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一场阴谋 (第1/2页)
张辽、张济、张绣、王方等一干西凉旧部一起怒怼西凉河东军最高军事指挥官大都护胡轸,这是从未有的事情,只怕胡轸是万万不会想到的。 如果按照胡轸原本的计划,应该是他联合城外张济、张辽各部,趁南匈奴扰乱绛邑之际,将刘玄诛杀之,然后顺便给刘玄安上个勾结南匈奴的罪名,则万事大吉。 然而,局面逆转的太快,在他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前,这顶帽子反被对方扣在了他的头上。 “勾结南匈奴?” 这和胡轸的本意南辕北辙,当真能闹心死人。 他百口莫辩。 一口老血差点没有喷出来。 要知道,昔日的部下居然全都帮刘玄说话,反水的反水,倒戈的倒戈,这让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放? 既然他们都反对他,质疑他,不相信他,那么一并诛杀之。 到了此时他并没有立马幡悟,仍是固执的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 反正他身后还有数千的兵马,对付这些反对他的势力,应该是绰绰有余。 他愤怒,想要大开杀戒。 然而,他并不知道,人心已经散了,士气早已经荡然无存。 他身后的数千兵马,为大都护的理亏而不振,早已没有了为他拼死沙场的觉悟。 一旦开打,看似浩荡的队伍。 顷刻崩解。 胡轸,知道情势不妙,立即带着心腹人等拼命杀了出去,留下其他人马,让他们继续与刘玄周旋。 这些人马在没有了主心骨胡轸后,更是不堪一击,被刘玄和张济、张辽等合击,立马缴械投降。 刘玄血战一场,混战过后发现主犯胡轸跑了,他当即带着人马去追,留下张辽、陈驹等收拾这边残局。 对于刘玄来说,胡轸不能跑了,否则前功尽弃。 他扣在胡轸头上的‘勾结南匈奴’的罪名,本来就很牵强附会,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一旦让他跑回董卓那边,则变数也就随之而来。 就算他刘玄有理,在南匈奴一事上胡轸抓不到把柄,然而胡轸完全可以抓着黑山军与白波贼一事不断的打击他,则他只能是疲于应付了。 更何况,胡轸是西凉老牌将军,而他不过是一个新晋的小将,要董卓在他两个之间做出选择,董卓只怕闭着眼也肯定会选择相信胡轸的。 所以,胡轸不能跑了,他务必要将他拿下。 好在,在半路上,他遇到了高顺。 他之前本来是要往城西赶的,结果因为遭遇胡轸所部,所以没能及时跟高顺人马会合,没想到此时误打误撞,到底在半途上遇到。 高顺全身都是鲜血,可见之前是血战了一场。 他拜见刘玄后,立即让人带上一人给刘玄看。 其人盔斜甲歪,乱发披肩,若不仔细辨认完全认不出来。 “胡大都护!” 那人抬起头来,整个人一个哆嗦,叫道:“刘……刘玄,我乃河东军大都护,你不能对本将军怎样,否则董相国决饶不了你!” 确定是胡轸就好。 刘玄扶起高顺,问起高顺如何抓到胡轸,高顺一一说了。 原来是胡轸逃了后,知道城南那边有南匈奴人马,城北城东又去不得,就择了城西,欲要走城西,逃回洛阳。 不想,恰时高顺奉了刘玄的命令,带着之前与南匈奴一战所剩的五六百的死士,一直等候在这边。 于是,不巧的巧合发生。 胡轸欺负高顺只有几百人马,还想要发动强攻,毕一击之力将之驱散。 其实,此时的胡轸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了,他若不能冲出去,则必死于刘玄之手,是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他要死战。 然而,他到底低估了高顺。 他愈是死战,愈是容易激发高顺的斗志,高顺更不能放过他。 在刘玄与胡轸两条战船上,他高顺既然选择站在刘玄一边,那么胡轸就是他的死敌。 胡轸战到后来其实已经是害怕了,也让他见识到了高顺的勇猛和韧性。最后,胡轸被高顺手中一杆长枪打落下马,也就成了高顺的俘虏。 如今高顺押解胡轸,将他交到刘玄手里,刘玄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他大手一挥,让人暂时将胡轸羁押下去。 他则叫过高顺,与高顺耳语两句,高顺立即是眼前一亮,向刘玄一拱手:“顺,谢过刘司马!” 高顺不二话,立即带着先前的五六百的死士,杀向城南。 在城南,有南匈奴的人马趁着胡轸等内斗之际,已经在那边闹腾了起来。 这其实是刘玄遗留下的后遗症。 刘玄当初为了争取右贤王,不惜将城南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