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 烟熏火燎水淹抓耗子 (第2/2页)
了起来,俯首说道“官家,死士约五千七百余人。皆背负命案,死有余辜。商贾之家首恶尽除,籍家产,也是符合律法。” “只什仲家,那些女眷,多数都不涉及此事,能不能稍微宽容一下?以彰显官家仁德?” “捷胜军还有不少军卒,没有持家之人,这些女眷又不知,编入教坊,徒增幽怨,到时候又是一阵歪风,歪诗。官家,不如将这些女眷重做军妇?成家的那种。” 李纲叹气,官家这屠刀一举,就是近万人头,死士五千七百余人,涉案的商贾超过了五千,这一下就严重摧毁了整个汴京的坊市格局。 李纲其实想劝劝官家的,可惜他找不到理由给这群人申辩。 张叔夜找到了六千余副臂弩,五千余腰弩,长弓万张,箭镞数万,长短兵万余,这万刀刘,是真的万刀。 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反。 做事极为隐蔽的刘家等人,如果不是因为赵构说漏了一句,恐怕会一直躲在汴京地宫里伺机而动。 “成家吗?说的也是,那就饶过女眷吧。其他的依旨行事吧。” 赵桓也是非常的颓废。 他想不明白啊! 他的均田,让大多数农民受益! 商改,结束扑买的承包制度,让税务透明,让商人们做事有了章程,而不是被帮派的游侠儿随意收税,他在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有了制度,就有了保障。 为何这些人会选择帮赵构呢? 赵桓异常颓废的坐在皇位上,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模样,即便是金人来的时候,他都不是这个模样。 意气风发,都是两个肩膀头扛着一个脑袋,谁都不是铁打的。真刀真仓的打了一场,大宋人人好男儿。 可是他现在开始有些怀疑自己。 这是一万人啊! 他一道朱批,就是一万条人命,一万个家庭! 但是他又不能饶恕这些人。 事实上,赵桓只是将知的涉案人员全部诛杀。 按照宋朝法律,造反是要夷三族的。 大宋的法律是极为严苛的,赵桓的这个政令,在朝臣眼里,甚至格外的仁慈。只诛杀了涉事之人。 但是赵桓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受益了,他们为何要造反呢? “李太宰,你说朕做错了吗?”赵桓出神的问道。 李纲一愣,官家开始犹豫了吗?果然赵家人都是一样,出乎意料的优柔寡断。 李纲叹气的说道“官家,臣以为官家无错,错的是他们。涉及此时的多数是坊市里的一等商贾。他们欺行霸市,做事肆无忌惮。” “官家,商改正是动了他们的命脉,所以他们才选择铤而走险。” “涉案之中,没有一个二等以下的商贾,尽数都是邸店一等,官家,莫要挂怀。” 李纲有些急切,官家你不能怂啊,你要是缩回去了,半截的商改,走了一半的均田,就没法走下去了! 大宋就完了! 赵桓猛地惊醒,他再次打开了卷宗,看了很久,才发现自己误会了。 果然参与造反的都是邸店一等商贾,连一个二等的都没有参与,甚至有超过半数的一等商贾,都不知道此事。 果然,万刀刘他们这次造反,搞得非常隐蔽!估计加入他们这个圈子,需要不少的考验。 可惜被一个老狐狸的李邦彦,从赵构的一句话里,听出了不少的猫腻。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旦有了些许的线索,那一切都会变得明朗起来。 赵构果然是好队友啊! 赵桓这才舒了一口气,吓得他以为自己的国政出现了问题。 超过五成的一等商贾之家,几乎所有的中等商人和下等商人,选择了支持赵桓。 除了税务,还有邸店规范的各种改良制度。 都是些崇祯看了流眼泪的义商啊! 赵桓这才算是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他也是被这个近在咫尺的造反给吓了一跳,细细理清楚关系之后,赵桓才放下了心。 自己的国政没有问题,是适合现在大宋的。 毕竟这帮一等商贾都觉得发不义之财,是错的,连万刀刘的考验都无法通过,可想而知,他的国策,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就够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