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贯自缢 (第2/2页)
,完全是为了知道赵佶是否真的安全,哪怕知道只言片语,也可以了却心中的一点念想。 赵英的脸色猛的一变,将袖子中的地契,还给了童贯,冷冰冰的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赵英如同脚底抹了油一样,撒开脚丫子就跑,这事他当然知道,但是这事不能说出去一句。 他赵英是笨了点,办事不利,但是并没有蠢到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地步。显然童贯已经得了信儿,那更不能从自己嘴里说出去一句话。 童贯一把抓住了地契,三步当两步走的追上了赵英,抓着赵英说道:“赵都知且慢走。” “既然是机要的事,咱家就不问了,这话还没说完,先别走。” 赵英可不是童贯,童贯能做得了监军,自然是武技了得,他可比不了,但是他依旧坚持的说道:“老祖宗要是再问,我是一句不能多说,立刻扭头就走。” 童贯笑着说道:“真的不问了!我童贯什么时候自食其言过?我童贯的名声已经这么臭了吗?” 赵英这才停下了脚步,看着童贯。 童贯左右看了看,问道;“官家对宫里的宫人可还好?特别是咱们这些五体不全的宦人们,官家可能肆虐,暴打过?” 赵英一愣,随即笑道:“怎么可能,官家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啊。官家以仁慈闻名,打我们这些宦人做甚?” “倒是带着到河东路的几个太监,最近升了小黄门,还有押班。在河东路的时候,官家吃的都和我们几个宦人一样,对宫人并没有太过暴虐的地方。老祖宗多虑了。” 赵英知道童贯在担心什么,他叫童贯老祖宗,自然是因为童贯担得起这个名声。 宫里嫔妃众多,稍有不慎就是因为嫔妃们的内斗,吃一顿内侍省的板子。 童贯当了老祖宗,遇到这种事,就会给入宫的宦人们平事。 当然不是省板子,而是那一手打得响、却不会******的廷杖手段。 他们是仆人,仆人就是替主子受过的。 赵英的打板子的技巧,就是和童贯学的。 “那就好。”童贯这才满足的笑了笑,擦了额头一把汗,他将手中的地契从新塞到了赵英的手里,说道:“你拿着。” “这不是说好了不问太上皇的事了吗!这是做甚。”赵英哭丧着脸问道。 童贯摇了摇头,后退了两步,慢慢跪下,给赵英磕了个头。他磕完头才说道:“赵都知,你以后就是宫人们的老祖宗了,万事多担待点,都是些可怜人,有办法谁会进宫?” 赵英一看童贯跪下了,刷的一声,给童贯磕了个头,说道:“老祖宗使不得啊。” 两个人互相磕了几个头,童贯才扶住了还要磕头的赵英说道:“宫人们,都交给你了,善待他们。还有太上皇那里,一切都拜托赵都知了。” 赵英点了点头,童贯真的没有问太上皇的事,扭头到了延福宫前,一转头,向着东掖门走去。 他对汴京非常熟悉,七拐八拐,走到了太宰府前,重重的在门口给李纲磕了三个头。 “谢谢太宰为太上皇美言,万谢。”童贯说完,就站了起来。 他掸了掸膝盖上的土,向着城外走去,随意找了一家城外的客栈,住了进去。 童贯待在房间里,看着汴京城的方向,摇头自嘲的笑道:“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一个五体不全的人,叱咤风云十几年,南征北战,也算是历史留名了。” “不过这青史上,绝对不会写我一句好话罢了。” “官家,保重。大宋,永昌。” 童贯说完,踢翻了脚下的凳子,三尺白绫猛的绷直,童贯长着嘴。眼睛瞪得老大,看着汴京的方向。 …… 赵英回到了文德,将两份地契放到了赵桓的案牍之前,说道:“官家,臣刚才在路上遇到了童贯,他跟臣说了半天话。” 赵英把遇到童贯的事,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没有一句隐瞒。 赵桓摇头,这个童贯是对赵佶真的忠心耿耿啊。 不过他看到赵英脸上的忐忑,摇了摇头,说道:“童贯即使敢问,说明这事能问。你该跟他说了的。省的他到河内的时候,也天天挂念汴京。” “河内?”赵英一愣。 童贯不是被贬黜到了英州吗?英州可是在岭南。而河内县却太行山脚下。【注1】 赵桓点了点头,拿出一份圣旨说道:“朕觉得呢,韩世忠守着平州的山海关,岳飞就去北古口守着,这样互为犄角,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你还记得王禀那三千捷胜军吗?” 赵英猛的点头,那三千捷胜军,给他留下了太多的印象,原来大宋的军卒是如此的悍勇。 从那时起,赵英才从新认知了大宋的军卒。 赵桓点了点头,笑道:“童贯带的军队军纪不怎么样,但是挑人眼光还是极其准确的。他到了河内时,他选出来的军卒,一定没差。” “先让他训练着一阵,他那个督战队,就弄得不错。朕觉得,童贯还是有点用。就把他降为了节度副使,只要他肯做事,就行。” “只是跟错了人而已,太上皇不适合做人主啊。” 赵英笑了笑,说道:“这样啊,那我去追上童贯,给他说一说。” “你那么开心干什么!本来这事,朕打算交给你办的,你看看你,狗不上桌的。能办得了吗?” 赵桓当然知道童贯并非自己心腹,那是太上皇的忠心的狗腿子。 但是谁让自己的狗腿子不给力呢? 而且现在自己抓着狗主人,也不怕这狗咬了自己。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给官家烧烧菜,把官家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那就够了。”赵英憨厚的笑了笑,抓着桌上的圣旨,一溜烟的跑了。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看着艮岳宫的方向发了一会儿呆,继续批阅札子,正值多事之秋,即使太宰再能干,大事还得他自己来处理。 他觉得如果有内政这个技能的话,他现在的熟练度已经很高了。 “官家,官家,不好了,童贯在城外客栈上吊****了!”一个小太监突然跑了进来,大声的呼喊着。 这是宁愿死,也不肯为朕所用吗? 赵桓皱着眉,将手中札子摔在了御前。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回到北宋当明君》,微信关注“添喜郎电子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