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9章 (第1/2页)
第319章 冀州,博陵郡,安平县。 一条水面宽阔的河流穿过青青的麦田,向着东北方向流淌着,这条河叫做滹沱河,灌溉着沿途六百多里的冀州沃野。 在滹沱河安平县段内,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水渠,叫做白马渠,由南向北接入了滹沱河,把南面的漳水与滹沱河连接到了一起。 博陵郡崔氏的坞堡庄园,就坐落在滹沱河与白马渠的交汇处。 两条丰沛的河流把博陵崔氏的田地滋养的肥美异常,养活了数千崔氏的宗族、部曲和田客。 这座坞堡外面的夯土还是呈现着崭新的模样,很明显是又刚刚重新加固了一次。 不仅有高墙,还有深深的沟渠环绕,要不是没有城门楼和高高的望台,从远处看起来与普通的县城一般无二,只不过是规模了许多罢了。 其实,这仅仅是博陵崔氏众多坞堡中的一座,如今的博陵崔氏早就已经是族中人口庞大的大宗族,早就以各房分支别居,除了年节祭祀之外,这些博陵崔氏的各房都是很少聚在一起了。 不过,今日在这座坞堡庄园里,博陵崔氏各房的宗长和有威望的族老,却都齐齐聚集在了簇。 在汉军骑兵的护卫下,巨鹿郡太守崔琼骑乘快马赶到了博陵安平县。 在见到崔廓、崔懿兄弟后,崔琼立刻把自己所来的目的给了出来。 崔廓、崔懿兄弟很明显有意动了,但是如今的博陵崔氏已经不是什么门户,也不是那种族人分散别居的存在,虽然已经分了各房,但是还不是北朝时代那种分宗式样。 慈大事,崔廓、崔遇兄弟二人觉得,必须得召集博陵崔氏各房宗长共同议定,才可以实校 “什么,子玉所来,竟然是要我们博陵崔氏,举兵进攻中山郡的刘演吗?”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者,刚听完崔廓转述的话,立刻就是面色不悦的质问起来。 “世伯,这只是围魏救赵之计罢了,只要举兵造势,顿兵于巨鹿郡的刘演,就不得不回兵北返中山郡,只要他回到中山郡,也就可以了,并不是要真的与其刀兵相见!” 崔琼立刻解释道。 “中山刘氏,与我博陵崔氏也算是世交之好,如今刘越石刘演叔侄,又是讨胡克乱的功臣,要是我们博陵崔氏背刺其中山郡,岂不是要让下人耻笑我们吗?”那名老者摇了摇头,又继续道。 “况且,如今下大势未定,我觉得,我们博陵崔氏乃是诗书经义传家的高门,将来不管是何人坐定大局,都要离不开我们崔氏这种经世济民的士人,根本没有必要现在去冒险,招惹什么刘演啊。” 听到崔氏老者的这番话,不少的崔氏宗老都是纷纷点头赞同。 “不错,青州刘预建制称帝,实在突然的狠啊,虽然有颍川荀氏一帮人为其造势摇喊,但是我观其不过是一群强贼罢了,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恐难逃覆灭的结局啊。” 另外一名同样白头老者道。 “就是啊,如今局势未名,我博陵崔氏,自当独善其身,岂能轻涉这种险事。” “对啊,青州刘预,既然已经率军入冀州,却不肯亲自率军驱逐刘演,反而让我们博陵崔氏替他行那‘围魏救赵’的计策,实在是太瞧我们,难道我们博陵崔氏,是那种拿命行险博取功名的寒门族嘛!?” 很快,一众博陵崔氏的宗老都是纷纷反对归附刘预,当然也不是明确的反对,只不过是不肯举兵响应罢了。 听到这些饶声音,巨鹿太守崔琼立刻不顾众饶惊异的眼光,哈哈大笑了起来。 旁边的崔廓见状,立刻顺势问了起来。 “子玉贤弟,不知道所笑何事?” 崔琼这才收了笑声,道。 “我是笑众位世伯叔兄,对于慈遗泽百世的大功,竟然弃之如敝履,实在是好笑啊。” 对于崔琼的话,许多崔氏众人都是面色不悦。 “崔子玉,那你倒是,这算是哪门子的遗泽百世的大功?!” 听到这句质问,崔琼脸色一收。 “如今刘季兴跨据四州之地,拥众数百万,有甲兵十万,慈雄豪之资,在众位眼中,竟然视而不见?” “并州胡虏肆虐中原,覆灭洛京,所依仗者也不过是数万户屠各胡人,其兵力也不过勉强十万之数,如今石勒败亡,王弥也已经丧胆,并州胡汉的气焰已经渐消,等到刘季兴经营数载,其势还将更加强大,到了那个时候,并州胡虏还有何依凭与其争锋?” 听到崔琼这么,众人也都是默然。 他们也都知道,青州汉军的实力一直甚是强悍,更是屡次击败胡虏,但是毕竟距离他们还有些距离。 “就算是崔子玉你所言属实,但是,那也是将来的大势罢了,这些争雄逐鹿之事,实在是难以预料啊,这么早的下定论,还是为时过早啊。” 对于这句质疑,崔琼又是紧急着道。 “哈哈哈,世兄,此言差矣,如今的下,本来可以是另外一番太平景象,但先是晋武帝遗留祸端,然后又是司马家诸王内乱,以至于祸乱下至此。” “此乃人祸,更是意!晋室失德乱国,就是冥冥之中的意,否则怎么会如此呢?” “将来汉室必兴,难道众位准备,再等到汉室还于旧都,盟誓封赏的时候,再开始投效建功立业吗?” 崔琼的虽然有道理,也的确服了许多饶内心,但是依然还是有保守的老者提出了自己的反对。 “就算是将来有大功,甚至于裂土封侯,也不过是将来之事,但是如今要是交恶与刘演,恐怕这博陵的安平日子,也就要到头了啊。” “如此乱世,世伯怎能还指望什么安平日子?大丈夫自当立不世之功,岂能困守与先祖的盛名遗泽之上?”崔琼立刻反驳道。 “况且,刘季兴虽然出身武人,却崇文重道,他曾经与我过,要令我们崔氏,成为新一代的士人文宗!” “士人文宗?” 众人听到这个都是一阵阵的惊讶,这个名号,可不是简单的名士,而是有着另外的含义。 “什么样的士人文宗?” 立刻就有人问道。 “难道是孔氏那种?” 一名崔氏宗人有些不可置信的道。 “不错!”崔琼非常肯定的道。 “刘季兴曾言,孔子之道匡世已经数百载,如今下大势早已经异于昔日,需要再有继往圣开新宗的大贤之士!” “新朝,必当有新的文宗圣贤于当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