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回后三节 (第1/5页)
第四节古书的来历 圣星人精神领袖圣帝尊曾下凡寻妻,他登录附体在张良的身上,顺利地找到了妻子的转世。 那晚,广寒婵娟服侍圣帝尊躺下,自己则给养母写信,告之自己的真实身份,她准备回月球了。圣帝尊的元神很快离开张良的身体,回到了月球,然后马上派出飞碟到地球接回广寒婵娟。 张良本人则好像做了一场梦,但他认为梦是真实的,因为圣星人的梦境(虚拟世界)衔接现实(真实世界)的科技真是太棒了。 梦中,张良和广寒婵娟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吟诗作赋,聆听之音,欣赏世间少有的舞蹈。最后,张良得知面前的是一位仙女,这位名叫广寒婵娟的仙女在回天宫前,给张良留下一本带着异香的天书,并嘱咐他:“如想看懂,需压枕下!切记!” 张良醒后,天已大亮。房间内静悄悄地。张良下意识地伸手往香枕下一探,嘿,果然发现有一本天书,里面全是紫色的字符。因为当时的人不认识这些外星字符,有字和没字也没什么区别,所以也可称之为无字天书。只要把这本天书压在枕头底下,就可以把天书里的内容变成梦境(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领悟! 张良一骨碌爬起床,呆呆地出神。昨晚的仙乐此刻仍然在张良的脑海中不停回荡。 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精通音律的张良努力回忆、整理出乐谱并将其翻录在天书后面的空白处。后来他领悟了书中内容以后,知道圣星人不允许低素质的人掌握高科技,于是在书前面做了提示:“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不可以看这本书!只有遇到有缘的高素质的人,才可以尽量传授书中内容。 张良本来就博学多才,有天书在手更是如虎添翼、经天纬地。他帮刘邦平定了天下,开创了汉朝四百年基业。汉朝开国以后,皇帝刘邦要把最发达的地区(其中包括最富有的一线大城市)赏赐给张良,张良推辞了,只要了一个五线小城市。 有句话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如此。很多开国的功臣良将都被整死了,甚至功劳最大的韩信也难逃厄运,只有张良保全了性命,因为张良早已经悟道,知道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在合适的时机要放弃追求物质财富,转而去追求精神财富。如果物质财富积存丰厚,也可以适当地换取精神财富。因为物质财富只限于现实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精神财富(认知)和功德可以带到其他世界,不断积存。 由于张良从来就体弱多病,因此当他放弃高官厚禄托病归隐时,别的官儿都相信张良真是病得不轻,确实需要在家好好休息。于是张良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死在自己人屠刀下的开国功臣。 张良归隐之后,没过多久,就病死了。他真的死了吗?当然没有!(后来在西汉末年,赤眉军造反,为了得到张良的定国安邦之策,挖开了张良之墓,里面没有人的尸骨,只有一个枕头和一本书。那一本书就是《素书》,是张良从梦境(虚拟世界)中领悟并翻录出来的精华,其文言简意赅,至诚至理,以平常人的心智基本可以看懂,是中国传统国学的上乘经典,比四书五经之类要好得多!《素书》告诉人们,作为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怎么做才是道德的!这里的素质和道德是一种恒定的标准,从古到今到未来都适用。人的素质和道德上去以后,就可以得到神灵的青睐,在梦中得到神灵点化,继而提高认知。民间视《素书》为奇书、天书!书中以道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揭示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源!) 原来张良使用了金蝉脱壳之计。冥冥之中,有一种能量驱使他去寻找一件宝物。张良带着那本改变他命运的天书,寻找宝物去了。 这天,张良终于来到宝物所在,那是一座八卦形态的山,山中有仙气盘旋直抵霄汉。张良观测此山风水良久,推算出宝物的确切地点。 那座山就是卦山,那宝物就是宇宙宝藏碎片——宇宙之心!在拿到宇宙宝藏碎片的一刹那,张良突然受到一种神秘能量的影响,张良把宇宙宝藏碎片和天书用石匣封存了起来,并设置了陷阱,假如有人胆敢拿取宝物,就会触动隐秘机关,山洞就会垮塌。但是时间长了,机关也许会有不灵的时候。 没想到在做完这一切后,在宇宙宝藏碎片的引导下,张良竟然把自己的灵魂封印在一条双头蛇中,不吃不喝不能动,可以永生却离不开躯壳。直到有一天,张良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公元21世纪,宇宙之心感应到六只青蛙是有目的而来,本来想先影响和控制那个年轻人除掉青蛙,然后再引导年轻人触发机关自毙于洞中,但又感应到年轻人身体中竟然有两个元神,如果控制年轻人的元神就会激活另一个神秘元神,于是宇宙之心引导年轻人松开了手…… 宇宙之心为了保护自己只是暂时分解了自己,后来在其他五个宇宙宝藏碎片的感应下又重新聚合起来…… 后来圣帝尊达到了宇宙级别,和宇宙连通之后,知道了一切来龙去脉,找到了张良的转世数据,帮助张良直接成神! 后人相传张良遇黄石公授书的故事,是张良编出来的故事。因为当时是男权社会,就像女娲开天的故事被改成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张良把仙女传书改成黄翁授书。故事中讲,张良离开秦国都城咸阳以后,来到下邳,有一天在桥上散步,遇见一位穿着道家服装的老翁。老翁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桥去把我的鞋子取来!”张良听别人叫自己是小子,有点儿火大,如果对方不是老人的话,真想给他一拳。张良强忍怒火,下桥为老翁取鞋,取上以后,上桥把鞋子递给老翁。老翁不伸手接,反而伸出脚来,让张良替他穿上。张良差点气晕,后来一想,算了,好事做到底。于是他蹲下来,帮老翁把鞋穿上了,老翁连谢谢都没说就转身走了,张良愣在当地,心想:“这都是什么人啊?”没想到老翁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日之后一早在此等我。”张良觉得奇怪,心想:“我五天以后看你到底弄什么鬼。”五日后一大早,张良抱着好奇心来到桥上,没想到老翁比他还早到。老翁对张良说:“与人约定,不能迟到!回去吧,五日后早点来!”五天后,张良听到鸡打鸣时就赶紧去了,可老翁又先在桥上了。老翁怒容满面地斥责张良:“为什么又迟到?五日后可要早来。”第三次,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在半夜就到了,过了一会儿老翁也来了,老翁高兴地说:“这才像话!”并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给皇帝当老师了,我推测你十年后一定能成功。十三年后你来见我,我是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张良回家后,查看那书,乃是《太公兵法》,从此时常刻苦学习,学到了不少本领,人生从此如开挂一般,按书中的方法辅佐刘邦成就了帝业。后来张良随刘邦大军路过济北的谷城山时,为了圆自己编的故事,找了一块很大的颜色发黄的石头运回家供奉起来,每天按时祭拜,张良托病归隐后,把黄石制成石匣,用来装书。张良的故事中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