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贾政其人 (第4/4页)
可是如今呢? 贾母不会看不到王子腾夫人眼中的冷光,也不会看不到他的两个侄儿媳妇在自己提起自己的次子一家子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的冷漠。在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夫妻是一体的,就是面和心不合的夫妻,在面临大事的时候也会同舟共济。 如今,在贾母提到贾元春的时候,自己侄女和侄儿媳妇都是如此反应,贾母如何不灰心? 贾母只得试探着提起自己的另外一个孙女儿贾玖:“cao心完大丫头的事儿,二丫头的事儿也该提上日程了。” 王子腾夫人脸上的厌恶就更加明显了,倒是保龄侯夫人和忠靖侯夫人两个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下来。 只听保龄侯夫人道:“姑妈,府上这位二姑娘还用您来cao心?他的容貌出挑,又是万岁和娘娘夸赞过的,将来不是进宫做娘娘,也是各王府里的贵人,哪里需要我们cao心的?” 贾母听见侄儿媳妇夸奖贾玖,心里倒是好受些个,可转念一想,似乎这两个侄儿媳妇也没有说要帮忙的意思,这心上还是有些不舒坦了,正要开口,就听见忠靖侯夫人道: “姑妈,您的意思我们都明白,只是如今孩子还小,下次的选秀还够不上,只能等下下次。这样算起来,还有五年时间呢。我记得王大人当年刚刚当差的时候是五品还是六品来着?这短短五年的时间就升到了正四品。虽然说这官位爵位越是往上越是难升,可是边关的功劳容易得,说不定五年之后,大表哥的爵位还能够往上升一升。那个时候,你还用愁府上二姑娘的将来?” 贾母听说,道:“老大的本事儿我有数。如果他真的有王子腾那两下子,我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保龄侯夫人道:“那也是大表哥一直没有出任实缺,多年以来也都是在家里守着祖业的关系。要我说,大表哥也许在学问上比不得旁人,可在为人处事儿上可不会落了下风去。姑妈,您也不用太担心了。这好处啊,还在后头呢。” 贾母听见这两个侄儿媳妇一唱一和可这话里话外都有些不把自己的次子放在眼里的样子,这心里就越发不好受了。只是他也觉得,旁观者清,既然这两个侄儿媳妇这样看待自己的长子,那么将来自己的长子出头了,照拂一下自己的次子也是可以的。还有自己孙子贾琏,他的品级更低,如果品级越低越容易升迁的话,那么五年后贾琏的品级也不比贾政低才对。 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再过个五年也不算太老。那个时候,自己若是开口让长子贾赦和孙儿贾琏照顾一下贾政还是可以的。 就在这一瞬间,贾母坚定了决心。要好好地活下去,为自己的次子再谋划一次。 可怜天下父母心。 贾政自己无能,累得老母亲一大把的年纪都不能好好休息。 关于贾母的决心,贾政却是不知道的。他正在自己的外书房里面招待王子腾和自己的两个表哥呢。 说贾政是贾家有名的废物点心还真是不枉了他。说什么“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惟失之于迂腐。”。这些都是因为是自传体小说,而站在贾宝玉的角度上的曹雪芹必须隐尊者讳、为贾政这个贾宝玉的亲爹说好话。可饶是如此,贾政的形象还是比贾赦要差很多。 如果说贾赦是真小人的话。那贾政就是伪君子,而且是连样子都做不好的伪君子。 看看书上的那些评价: 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 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 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馀事多不介意。 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可是这些评价却是一个都经不起推敲。 说是读书人,可是读书人的话,会连起码的长幼有序都不知道么?都已经住在哥哥家里的,自己的媳妇王夫人都已经拿着荣国府的管家大权了,哪里还需要你住进荣禧堂里面去?在别的院子里住着不好么?这么虚荣做什么? 说什么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如果真的谦恭厚道,怎么也该维护哥哥的名声才对,可实际上呢?贾赦被逼着另外隔了院子另住不说,还坏名声传扬得满京皆知!这些手脚是谁做的?也许贾赦真的不像话,但是贾政没有一点关系谁都不会信。 还拿着祖父往自己脸上贴金,根本就是在作践第一代荣国公吧? 说“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拿着自己哥哥的财产养清客,花着别人的钱不心疼,贾赦拿银子买古董玩器那还是看得到的呢?贾政呢?别人家里养清客养幕僚,那是因为工作需要,贾政的那些清客给国家、给贾家创造了价值了没有?至于什么济弱扶危,那根本就是慷他人之慨,如果贾政真的是用自己的财产,大家还会看高他一眼,可实际上,谁都知道他花的是贾赦的钱。 花着哥哥的钱、住在哥哥家里的正房里,还对妻子纵容奴才败坏哥哥的名声视而不见,这样的人不是笑话是什么? 至于剩下的三条,不说也罢。 外人只知道贾珠是读书太用功把自己给熬死的,可是贾家的人,还有国子监的那些人不知道呢?贾珠哪里是读书读死的,根本就是羞惭满面、自己承受不住偌大的精神压力把自己逼死的。 如果贾珠也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很有气节的话,他应该在第一时间劝说自己父亲母亲,至少也应该让父亲母亲搬出荣禧堂。可是贾珠没有做,或者说他尽力了,却一点成效都没有。 这样的贾珠,可以说,一半是羞惭满面、自己承受不住偌大的精神压力把自己逼死的,另外一半可以说他是替贾政王夫人背负了罪孽而死的,根本就没有李纨什么事儿。 可实际上呢,王夫人当众嫌弃李纨,贾政什么都没有说,也难怪李纨心如死灰。有这样的公公婆婆,也是李纨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赔上了父亲十年寒窗换来的官位和兄弟们的前程还没有一点儿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