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节《中国龙脉》 (第1/2页)
在不同时空的观察视角下,现代中国所处的方位各不相同。近现代的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而上古时代的中国则属于盘古大陆的南赡部洲(《山海经》的《南山经》范围,《河图》的南方)。从商朝开始,中国因传承了正统的人类文明而位于世界的中心(《洛书》的中心)。在唐朝时,从印度一带的视角来看,中国位于东方,因此也被人们称为东土大唐。 风水的分布情况是会转移的,好风水随着人类文明的正统,自西向东来到了现在的中国地区,于是在现在的中国地区诞生了自西向东的三条主龙脉:北龙脉、中龙脉、南龙脉。 从商朝到宋朝时,最好的风水在中龙脉一带。而元朝以后,最好的风水逐渐转移到了北龙脉一带。 北龙脉起于太原,沿着贺兰山、阴山过燕京(北京),入海而止。在当今的中国,燕京(北京)的风水排名第一,但由于地磁翻转的影响,好风水又转向了雄安新区那里。风水排名第二的地方在太原,奇怪的是,太原的风水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动,为什么?因为这里的风水被定住了!为什么会被定住?请继续往下看…… 话说,在尧帝统治盘古大陆的时代,太原这里就形成了规模很小的城市。在春秋时代,太原发展成为了三线城市。秦汉之际,太原发展成为了二线城市,同时也是军事要地、经济重心。隋朝时,太原县和晋阳县组合成了一线大城市,这是当时全国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唐初,太原被封为“北都”,与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三都。 在宋朝建立之初,五代十国中的北汉政权还存在,而太原即是北汉的首都。为了使宋王朝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短命王朝,宋朝朝廷除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外,还致力于彻底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特别是当宋太宗赵光义听说当时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的首都太原是个“龙城”之后,要亲自带兵攻下太原城,然后要通过火烧和水灌毁掉太原的龙脉,生怕太原再生出个真龙天子(皇帝),威胁到大宋江山。 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来到太原城下指挥攻城。当时,宋朝已经统一中原,平定南方,倾全国之力攻太原一城。太原孤城难守,北汉皇帝不得已,只好降宋,北汉名将杨业(原名杨继业)归顺了宋,杨业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家将的创始人。至此,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被消灭了。 在宋军进攻太原城时,宋太宗曾经登高观察太原城。他发现城市从北到南狭长蜿蜒,形状为龙形,大吃一惊。城破之后,他认真研究了太原的历史,越看越心惊胆战,因为太原出的君主真是太多了:东周时的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汉朝时的汉文帝刘恒在八岁来到太原当代王,16年后即帝位。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出生于太原,父子两人相继进行了“文景之治”,成就了西汉盛世。三国时,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后又被封为晋王,最后建立了晋朝。东晋十六国时,刘渊以太原为基地建立了前赵(也叫汉赵)。南北朝时,高欢、高洋父子以太原为基地建立了北齐。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即位前曾经在太原当晋王。唐朝的李渊及其子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从太原起兵,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唐高宗李治也在太原当过晋王,他的老婆武则天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太原管辖区内的文水县人。五代十国时,李存勖(也号称太原公子)、石敬瑭、刘知远和刘崇兄弟凭借太原争夺天下、走马称帝,分别以太原为首都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政权。后周皇帝柴荣虽然没有到过太原,但他在当皇帝之前,先后被封为太原侯和晋王。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曾经在太原当过官,他的儿子孟昶出生于太原,孟昶是后蜀的末代皇帝。 怪不得太原被世人称为“龙城”,出过这么多君主,龙气十足。古往今来的风水大师们一致认为太原有王者之气,而宋朝从宋太宗起就十分信奉道教,道教大师分析天象后认为:宋朝兴起之地为归德(今河南商丘市),属于“商星分野”,而太原则属于“参星分野”,自古“参商不相见”。因为如此这般,当中央政权强盛时,太原地区一般会较迟归顺;而当中央政权衰弱时,太原地区一般会较先叛乱,因此,应当降低太原的等级。 鉴于上述原因,宋太宗下定决心要毁灭太原城,他先把并州府(相当于今天的省会)设到了榆次,然后下令,让太原居民马上迁往汾河之东,去建设新城“平晋县”(即现在太原市的迎泽区,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21世纪初一直是太原的中心区域),平就是平毁、平定、夷平的意思。在宋代,平晋县在修增街道时必须筑成丁字街,取“钉(定)”的谐音,就是要死死地“钉(定)”住“龙脉”,并忌讳再使用“晋阳”和“太原”这样的名称,务必使太原地区不能再出现“真龙天子”,以免危及到赵宋的天下。 汾河之东的新城平晋县很快就建设好定居点了,当所有居民都搬到平晋县以后,宋太宗下令,火烧太原城。一时间,只见万炬皆发、烟火冲天,宫寺民舍一日尽毁。第二年(公元980年)四月,宋太宗又下令,封堵汾水、晋祠水,使之灌入太原。太原城(晋阳城)经过火烧、水淹,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 “哈哈哈……”宋太宗心里乐开了花,他认为这座往日被誉为“锦绣太原城”、已逾千年的大都会从此就不复存在了。难道宋王朝从此就可以长久存在了吗?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气数,时间一到,必定灭亡。天意难违(宇宙模拟器推算出的历史进程一般不会有什么差池),宋终究被元所灭。 在太原城被平毁近四百年后的元末明初,由于一场洪水淹没了平晋县,那里的居民只好又迁回了汾河之西(现在太原的晋源区,看名字,晋源!你懂的)。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人们在被宋太宗毁掉的太原遗址上重建了一座新城,虽然它的规模很小,还不到之前的太原城的十分之一,但太原城总算是复活了,后人将此时的太原城称为“明太原县城”。 在明、清两代,由于掌管山西事务的巡抚衙门设在汾河之东(平晋县旧址),太原县城又把城市重心逐渐向汾河之东发展,将其与平晋县旧址合并在一起,成为后来太原市的雏形。在民国时,太原正式成为山西的省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太原仍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 中国的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但是,其主要资源——煤炭也有枯竭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山西的城市要尽可能地转型成旅游文化城市,于是从2013年起,太原市就开始大拆大建。为了开发旅游项目,政府投资了300亿元人民币,逐步修复明太原县城,晋阳湖也开始了扩建,而汾河早已经改造得无比丰盈,这为“祥龙”降临太原营造了条件。因为在中国神话里,龙常和水相生相伴,水就是龙的家,有了水,才会有龙,龙脉需要水的滋养。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人们拆掉了太原市内旧的街道,新修的道路都四通八达,高架犹如翔龙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