和行动也断裂了,此次智慧之举也就作废。继后的仓促之举,智慧的成分有多少可想而知,自然失败的几率急剧增大。 反观成功者,从不轻易放弃初衷,总是不断修改计划,适应变化,力争达成初始的目标。百折不扰,临危不乱,锐意进取都是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优良品质。这其实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智慧的作用。言必信,行必果。不单有关诚信,有关效能,更关乎智慧本身。临时起意总难敌深思熟虑。人的智慧一般是等量齐观的。彼此较量的时候,与自然互动的时候,准备的更充分的一方,应变更恰当的一方胜算自然就大。反之,则小。很少听到成功者说后悔的。成功者没有时间后悔,也知道后悔没用,还有的知道后悔有毒,吃过亏后,就再不去碰后悔了。成功者不是没有失败,但成功者不怕失败。所以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终成大器。这都是因为保有了自身智慧,持续的发挥了智慧的作用,让思维和行动尽可能的保持一体完整,不断裂。失败者则正好相反,一遇挫折,就变了初衷,改了想法,思维和行动断裂,错乱,失去了原来的智慧优势,自然招致损失。人有智慧。是人,却不一定有智慧。 思行为一是智慧的核心构件。思行结合的愈牢固,连贯的愈紧密,智慧的品质越高,成功的几率越大。日常如此,修炼亦如此。想及于此,兆芾只觉得豁然开朗,解意之能大增。许多不解之情,如今一目了然。万千难顺之理,顿时顺理成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