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演义_第二十节《大圣何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节《大圣何来》 (第2/3页)

文以后,他发现其记录的就是“姆大陆”文明,而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也有关于姆大陆的传说。

    玛雅人流传说:“从前有个姆大陆,我们都在一起。”姆大陆指的就是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在全球性的大洪水中分裂了。整个美洲大陆是整体漂移的,后来在漂移中分裂为南美洲和北美洲了,除了漂移中沉没的,有一部分一直漂移并散开,最后形成了马来群岛,印尼就属于马来群岛。

    现在有个新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做个试验,在地上标好东南西北,然后站在位置为东的地方,向西北面走,会走到南吗?永远不会!是吴承恩糊涂了吗?他为什么要说美猴王从东胜神洲乘东南风来到西北岸是南赡部洲?原来,他是在给有缘的后人提示:上古资料中的方向和后来的方向不同!上古时的东南西北和现在是相反的!因为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导致了第二次人类文明的毁灭(从古至今人类文明一共有五次,我们现在的文明就是第五次人类文明)。

    吴承恩为什么偏要说孙悟空是出生在东胜神洲,而不说孙悟空出生在四大部洲的其他部洲?为什么还要把方向写得如此明确?那是因为吴承恩考证了很多资料,对大量资料进行了认真严谨的整理和甄别,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他写《西游记》时,是在郑和下西洋一百年左右之后,他完全可以找到有关东南亚甚至非洲的各种资料。吴承恩所在的明朝在元朝之后,早在元朝时,西亚和欧洲的神话传说就流传到中原了。而在唐朝时,杜环的《经行记》就记载了阿拉伯世界、西亚、北非、东非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后人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灵感。因此,虽然吴承恩去不了世界各地,但这不代表他对世界地理的描写是胡编出来的!

    吴承恩不只在方向上故意给后人提示,他还在时间上给后人提示。《西游记》里有个自相矛盾的时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孙悟空在介绍自己时,会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定乾坤,就有俺老孙存在。”

    人们一般认为“盘古开天辟地”是约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宇宙诞生或是约四十六亿年前的地球诞生的时候,而三皇五帝时期则是在几千年前。那包裹孙悟空的那块石头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的时候出现的?不是!是在三皇五帝时期出现的!4300年前三皇五帝定天定地的时候,恰恰就是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中国直到宋代,才发明了逗号和句号。而现在我们用的标点符号是在民国时期参照现代西方标点符号而逐步成型的),所以人们在断句时都断错了。因为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有了人类之后才有的神话,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的时候有人类吗?没有!(这里的人类指的是生命匹配地球人类躯壳的阶段,不是指生命匹配低级的畜生躯壳阶段或以万物为载体的神佛阶段。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意识的分身,在宇宙时空中不断轮回读档,在任意时间节点都可能开窍(开悟),然后就可以不断累积功德直至通关成佛,也许在过去成佛(过去佛),也许在未来成佛(未来佛),也许现在或又轮回到现在成佛(现在佛)。)

    4300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整片大陆就叫盘古大陆。当时三皇五帝统治着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是炎黄子孙(子民)。

    盘古大陆在尧帝时代分裂并剧烈地漂移。开始时,陆地漂移的速度很快,后来越来越慢,最后漂移的平均速度就约为一秒一毫米了。到了禹的时代,亚欧大陆就稳定下来了,洪水也渐渐地消退了。人类科学家利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模拟地球的气候变化后发现,在大约4300年前,全球经历过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这是月球远离、地轴倾斜、盘古大陆分裂、陆地剧烈漂移、洋流走向改变造成的,导致了全球新气象、新环境的出现。这就叫“盘古开、天辟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说的也是这件事。地轴倾斜,好像天斜了;东南方的大陆漂移走了,到了海平线以下,人们以为那些陆地沉海里了(当时的人不知道地球是个圆球)。前面提到的姆大陆好像沉没了,其实是分开的陆地上的人们相互间看到对方的陆地到了海平线以下。

    在盘古大陆分裂之前,盘古大陆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包括北美洲全境和南美洲部分地区。马来群岛和中美洲(即北美洲最南部一带)本是连在一起的,“盘古开、天辟地”时,才漂移到现在的东南亚一带。因此巴厘岛甚至整个马来群岛只是东胜神洲的一部分,水帘洞就是玛雅文明遗迹。吴承恩在《西游记》里也明确说了,水帘洞里的空间很大,就像一个大家族生活过的地方,洞中各种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巴厘岛的孙悟空和傲来国的人类都自称为东胜神洲人,因为他们都出生于现在的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本来属于东胜神洲。打个比方说,中国的海南岛漂移到南极了,岛上出生的人也会自称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不是南极人。

    西牛贺洲很大,包括南极洲、澳洲和印度地区。印度地区本来在盘古大陆西面的西牛贺洲,后来漂移到亚洲(南赡部洲范围),与亚洲合并,印度地区因此出现在了现在中国的西南面。印度地区虽然漂移到了南赡部洲,上面的人仍然自称是西牛贺洲人,导致人们认为西牛贺洲就是印度地区,其实西牛贺洲不止是印度地区。

    上古时,自南赡部洲的行政中心到西牛贺洲的行政中心,从陆地上走过去的话,要在盘古大陆上绕大半个圈,这曲折的路程就是十万八千里(注意,这里的十万八千里约为后来的五万四千里左右,也就是两万七千公里左右,因为当时的一里为三百步,差不多是现在的250米,当时的一里仅约为后世一公里的四分之一)。因为地球的表面是凸球面,遇到山和水等拦路还要绕行很多路程。吴承恩套用了上古资料的说法,而后世的“长安”和“西天(印度)”的路程并没有那么远。

    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