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被耍了 (第2/2页)
说是吧,青石?”刘头身后的那个人应了一声,等着吩咐。 池夏回神打算掏两文出来。正巧一旁卖首饰的中年大叔走上前解围:“刘头儿,您消消气,别跟孩子一般见识。她这份加上我的都在这里。”说着,把钱递给青石。 刘头儿乐呵呵盯着李木,直把对方看的心惊胆颤,才示意青石接过钱:“李木,这是你家的?” 李木松了口气,放下心来:“不是。这孩子第一次到北街哪知道那么多。您放心,我待会儿教教她,保证以后不出问题。” 刘头儿不管两人有什么关系。既然钱已经收了,后续就按规矩办就成:“得咧。这次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追究了。刚刚说的话依旧算数。” “那感情好,整个市场谁不知道刘头儿您的好呢。” 刘头儿摆摆手:“行啦,别跟我耍嘴皮子。”之后,又瞧了一眼池夏,方才带人离开。 池夏觉得莫名其妙,一旁的李木面色有些纠结,复杂的看着她问道:“小姑娘,可认识刘头儿?” “不认识。”池夏摇摇头,从怀里拿出两文,递到李木面前:“李叔,刚才谢谢你。我是池家村的,叫小夏。” 池家村是方圆十里有名的穷困的地方。如此,李木倒是明白池夏为何小小年纪出现在北街。只是这孩子考虑不周,生意哪里那么好做,更别说卖柴了。一般人家,如非必要,不会以打柴为生。再说这里鱼龙混杂,欺负新人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好在这孩子乖巧,选了这个地儿。 “小夏,你怎么一个人来北街?大人呢?” 面对李木的怜悯,池夏心里有些不自在,面上仍旧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他们没来。李叔,你给讲讲北街的事儿呗?”既然摊位可以用七天,池夏不想浪费,打算摸摸北街的情况。 做生意的人大多有点眼力劲儿。见对方转换话题,李木也不再多问。 “北街这片儿,归刀锋管理,负责人是刘头儿和张头儿。刚刚你见到的是刘头儿,人称笑面虎,他身后那位是青石。张头儿,人称黑面,脾气不好,要是碰到就躲就躲。这两位偶尔会来北街溜溜,轻易不要得罪。你今天运气好,碰到的是刘头儿,他那人比较好说话。要是张头儿的话,就比较难说了。整条街经常收租的是马壮,大伙儿都叫她马姐。你明天来,就能看到。” 之后李木细细介绍了周围一些摊主的情况。比如卖草鞋的周婆婆为人啰嗦又抠门,卖篮子的小朱爽朗大方,老侯家的面味道不怎么样等等。直到他生意上门,才匆匆离开。池夏听的津津有味。就这么一条小小的北街,里面的故事就不少。最令她诧异的是李叔的情报这么全面,估计这人平时没少八卦。 太阳升起来后,天气暖和了一些。北街上的人逐渐减少。赶早市的人差不多准备回去。池夏的摊位一直无人光顾。她就算有了心里准备,依旧很失落。而对面的李木和周婆婆的生意相对好一些。 她趁空和李木道别,离开北街。一路上,忍不住心里诅咒怪大叔,要不是他,怎么会让她白跑一趟呢。 “唉”,池夏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儿。她来到粮店,买了三斤糙米,余下一文钱。路过卖馒头的地方时忍不住停下脚步,抓着那一文钱,犹豫了很久,狠狠心离开。 “前面背柴的,请留步。” “喂,背柴的,听见没有?” 池夏失魂落魄的走着,担心着自个儿的生活,根本没听到背后的喊声。 “我说你这人,叫你好几声,怎么不答应?” 池夏转过身,看见一个青衣小哥儿怒气冲冲的伸手拽着柴禾。她尴尬的笑了笑,难道能说她刚刚走神了吗? 青衣小哥儿似乎不在意她的回答,又问一遍:“你这柴卖不卖?” “卖,不知道给送去哪里?”她的心情随之兴奋起来。 “这柴我家主家出两文,你要是卖,就跟我走;不卖就算了。” 池夏毫不犹豫的跟在青衣小哥儿身后,只要能卖出去,给一文是一文。她跟着对方来到一个胡同。把柴送到厨房后,拿到钱,美滋滋的离开。 最后,又买了一斤糙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